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腊月初七,太太就要开始筹备次日“腊八粥”的原材料,诸如黄米、白米、小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等。今年也不例外,目的是让家人在次日腊八节的一大早,便能喝上由她亲手熬制的“腊八粥”。
这不,今日是农历辛丑年腊月初八,也就是腊八。一大早,太太就起床了,开始熬制“腊八粥”。她先在压力锅里添好水,放入准备好的材料,十几分钟后,排气孔嘶嘶地喷出白气,不多时家中就弥漫着香味。半小时后关了火,打开锅又放了几勺红糖,拿勺子搅拌匀,把红薯压碎,米也煮得很精到了,香软甜滑。随后不久,她便将已经熬制的“腊八粥”用一个大盆子盛着,放在餐桌上,供我和家人喝。老一辈的人说:腊八节这天喝上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热乎乎、甜滋滋的,为新年讨个好彩头。
岁终之月称“腊月”。年年岁岁,今又腊八。常言道:“送信儿的腊八粥”,这个“信儿”便是春节将要到来的消息。湘南农村有首民谣“细人几(家乡方言即小孩)细人几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日,哩哩啦啦二十三……”每到腊月,农人们的农活早已忙完,兼有春节临近,腊八节的习俗便带上了很多喜庆的色彩。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每年这一天,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由农历的冬至日开始数九,天寒地冻,冰雪白霜,漫长的隆冬在人间意味着修整蛰伏迎来新的开始。一碗香气扑鼻的腊八粥,既有温暖的亲情,也浸透着浓浓的年味儿。
一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含义是用干物煮粥,敬献农神,进行祷祝,祈求保佑,以庆丰收。腊八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是民间百姓盛大的“敬奉天地祖先神明”节日的序曲。腊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腊八粥正式出现于宋代,距今已经一千多年。关于腊八粥的起源,则有多种说法。腊八粥的来历有很多说法,比如纪念佛祖成道、怀念忠臣岳飞等等。流传最广的,是说腊八粥与佛教的传播有关。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在游历时面临饥饿,是一位牧羊女以糯米、黏米杂合野果煮粥,救了他一命。因为这一天是十二月初八,因此后世每逢这一天佛寺僧众就煮这种粥来纪念。《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不过,这不是腊八粥的唯一做法。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书中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这份单子里的用料除乳蕈、柿蕈等菇类外,还增加了柿子和栗子。清代的做法又有所不同,用料多,程序也比较繁琐。据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不过,不管哪种做法都有一个共同点, 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文化的遗存。
中国人对过年很看重,为了与家人团聚,天南地北的人都会往家赶。其实,年是个古老的传说,在历史的传承中不免有其封建迷信色彩,但祭祖感恩、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传统文化,却是历史不断发展沉淀的文明,值得继承与弘扬。腊八日一到,春节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浓浓的年味,在空气里蔓延开来。过腊八节吃腊八粥,这是年的开始。
我们老家做腊八粥是大杂烩,五谷杂粮兼收并蓄,配以其他的辅助食材,口味比较清淡。在现实生活中,腊八粥的制作是有差异的。由于各地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口味不同, 腊八粥的用料也各有千秋。尽管如此,比较一下各地的腊八粥谱,除了感叹各地人们因地制宜,煮万物于一锅的想象力之外,也可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几个主材第一都是大米。无米不成粥,无论“多样性多元素”有多么繁杂,米总是腊八粥的绝对主角;第二是豆类,红豆,黄豆,黑豆。不管是黄米、江米、红豆、枣泥,还是榛子、花生,腊八粥的食料都包含对应的民俗寓意。放点儿桂圆,象征着团圆;放点百合,代表百事和睦;莲子象征恩爱连心,桔脯、栗子象征大吉大利。
记忆中,儿时浓浓的年味,是从腊月初八的那一锅粥开始的。我小时候也曾经喝过腊八粥,不过那时候的腊八粥远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多采。那年月,每到腊月初八的前几天,母亲就开始忙活,为过年作准备。由于家里经济条件较差,没有多少钱去购买年货,但是过年的“程序”是不能省的。每到腊八那天,母亲会给我们做的腊八粥,腊八粥的制作十分简单,所谓的“腊八粥”也就是在白粥里放几粒干红枣或者是一些黑豆什么的。这样做的腊八粥与现在我们喝的腊八粥,有着“天壤之别”。究其原因,不是我母亲的手艺差,而是在当时家中的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能省就省,把钱用在刀刃上。在喝腊八粥之前,母亲会同我们说:“喝了这碗腊八粥,就意味着要过年了,你们这些小孩也长大一岁了,更应该懂事一点。”我们听母亲这么一说,也感觉到这碗腊八粥的“份量”,和过年的另外一种“含义”。尽管这碗腊八粥是既生硬又无味的东西,但我们都能够痛快地将其喝过精光,不留半点残羹。
有意思的是,在古代,腊八粥不仅仅是一碗粥,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史记天官书》载:“岁始或冬至日,产气始萌。腊明日,人众卒岁,一会饮食,发阳气,故日卒岁。”《史记陈胜传》“有腊日之言,是谓此也,谚言: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系细鼓逐疫,沐浴转除罪障。”所以说阳气催生,除了进食还可以通过打鼓、洗澡来实现。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再没有人往树木、花卉的枝干上涂抹腊八粥了。
腊八粥里浸润着浓浓的年味儿。腊八节原本就是年节的前奏曲。人们过腊八节,喝腊八粥,浓浓的年味从眼前这碗浓稠的粥蔓延开来。拆被褥、蒸馒头、炸丸子、祭灶王、扫房子、买年画、贴对联、挂灯笼…...家家户户充溢着祥和与欢乐。腊八是粥,更是节,腊八节,是说不尽的相思味道。因为有家,才有节日的温暖,有节日,就有了团圆的温馨。辞旧迎新,是传统也是神圣的仪式。这年味表现的是:家家户户洒扫庭院、杀猪宰羊的氛围,母亲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菜肴,屋里美味佳肴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远方的游子过年回家,与倚闾而望的亲人团聚,共话家常,句句都是乡音,慰藉乡愁。这是团聚的日子,也是美好的时节。人们过腊八节,喝腊八粥,大概也是因为新年将近,让人又有了新的期盼。
久居珠三角,大寒节前喝腊八粥,感觉不到寒冬腊月之严寒。珠三角的春天似乎来得很早,尽管“立春”节气未到,可暖阳高照,和风徐徐吹来,一些树木开始吐露出新芽,各种大小花市遍及城乡,树木和花卉与春风为友,给人们带来了新年的气息。农历春节将近,新年新气象,新期盼。在喝腊八粥的同时,我会想起记忆中与腊八粥有关的那些事,想到新年能给我们带来好的憧憬,想着想着,一股温馨幸福的气息便随着袅袅的粥香四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