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武夷山的途中,泰宁古镇是一个值得一看的景点。泰宁又称杉城,泰宁古镇是闽西北一座古朴淡雅、康泰安宁的魅力小城,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曾有“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之盛况,历史名人杨时、李纲、朱熹都曾在此讲学著述,留下斑斑古迹。
我们在连城乘坐大巴去武夷山,于下午二点左右抵达了泰宁。根据行程安排,要游览尚书巷,导游安排我们的时间是两个半小时。如此短暂的时间逗留,要想深入了解泰宁古镇和尚书巷,那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很肤浅的走马观花式的了解。
尚书巷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座落于泰宁县城中心,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巷,它是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建筑群,主要包括明早期到清晚期五百多年中各时期建筑物,集官宅、民居、祠堂、生产生活用的辅房、店面以及古街、古巷、古井、牌坊于一体。明朝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府邸就坐落在这里。巷子的入口处有两个巨大的水车。由尚书第和世德堂两组大型民居建筑组成。尚书巷经过多次修缮,把地方习俗、商业市井、旅游风情和人文景观连结了起来,走在这里,给人一种入古复出的感觉。尚书巷两侧还有很多小巷子。主巷子的两边是仿明代建筑风格的店面铺子、楼阁、民屋厅堂,黑瓦青砖,朱色木质格栅门窗,显出明代古朴端庄、整洁有致的建筑风格。巷子中间为长条花岗岩石,两边都是大小相当的卵石铺面,是典型的明代街路风格。
也许是临近春节的缘故,尚书巷的游客很少,整个景区就只有我们一个旅游团的人。而我们一行的绝大多数人,他们似乎对这里的古建筑文化没有多大的兴趣,只是喜欢这里的风景和一些工艺品,忙于拍照纪念和购物。我独自在这条古巷里走走。尚书巷路边有明渠,沿着地势而建,流水潺潺,“溪声巴字水,雨意米家山”,很有诗情画意。居民卫生打扫的用水都可以解决。沿着尚书巷前行,在潺潺流水的青石路边,随意地放着些石磨、石缸。尚书阁、尚书第、世德堂、李氏宗祠、进士巷……,一一走入我的视线,整个尚书巷古建筑群堪称闽西北最完整的古代民居精品。
有人说:一座尚书第,半座泰宁城。由此可见,尚书第在泰宁人心目中是相当有地位的。尚书第俗称“五福堂”,在泰宁县城内胜利二街福堂巷,为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府第。尚书第建筑群呈长方形,有五座院落,坐西向东一字排列,占据了两条巷子,前有甬道,后有花园,占地面积五千多平方米。有主宅五幢、辅房八栋,每幢主宅均为三进,房间共计一百多间。尚书第有南北两座大门。两门之间是一条笔直的甬道。甬道上矗立着两座景门,北边的景门有两方匾额,外侧镌刻:“礼门”,里侧镌刻:“依光日月”;南边的景门也有两方匾额,外侧是“义路”,里侧是“曳履星辰”。这个明朝建造的府邸,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古建筑风格。整个府邸高墙耸立,墙有三层楼那么高,通过圆门贯通起来。四世一品,是天启皇帝赐封给李春烨家族四代享受一品待遇的荣誉。最尽头是后花园,小巧玲珑。
尚书第是尚书巷的主要建筑主体。同行的人都认为建这么大的房子,一定是有相当实力的人才盖得起,而且官足够大,钱足够多。尚书第,建筑布局严谨合理,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这里居民日常饮水,也使用明代的水井,水井井圈上刻着“隆庆”、“万历”等年号字样。尚书第里还设有蜡像馆、民俗馆。整个府第布局严谨合理,宏伟壮观。尚书第后边这一条小巷叫做九举巷,也是一条古色古香的安静的小巷。
导游说,要是在旅游旺季,还能欣赏到当地特色戏种梅林戏的表演,只可惜的是我们这次来是淡季,游客十分稀少,戏团不可能特意为我们表演。对我这个比较喜欢地方文化的人来说,确实有一点遗憾。我在尚书第的售票处买了一本泰宁本地学者、作家萧春雷先生写的散文集《杉阳纪略——泰宁的地理、历史与文化》,通过粗读这本书,我对泰宁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尚书第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尚书第的原主人是李春烨,明末天启年间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此人非同一般,明万历十四年,十六岁的李春烨中秀才,三十六岁时考中举人,接着三次进京应试三次名落孙山,直到四十六岁时才中了进士。寒窗苦读四十载后,李春烨进入朝廷。为官十一年,晋升了十四级,可谓大器晚成。苦读、晋升、隐退,是李春烨的人生“三部曲”。李春烨所处的年代是中国明朝后期政治最腐朽、最黑暗的“宦官专权”时代。有首民谣生动、形象地概括当时的背景:来时萧索去时丰,金银财宝一扫空;唯有江山移不动,临行描入图画中。大太监魏忠贤排除异己,大肆屠杀东林党人。而李春烨却飞黄腾达,加官进爵,官至“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留给泰宁人民的只是一幢气势恢宏的尚书府第及一座占地面积达一千余平方米的尚书古墓。建尚书第吧,他也没有摆出权势欺压乡人。民间传说:他原来想建座比现在大一倍的建筑,泰宁老百姓故意刁难,有的把地卖给他的舅舅,有的把地卖给李家建祠堂。儿子写信给他,希望他给地方衙门打个招呼,他的回答是:“官大大不过舅娘,争地不敢争祠堂。算了,就建一半吧。”泰宁人现在还称尚书第为“半边福堂”。
李春烨是一个有争议性的人物,有着充满传奇的为宦一生。遗憾的是,《明史》却记载简略,清朝时泰宁编纂的县志上也没有为他立传。李春烨与魏忠贤同朝为官,不能没有瓜葛,而且在魏忠贤最为猖獗的几年内他竟然还能连升十二级,这也许有李春烨的为官之道。李春烨是一个贪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一座耗资数十万两白银修建的“尚书第”就足以说明问题。其攀附阉党的行径为乡党所不齿,但是,这白花花的白银是不是靠“卖官”所得,值得怀疑。因为,东窗事发时,崇祯并没有治他贪赃枉法的罪,也没有把诺大的一座“尚书第”充公。这的确是让人难以费解。这座大宅与其主人的宦海沉浮,历史自有评说。姑且不论他的功过,至少尚存这座大宅,普通老百姓也不会去“追本溯源”,大多数人认为,神马都是浮云,唯有房子是真实的存在。
在尚书巷,我踱步、凭吊,摩挲一下这里的柱石,揣摩一下匾额上的文字。“礼”和“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依光日月”与“曳履星辰”则说明了主人的身份。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的泰宁,是一个皇帝赐名的地方,有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也是一座古韵犹存的明城。在泰宁,在尚书巷,只逗留了两个多小时,不可能览尽这里的古迹风光,也没有时间能阅尽这里的人文历史,但在我记忆的长河里,烙上了一个深深的印迹。
泰宁是一座古城,在光阴里栉风沐雨,其文化和历史渐渐地沉淀下来。这些沉淀下来的东西,是掩藏不住的。尚书巷、尚书第等落在了泰宁,并在这里生根发芽,互相影响,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同时,也成了福建省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