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飞的头像

肖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12
分享

去安仁“赶分社”

每年过完春节之后,总有一些安仁的亲朋好友打电话给我,问是否有时间去安仁“赶分社”?我一时难以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只能含糊地回答他们,说如果有时间的话一定来。离开安仁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在安仁工作期间,我的足迹几乎遍及了安仁的山山水水,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那里的事,有许多难以忘怀,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安仁的民俗“赶分社”。

春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草长茑飞,万物生机勃勃的时节,在神农文化流传的安仁县,人们把它过成了节,至今仍保留着春分祭神农、开药市、通贸易、备农耕、赏春花、吃药膳、躬耕田的习俗,当地人称“赶分社”,其时间空间、参与人员和热闹程度超过春节。安仁赶分社是传统历法节气和传统民俗节日融为一体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春分节的“活化石”。每年的春分前后三天,是安仁县流传千年的“赶春分节”也即“赶分社”。安仁“赶分社”是安仁县的传统节日,相传已经绵延了上千年。传统的安仁“赶分社”包含祭祀、集会、中草药交易等。是安仁县一项与炎帝神农紧密关联、全县百姓从古至今自发组织、参加的民间岁时节令活动,传说炎帝神农在这一带发明农具、开田教耕、始尝百草,安仁因以得风气之先,有了这一民俗。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在安仁县工作多年,不管工作有多忙,每年都要挤时间,凑凑热闹,参加安仁的“赶分社”,领略当地的民俗,也为人生之一大乐趣。当时安仁的“赶分社”规模远没有现在这么大,条件也没有现在这么好。地点就在永乐江安仁大桥下的南门洲和县城旧街,经营的品种主要有药材、农具、耕牛及当地的各种美食,当然当地的国营商业部门和供销社也不会放过这样的商机,也会使出许多招数,推销自家的商品,各类个体商贩更是使出浑身数解,趁此机会多赚点钱。不管是大人小孩,男女老少,还是有钱人、没有钱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整个县城都被一种吉祥、欢乐、和谐的氛围所垄罩。我参加安仁“赶分社”,除了凑热闹,领略当地的民俗外,就是同堂客一道,品尝当地的各种风味美食以及购买一些中草药。当地的美食有很多,如“趟皮”、“油糍粑”、“抖交粑”、“米豆腐”、“糟酒鱼”等等,吃了这样吃那样,“赶分社”的这段时间,几乎天天肚子都是吃得圆鼓鼓的,现在回味起当时的馋像来,我又要流口水其中的美味,的确让人馋涎欲滴。购买一些中草药,一些是用于滋补身体的,如用一些草药(什么名字我都忘记了)炖猪脚,吃了治风湿病,一些草药用水煮,药水洗澡可以治一些皮肤病等等。

安仁赶分社的“赶”、“分社”的“分”,即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社”即“春社、社日”的简称,“春社”为立春后第5个戊日祭祀土地神,“社日”即“祀社神”的日子;“赶分社”用一句话说,就是人们在春分时赶到县城过社日。而按安仁方言来说,“分”的另一层意思,指这个日子无论大人小孩都能“分(交换)”点东西;“社”也有一层意思,指在这个日子结队成群去集会祭神交易;“赶”则是说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贫富地位,都把手上的事暂放一边,春分之际再忙也要分身赶到县城祭祀社神(炎帝神农),熟人生客聚会见面,交易谷种农具、中草药材,交流农事经验、保健方法。活动时间春分前后3天,吃药膳后开田春耕春种。

根据考证该县及郴州湖南现有史、资料来看,安仁赶分社可上溯至后唐同光年间(923年--925年),宋、明时有“以春分为期,以香草坪为所,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之盛况,说明当时其交易的影响已达东南西北。安仁赶分社具备中国农耕文化、医药文化“活化石”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春分节作为节日,在我国已经淡化,春分社日祭祀,在当今民间已难觅踪影。安仁赶分社,其实就是我国古代一种盛大节日春分社日的延续和传承,目前所知,全国其它县份没有这种名叫“赶分社”的综合性大型民间节令活动。

安仁赶分社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一方面源于崇拜、纪念炎帝神农的祭祀活动;一方面源于安仁县特殊地理位置。古籍载“社始于神农”。与北方的“土地”、“土地神”不一样,南方的“田始于神农”,作为田祖、先农、社神、土地神的炎帝神农开创了中国农耕文明。上古至春秋战国,安仁地与炎帝“崩葬”的“茶乡之尾”,都在神农作耒,发明田器及大臣郴天为推广农具而作乐的“郴”地。从清《安仁县志》看,安仁县祭祀神农始于北宋咸平5年(1002),县内外流传的说法是“先有分社,后有安仁”,依据是《郴州地区志》所记唐武德年间(618-628)置“安仁镇”,后唐同光年间(923-925)改“安仁场”时,这里已有晾晒、交易中草药的“香草坪”,而场治设宜阳、熊耳两乡之间,系谷种、稻米、农具、耕牛交易市场。对由“市”转为的“场”,郴州各县连同安仁周边的炎陵、茶陵、攸县等均叫“墟”。去墟上交易购物方言叫“赶墟”,唯有安仁方言一直到今天仍叫“赶场”。“祀社神”与“赶场”的结合,产生了“赶分社”延续过千年。

