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非草木,谁能无情。”还令人联想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句话。‘一秋’和‘一世,’这是‘草’与‘人’生存时间的区别称谓。对草而言,一秋既一世,对人而言,一世有长短。人们把草木的一生界定在一秋内,这只是泛指草木的发芽、长叶和落叶、枯黄。
事实上并非如此。万物有灵,草木有情。就在这一秋内,草木展现了一生,诠释了生死之间的环节,事实告诉人们,草木亦有情,它是生长在天地间不可或缺的精灵。吾辈从小就喜欢与花草鱼虫打交道,特别是草木。多年来,经常与草木在一起,与草木在一起相处的时间长了,语言也似乎变得多余的。在草木面前,你不需要演讲和夸夸其谈。
我喜欢在乡间田野行走。一年四季,春天特惹人喜欢。当春风料峭乍暖还寒的时候,天空时不时还会飘落零星的小雨,可赤裸的原野已经泛出一丝绿意的朦胧。远看有近看无。挨近时发现,一群灰色的鹅“唝嘎唝嘎”地撮撮微绿小草,小草从草心儿里露出那么一丁点儿嫩芽,草芽白嫩的令人心颤,只是在草尖上挂着可以忽略不计的绿意。扒开枯草看见,有的草芽蜷缩着,有的倔强挺立着。因大地母亲体温的呼唤,小草出生的渴望,转化成不可思议的力量,干硬的土地被它们顶出了细细的龟裂,它们出生了。这就是草木,这就是没有借助一丝外力全凭本能顺产的草木,生命就这样开始起航。
“草木有情皆长养,乾坤无地不包容。”顺应、爱恋、孤独……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通过文人墨客在诗文作品中的反复运用,诸多草木的象征寓意不断强化,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一草一木就是因为有了情,才能生长养成,这世间没有地面时不能容纳事物的。总的意境就是表达一种豁达、包容之情。明人李东阳《大行皇帝挽歌辞》有云:“草木有情皆长养,乾坤无地不包容。”一草一木就是因为有了情,才能生长养成,这世间没有地面不能容纳的事物。滤去负面情绪,怀揣积极心态,说一声你好,道一声珍重,多一些包容,世界才会碧天朗朗云霞霁霁无限美丽。
寓草木于人生,寓草木于情感。齐梁时期的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意思是说人具有喜、怒、哀、惧、爱、恶、欲等各种不同的感情,当受到外物刺激的时候,便会产生一定的感应,心有所感,于是发出吟咏,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女人伤春,男人悲秋,也就容易理解了。春与秋并不会悲伤,但是春秋景物会触发人们功业不成、年华易逝的感伤。多情的文人墨客往往会将自己内心涌动的各种情感借托一定的物象抒发出来,正所谓“其托物寄怀见于诗篇者”。 一枝一叶总关情。有一首古诗《送红尘》“桂香飘吐情尚浓,觉梦惊醒听晓钟,深夜彻泉流韵雅,茸红剪处妙罗胸。草木有情知春秋,十里香风思良俦,茶点虽美人离去,不教真情付东流。”前四句写一个多情的美女午夜梦回,听到晓钟之声,夜半更深,泉流韵雅、剪处罗胸。后四句,草木有情知春秋,意思也就是说,花草树木都是有情有义的,知道秋衰春荣。一个美丽的女生徘徊在长里长亭,思念着她的伴侣, 虽然有香茶与可口的点心,但已经人去楼空,怎么能让真情付诸东流呢。
草木是绿色植物的总称。大到莽莽丛林浩瀚草原,小至单株树木一根小草,它们在地球上繁衍生存的时间比人类更长。人类从草木中索取,去伪存真用其精华,移花载木美化环境。我们吃的蔬菜都是从草木演变而来,历代诗词歌赋中的‘岁寒三友’‘梅竹兰菊’也都是草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按自己的好恶对草木进行分类。有的登上了大雅之堂,有的属于杂草受到了清除。但也有例外,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道出了野草轮回的真谛。
草木性灵寓祥瑞 。冬穴夏巢,春种秋收,在广袤厚重的华夏大地,生根了一种崭新的文明。此间的生命无关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也无关圣殿上庄严的法老,大自然的馈赠维系着他们的生存—天地山川提供给他们屋舍,风雨四时、日月寒暑才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华夏先民没有将神圣赋予天堂中的人格神,也没有将永恒赠与超越人世的梵天,包罗万物的“天”方才灌注了他们的殷殷情意。万物有灵,天人相交,因人类的不敬而风雷激荡,也会因人类的恭顺而布雨调风。平原上摇曳的篝火,大地上跃动的巫舞,是先民向上天的虔敬祝祷;遍地的佳苗,葱茏的山川,是上天向先民施加的厚重恩典。此时山川中的一草一木不再是平凡的生命,而是成为天意的昭告—帝王德行天下,海内清平,上天便会降祥瑞以应之。《西京杂记》曰:“瑞者,宝也,信也。天以宝为信,应人之德,故曰瑞应。”朱草、嘉禾、芝英等山川草木登入庙堂,成为天子修德、圣人出世的祥瑞,它们是天人交感间的媒介,是上天对人世的庄严宣告。如今,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彰显了一种尊敬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
