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五一假期,全家老小集体出动,向大西南的川渝地区挺进。成都是我们游览的第二站,来成都看什么?家人中唯我一个之前来过成都,大家的意见是让我定夺。我摊开成都的地图,成都周边的旅游景点有很多,短短的几天时间难以全部看完,只能选择其中的几个。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是一个三农工作者,“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很自然地想到了几十年前从地理教材中学到的一些地理知识,想到了都江堰。对,去都江堰看看。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治山治水的事例有很多,但真正名垂千古的却屈指可数。蜀郡太守李冰因修建都江堰而流芳百世,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又因李冰的组织领导才得以建成。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三十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五月的川西,阴雨绵绵。一大早,我们便乘大巴从成都出发,前往都江堰。在大巴车上,我看到天空中下着细雨,心里有些犯愁,雨中怎么游览?谁知道,我们到达都江堰以后,老天爷竟然给脸,雨停了。导游帮我们买了门票,并给大家每人发了一个随身听的“导游器”,这个东西还是第一次配戴,有点新鲜感,在离导游几十米的地方也能听到导游的讲解。我们跟随导游进入了景区,在一块刻有“世界遗产—都江堰”的大石头旁,大伙纷纷驻足拍照留念。
我除了用手机拍了几张,还花十多元钱请专业摄影师帮我们全家人拍了一张集体照,之后,跟着导游沿着石板路往里走。路的两边立着各个时期修建、维护都江堰的功臣的雕像,有李冰、李二郎、诸葛亮……。都江堰人很会利用名人效应,我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面,看到了余秋雨先生的“墨迹”,“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进伏龙观,伏龙观,最初叫“范贤馆”,由成汉帝李雄为逍遥公等人所建,后因传说中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在这里降伏孽龙在离堆之下而得名。北宋初年改祭李冰。这里陈列着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都江堰的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并介绍了都江堰的三大神奇的三大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站在伏龙观前,面对浩浩荡荡、汹涌澎湃、震颤大地的大江急流,强烈感受到滔滔江水那种惊心动魄的巨大魅力。也品味到了李冰父子给蜀地人民带来的那种摆脱水患的幸福感。对此,我思绪万千。作为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的经典巨制,都江堰堪称一绝,成为人类水利发展史上的旷世奇观!置身这座经久不废、举世无双的千年古堰,一种由现代穿越古代的神秘感和崇敬感油然而生。都江堰之美,都江堰之奇,都江堰之伟,都江堰之神,令世界惊叹。
都江堰之美,美在其造形之精致,设计之合理,气势之宏伟。
奔腾呼啸的岷江水如一群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势不可当。走出伏龙观,远远的就听见轰隆隆的水流声,浩荡的水声,好像激越的和弦,那么粗旷,奔放,坚毅和从容。循水声而去,只见江水奔撞到修筑在江心的鱼嘴分水堤后,刷地一下分割成二股水流,直窜出去,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上,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次撞向另一道坚坝。驯顺地调整水流方向。此时,被驯服的急流猛醒过来,翻江倒海,咆哮如雷,一路狂奔而下。浩浩荡荡、奔腾不羁的水,如此有气势,翻滚着、轰响着,争先恐后地宣泄一出的撼人的力量。滔滔江水经飞沙堰溢洪道分洪后,直奔宝瓶引水口。“宝瓶口”呈倒梯形,它是李冰带领广大民众用了八年时间,用火烧、水浇、人橇的办法,从坚一硬的岩石上凿开一个大口子,它就像一个花瓶的口,又乖乖地缓缓流淌,分流到成都平原大大小小的河道水渠,惠泽川西民众。
古代人与现代人一样,都很聪明。在“驯服”大江大河中,创造性的发明了鱼嘴治水法。鱼嘴是古代无坝取水枢纽工程常用的形似鱼嘴的分水建筑物。鱼嘴修筑在河道江心洲或河滩滩脊的迎水端,根据地形决定其形状。其后部多与导流堤相连,一并起分水导流入渠的作用。鱼嘴布置的位置,导流堤的高低可大致决定引水量。都江堰“鱼嘴”是包括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在内的三大工程之首,呈三角形,就像鱼的嘴一样,它也是人工修建而成的分水堤,把滔滔岷江水一分为二。都江堰从渠首到干、支、斗各级渠道多用鱼嘴分水、配水,是主要的工程设施。汹涌的岷江水一泻而下,经过“鱼嘴”的分水分沙、“飞沙堰”排沙泄一洪、“宝瓶口”引进水源并且控制洪水。都江堰的三大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不由使人惊叹与古人的智慧,追忆着李冰当年如何巧借地利,创造人和,为民谋福祉。
都江堰之奇,奇在数千年,虽历经无数次的自然灾害,却仍旧安然无恙。