北宋建立后,安仁于乾德3年(965)升场为县,咸平5年(1002)县治迁到香草坪至今。“赶分社”即使从香草坪正式成为县城的这一年算起,也已逾千年。相传炎帝神农氏带8名随从到安仁境内尝百草,治百病,教化百姓农耕。后人为纪念神农氏等9仙,在豪山冷水石山处建了一庵取名为“九龙庵”,把神农野炊过的地方取名为“香火堂”,洗过药的池叫“药湖”。后唐(923—936)时,在宜阳河与永乐江汇合彼岸山清水秀,风景优雅的香草坪(今县城处)建有一庙,供人祭祀神农氏,人们习俗“择社日祭神以祈谷”,朝拜者络绎不绝,先有捧售香烛、纸钱者,继而交易草药、藤索、锄柄、斗笠等等,规模越来越大,渐渐发展到农副土特产交易。宋咸平五年(1002),徙县治于此,始定每年“春分”、“春社”(一年12个月,农历划分为24个节气,约15天为一节。选择春分节前三天和后三天为社日也称春社举行祭祀活动,俗称“赶分社”)节日在县城南门洲“赶分社”,为期7至10天,以草药最具特色,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河南、新疆、内蒙古等10多个省市近100县的药商每年来安仁“赶分社”时,上市集散草药超过万担,人们配好草药带回,辅以猪脚炆之,食后下田开耕,既壮身强骨,又祛寒除病,相沿至今。

由于工作调动,我离开安仁至今已经快三十年了,近年来,我也回安仁赶过几次“分社”,感觉现在安仁的“赶分社”规模比以前大很多了、内容也更加丰富多采。 特别是2015的“赶分社”,当地政府与时俱进,将这个传统的节日升级为,中国·安仁赶分社(神农春分药王节)暨第七届油菜花节,活动的内容除了有传统的祭祀社神、初春开耕仪式、花鼓戏表演、中草药交易展示会外,还有米塑大赛、神农传人表演赛、土陶制作表演赛、竹木工艺表演赛、美丽乡村淡淡乡愁—首届“稻田公园杯”中国安仁诗词散文绘画摄影大赛、益相文化推广音乐会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仁赶分社、安仁县——天下第一福地、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稻田公园、湖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授牌仪式、航天梦——故乡情画展等等。更让人惊喜的是,当地政府充分利用这用“赶分社”这一民俗,借助衡茶吉铁路的建成通车,与当地的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批国家级、省级旅游景点不断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如,熊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渡口丹霞风景区和油菜基地、稻田公园、神农殿等,吸引着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县城的面貌也焕然一新,由几条破烂的旧街演变成一座新兴的城市。

春分节期间“赶分社”,是安仁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炎帝神农氏而流传下来的民间盛会,2006年被列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1月,安仁赶分社成功申报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相传炎帝神农氏曾在安仁尝百草,自古以来,安仁就以中草药交易著称,流传着“药不到安仁不齐,药不到安仁不灵,郎中不到安仁不出名”的佳话。 传统民俗节日与岁时节庆是我国农耕文明的伴生物,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演变、整合、发展,俗成而形成的特定时日。我国传统民俗节日文化,有相对稳定的节气节日,有特定的民俗文化事象与民间艺术活动,有稳定的民族性,群体性、原创性、社会性、草根性、本土性。我国民族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形态是多元的,有生产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社交节日、娱乐节日等。传统民俗节日蕴含着原始文化,农业文明的节日气象和大量信息,带有复合性、综合性的内容。以春节为代表的民族节日文化,将民俗与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特质的民族民俗传统节日文化,这些民族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已经形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根基、血脉、标志、身份和精神家园。

不过,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民族心理、知识价值和文化认同正经历新的变化,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与民间节庆文化,如今传承艰难,众多民间节日节庆民俗在萎缩、在锐减、在淡化、在消失。这是民族传统文化之痛。因此,抢救和传承民族传统民俗节日文化,越来越急切,刻不容缓。探寻、追溯民俗节庆节俗产生的根源,人们期望春播秋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寿吉祥以及万物有灵、自然崇拜、祛邪避灾、逐傩除疫等诸多信俗,均与历法的选择有关,与原始信仰、祭祀观念相联系,安仁赶分社也不例外。

安仁“赶分社”是安仁一方水土培育的独特民俗产物,它的民俗文化特征,存在于安仁独特的地域环境和群体之中,安仁赶分社源于民间,民间是其生存和兴衰的沃土,安仁赶分社已成了当地民间百姓生活坐标中的一环,对炎帝神农的信仰仍然是民众不可或缺的精神依托。“神农文脉传万代,春分不觉是灵魂。”文脉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魂脉。早在五代后唐同光年间安仁形成的春分节(春社)赶分社习俗,世代沿袭,传承至今,仍未中断,实属难得。其博大精深的节庆习俗,释放出了从远古走来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但愿安仁“赶分社”这一千年习俗,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