草木有情,但它们的心性各不一样。如:向日葵围着太阳转,早上朝向东方,傍晚面向西边。车前草随遇而安,路边、田野甚多。鱼腥草,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牵牛花对光亮最敏感,每天早上速开速谢,只在朝霞过墙的那一刻爆出蓝花花,相当于植物的鸡鸣,或者是色彩的早操。桂花集体主义思想影响最深,金色或银白的花粒,说有,就全树都有,说无,就全树都无,变化只在瞬间,似有共同行动的准确时机和及时联系的局域网络,谁都不得自由主义地擅自进退。素有“花中皇后”之称的月季花,最娇生惯养。它们享受了最肥沃的土壤,最敞亮的受阳区位,最频繁殷勤的喷药杀虫,还是爱长不长,倦容满面,似乎有点玩世不恭。
古往今来,人们还是乐意把草木视为最底层。一个俯视、仰视的角度决定了称谓的不同,草寇、草莽、草菅人命;草民,则是百姓对自己的蔑称,即使到了现阶段还戏称是草根,看来历史的惯性太大了。草民怎样,草根如何,在天地之间,一样在走着辉煌的生命之歌。
“草木有情”,一切活着的东西都潜在地具有一种心理,草木也不例外。记得两年前,我去一座山岭踏青,走着,走着,我停住了脚步,我看到路边石缝中有一棵刚萌芽的小草,它随风摇曳,清淡出尘。由于水分足,日照少,它显得特别娇嫩。我用手指抚摸了它一下,霎时,一股清凉缓缓地注入我的身。草木,它不惧困难,破土发芽,只因它背负着一粒种子的责任和使命。它不媚不俗,不妖不娆,不张扬不炫耀,只是想用它那柔弱的身躯,带给人们一份美好。它的清淡出尘,缘于它的安静,它的无争。
安静的东西可以慰藉人的灵魂。每当我心情烦闷的时候,总喜欢在自家院子里走走,换换心情。院子里有许多花草树木,每当我的目光游离到那些花花草草,枝繁叶茂的树木,心灵都会和它们来一次拥抱,好像他们已经分担了我的烦恼。就这样,我们互相对望着,互相温暖着。花草树木因为我的欣赏而芬芳了它们的生命,而花草树木的安静却又抚慰着我烦闷的心灵。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即便是在疲惫忙碌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也总有一片绿在葱茏着。
草木的简单和安静,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去靠近。因为在人的心里,花草至少不会无缘无故地去伤害人,所以它们让人感到温暖,感到安全。它们无欲无求,不争不抢。你若欣赏它,它在你的心里就是个宝。你若嫌弃它,它仍然若无其事地做着它的草,自在逍遥。你对它好不好,它都不和你计较。不语最深情,只要你有一双欣赏的眼睛,就会发现:小到一花一草,大到一山一水,大自然无时无刻都在展示着它们的博大和宁静。
每年的春节期间,珠三角的人们都会买一些年桔和花木摆放在家里,以图吉利。春节过后便将这些过年时价格不菲买来的年桔和花木,当垃圾一样扔掉。有一年的春节过后,我在小区的垃圾桶旁边,发现了一盆快要枯死的兰花,这盆兰花,如果是春节期间买,起码也要两千多元,而且其品种也比较名贵,如果就这样被当垃圾仍掉,的确是很可惜的,我想如果是赶快浇点水,再找个地方种下去,应该还有复活的机会。我赶紧将它带回家,浇了一杯子水,准备种在我乡下那间屋子的大院里。次日,我将那盆快要枯死的兰花带回了乡下的家中,先找一块比较阴凉的地方,将泥地松了松土,然后挖了个坑。再小心翼翼地把这盆兰花去盆,将兰花种在坑里,并浇上一些水。谁知就这么一种,仅时而浇点水,它便活了过来。
由于是种在一棵大树底下,有大树阴影的遮挡,夏天不被火辣辣的太阳西晒,它长得很快,第二年临近春节时就开花了。绿叶托出米黄色的花朵,花颜妩媚、略带娇羞之意,香味也清淡,这足以让我们全家高兴得一阵子。虽然它只在春天开一次花,但花谢之后,茂盛的绿叶点缀着院子,与其他草木争奇斗艳,给我们带来不少慰藉。每天进进出出都少不了同它打打招呼,有什么不可为外人道的心事,也来到它面前小声倾诉。兰花好像懂得我,轻摇细枝用它的绿意告诉我:有我在这里,不用烦恼。
大自然给人的感动和惊喜总是在不经意间的,一切突如其来,又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比如说在路途中,恰逢一朵花开,或者是在某一个瞬间,一抬头,刚好看到蔚蓝的天空,漂浮着一朵朵洁白美丽的云彩。大自然就像是一位慈祥温暖的母亲,轻轻地安抚着我们的心,它又像是一位恬静温柔的少女,默默地用它的安静,向人们传递着一份柔柔的温情。
草木是有生命的,知情懂爱,繁衍生息,轮回再生。草木生长在大地上,大地是静止的,草木是动的;草木生长,随风摇摆,而大地静止,亘古沉默。这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亮丽的风景画。
我由此感悟,但凡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如果硬要将它束缚在固定的地方,势必影响它。就如同人,人有情,草木亦有“情”。花开无心,草木有情,不仅有情,而且比人更自信。一粒草木种子,可以隐藏三千年,一遇空气、阳光和雨水,它便可以穿破种壳,长出一片嫩芽。草木虽然无脚,但其借助风、鸟,能够走得很远很远。如何做一个有情有义和自信的人,草木似乎给了我们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