颇为享受这样的时光:静静的午后,一个人,一杯茶,一本书,耳边传来幽幽的琴弦声,尘嚣隔绝,天地间唯有清音……
如若听琴,自然非古琴莫属。月琴、扬琴、琵琶之类,往往十指飞花,容易乱了心绪。而古琴音听起来似乎更显古朴、悠远,最能使人心静,一声,两声,似有若无。于无声处倾听似有声,又于有声之中渐入无声之境。悠然间似清风徐来,迅疾时如万马奔腾;清浅处淌月下幽泉,凝重时现浩然乾坤。
查阅资料得知,古琴又名瑶琴、玉琴、丝桐或七弦琴。它只有七根弦,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的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在古代,古琴多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也兴盛于民间,《诗经》中有不少关于琴的生动描写:“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等等。由此可见,琴与古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他们的风雅和情趣很多时候都体现在制琴、调琴、弄琴和听琴上。
中国人常说“琴、棋、书、画”,四者以“琴”为首。琴是正乐,“琴者,禁也。禁人邪恶,归于正道,故谓之琴。”(出自《白虎通义》)。听琴,可远离周围嘈杂,洗去心中浮躁,从而心静神凝,六根清净。且古琴多为君子所好,乃君子之器物,关乎“九德”。常伴古琴,就如同与君子相伴,时长日久,耳濡目染,更易趋向德艺双馨。晋朝有“竹林七贤”之称的嵇康在《琴赋》中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而事实上,弹得一手好琴的嵇康正是一名坦坦荡荡的君子,他藐视权贵,潇洒豁达,不料却遭到陷害,临刑前,弹奏生命中最后一首《广陵散》。传说原曲琴声铮铮,激昂慷慨。1700多年后的今天,即便是听到后人索意新编的广陵散曲在耳畔响起,我也仿佛看见那个白衣翩翩的才子,取出心爱的琴,不急不徐,泰然自若,山河顿失色,天地亦动容……
再说抚琴。古人抚琴很讲究,需先净手,然后焚香,正襟端坐。于是眼前自然而然浮现这样的画面:抚琴者素手弄弦,檀香缕缕,清音袅袅,室内芝兰吐幽,屋外竹露滴翠……听琴人三五几个,或闭目暇思,或微笑捋须,或泼墨成画,或提笔吟诗。如若此等雅聚仍嫌繁复纷扰,则索性“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好不潇洒清静!
创作《竹里馆》的王维不仅文采了得,更是通晓佛学,精于音律,还曾与李白、白居易、温庭筠等人弹奏和鸣,并参与古琴曲创作,可谓集诗赋、禅诣与歌吟之大成者。由此可见,艺术本就彼此相通,所谓“诗词歌赋”,诗词和音律本就结合相当紧密,一首经典诗作,不仅能书能吟,还可配上曲边弹边唱,让人更加沉醉其中不能自拔。诗讲究平仄押韵,曲也分跌宕起伏。诗人将美妙的曲调揉进诗中,诗便被赋予了灵动的魅力;反过来,琴声使诗人如痴如醉,又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灵感。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若论琴曲,我听过的不多,反反复复不过那几首经典曲子。如《梅花三弄》、《广陵散》、《流水》、《凤求凰》、《平沙落雁》、《渔舟唱晚》、《阳关三叠》、《关山月》,等等。只要用心去听,每首曲子都会以不同的旋律,展现出不同的画面和不同的韵味。古琴的声音有一种无形的魅力,常于不知不觉中安抚躁动的心,恍惚处,仿佛进入远山、旷野、空谷,让人心醉神驰、飘飘欲仙……
《高山流水》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最是经典,由此便有了“知音”。汉朝才子司马相如以一首《凤求凰》,打动了卓文君的心。能想象当时卓文君躲在帘后,窥见风流倜傥、一表人才的公子,忽闻琴声传来,婉转悠扬,情真意切,连鸟雀也噤声,只听他弹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游敖四海求其凰,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直弹得这位才女怦然心动,如遇知音,于是芳心暗许,不顾一切随其私奔。然而我听《凤求凰》,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无法听出其中的热烈奔放和热切缠绵,只依稀觉得犹抱琵琶半遮面,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可见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感受到的个中况味也迥乎不同。
古琴,一块木头打造而成罢了,看似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然而其曲有时却抵雄兵百万。当年诸葛亮取出一把琴,坐在一座空城的城墙上,沉着冷静,若无其事地抚琴弄曲,其气定神闲的态度,让司马懿以为中计,于是肝胆欲裂,掉头带着大部队一溜烟逃窜。这段往事,《三国演义》中是这样写的:“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唐代诗人刘长卿曾感喟:“月色满轩白,琴声亦夜阑;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随自爱,今人多不弹;为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苍茫的月色下,诗人独自临轩弹奏着琴曲,七弦汵汵,松风吹动,无奈古调曲高和寡,无人聆听,知音难觅啊!时光穿梭到现代,如果长卿诗人看到无数让人眼花缭乱的乐器,听到乱耳之丝竹,恐怕仍不禁要一声长叹。这也难怪了,古琴毕竟是古典艺术,在这浮华的当世名利场,有多少人能放下浮华,舍弃名利,怀着高雅的情致来欣赏这份“寡淡”。
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随着国学的复兴,逐渐有更多的人喜欢起了传统文化,汉服登上了国际时装界的大雅之堂,各地文庙兴起了祭祀先师孔子,古琴也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我的同窗好友,一个叫淑珍的女子,湖南邵阳人,多才多艺,钟爱古琴,几年间她多方求教,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练得一手好琴。在朋友的帮助下,创办了一方琴室,有不少古琴爱好者慕名而至,她便利用业余时间悉心指导,不计报酬。起初,我对此做法很不理解,这个清秀的才女爽朗地笑了,一脸的云淡风轻:“抚琴是一项高雅的爱好,不能沾染了铜臭味,否则便是对它的亵渎!”应好友热情邀请,我最近参观了她的“宝地”——“琴墨轩”。只见小小屋子,隐隐于市,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既可泼墨挥毫,也可抚琴弄诗,于闹中取静,颇能修身养性。
古琴,以其精雅古朴的独特气质影响了中国文化,又以纯美至真的音色反映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愿古琴、古曲能与其他传统文化经典一起,被世世代代的中华子孙传承下去。
行文至此,推窗远眺,恰不远处传来一阵悠悠琴声,不觉凝神细味。听琴抚琴,真是造化与古人赐予我们的一件洗心神品。听古琴之音,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人生,都需要一张琴,时时涤拂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