都江堰,的确是很“神奇”,数千年来,制服了数不清的水患,让广大成都平原变成良田,滋润着川西大地,让四川有了‘天府之国’之誉赞。曾几何时,哦!不两千多年前,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李白在《蜀道难》这篇著名的诗歌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自从有了都江堰,成都平原的水患便消失得无影无踪。2008年,发生了“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山崩地裂,满目疮痍,阴霾笼罩,撕心裂肺,给包括都江堰在内的川西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尽管景区内的二王庙、伏龙观等古建筑损坏比较严重,但都江堰渠首枢纽三大主体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却在强震中神奇般地巍然屹立,摇而不倒,安然无恙。有人说:这是李冰父子化作神仙在上天保佑的结果。这种说法是人们的心里的一种主观意愿。实际上,是由于当时李冰选址选得好,是处在特殊的地质结构上。
都江堰之伟,伟在是我国水利史上璀璨的明珠,为世界水利史书写了光辉的诗篇。
为民谋福祉,得民心者得天下。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适巧,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过程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相司马错语)。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础。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李冰的治水哲学思想,通过都江堰的实践,源远流长,惠泽后代,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针对岷江与成都平原的悬江特点与矛盾,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性,正确处理悬江岷江与成都平原的矛盾,使其统一在一大工程体系中,变水害为水利。两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这样伟大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先人是多么的聪慧。
都江堰之神,“神”在其衍生的水文化,默默地孕育、积淀、丰厚和营构着巴蜀文明。
水是都江堰之魂,围绕着水而产生的典故和传说,形成了极富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的治水三字经,更是人们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经验总结和行为准则。“深淘滩,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鉴,挖河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立湃阙,凿漏罐,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铁椿见,岁勤修,预防患,遵旧制,勿擅变”。治水三字经是千余年来人们治理都江堰经验的概括,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治理都江堰的行为准则。都江堰,这座穿越两千多年时空一路默默行来的水利枢纽,漠视了几千年的朝代更迭,漠视了数不清的争霸硝烟,却一如既往地调剂着缕缕甘泉,浸润着川西四十余县的土地,因为有了水,这座千年古城便有了历久不衰、蓬勃旺盛的生命和穿越时空、古今交融的恒久记忆,有了兼收并蓄、多元合一的开放思维和清纯自然、恬淡从容的无穷魅力。在都江堰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之中,都江堰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两重意思。一方面它是一条是自然之河,另一方面它又是一条文化之河。自然之河滋润土地,灌溉农田,而同时随着都江堰水利工程竣工而开始构建的文化之河,也开始流淌,默默地孕育、积淀、丰厚和营构着巴蜀文明乃至中华文明。
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的伟大“生态工程”。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我去过许多湖泊大海,这些湖泊大海里的水远比都江堰要多得多。即使是这样,当我站在湖堤岸边,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的领受到水的魅力。湖水、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难以触摸到生命的脉搏。可是,都江堰的水却不同,尽管这里的水究其数量,远比不上大湖大海,但经过李冰父子的“特训”,股股清流、朵朵浪花都精神焕发,踊跃着喧嚣的生命。李冰他把自己的血肉之躯连同他的精神根植于都江堰,将其血液化作都江堰中的缕缕清流遍浸了天府之国。
从古到今,只要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实事的人,人民群众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传说李冰在灌县治水时,曾在这座玉垒山下降服了一条恶龙。公元四百九十四年,人们为了纪念李冰,便在玉垒山麓上修建了"二王庙"。此庙背山面水,依山势而建,飞檐斗拱,气势恢宏,颇为古朴壮观。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信徒香客从四面八方赶来烧香拜佛,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感恩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丰功伟绩,感恩他们为川西百姓带来的福祉。
在都江堰只有半天时间,我们看不够宝瓶口悠悠的清水,观不完鱼嘴分水堤飞溅的浪花,赏不够飞沙堰翻滚的波浪,更览不够江心分水坝的雄伟与壮观。但我似乎看见了治水大师李冰依然站在江心,手执长插潇洒从容地指挥着滚滚的江水。滚滚的岷江水,流经数千年,至今仍然按照他的要求,乖顺地继续滋润着川西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