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的正名是蝉,在我老家叫“旋子”。每到酷热的夏天,蝉总是不请自到,顾影自怜的开端它那没完没了的“歌唱”,那精巧的小生灵在枝头的绿叶之下洪亮悦耳的声音,时时在撩动着你快乐的琴弦。在“知了、知了”的叫声中,孕育着淳朴而稚嫩的童真,似乎每一缕阳光,每一次雨落,都随一声蝉鸣,呼之欲出。田野里的稻穗、玉米以及那些夏季蔬果,亦在蝉鸣声里,慢慢地成熟起来。 周末的黄昏,小区外围马路旁一排高大的仁面树上,“知了、知了”的叫声此起彼伏。我走出小区,拟去超市买点东西,只见一个老人手执一根长棍,棍子的顶端有个绿色的粘结物,另一只手里撷着一个装有十几只蝉的塑料袋。这位老人拿着长棍往仁面树上有知了的地方沾去,很准,我见到的情形是,只要这位老人的长棍一放上去,几乎是十拿九稳。我好奇地走上去同这位老人交谈了几句,问老人抓这么多的知了用来干什么?老人告诉我说:“他是山东人,抓来的这些知了用来油炸作菜吃。在他们老家,油炸知了是一道美味佳肴。”这种事情对我来说,还真有点新鲜感。知了用来油炸作菜吃,这还是第一次听说过。算我是孤陋寡闻的了。 我对蝉是十分的熟悉,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每年的夏天,就是我们这些小孩们嬉蝉、捕蝉的最好时节。“知了、知了”清脆的声响弥漫在乡村夏日的旷野里,蝉声虽然尖锐刺耳,但还是比较好听的。有一点欢快的节奏,好似一支乡村锁喇队,吹着喇叭,高高兴兴地迎接久违的夏天,赞颂夏的美好;又似一首田野交响曲,用饱含乡土情愫的演奏,奏响生命的乐章。儿时的我,尽管不懂得什么音乐,但我听着这样的“歌声”,也被夏蝉不知疲倦的“歌唱”所折服,并深深地陶醉在其中。 蝉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的样子比较好看,但是也有点奇怪,它的腹下有六条腿,身体呈微黄色,金灿灿的,有坚硬的躯壳,屁股上有许多的横纹儿花斑,奇怪的是头部除了有两个突显出来大大圆圆的眼睛,是主要的眼睛,视野很开阔,除此之外在两个复眼中间有三个沙粒大小的红色单眼,没有什么用途,只起到点缀的作用,看上去就像脸上镶嵌几颗水晶珠子一样明亮,加上它那薄薄透明的双翼,显得特别雍容华贵。蝉的成长方式和捕食方法与其它的昆虫是不太一样的。其幼虫生活在土中,有一对强壮的开掘前足。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蝉在未成熟之前在土里成长,后慢慢掏洞爬于树干上,如发现有稀泥的盗土洞里必有幼蝉,蝉是在夜间趴在树干上脱壳,脱完壳就有了翅膀了。每当蝉口渴,饥饿之际,总会用自己坚硬的嘴巴插入树干一天到晚的吮吸汁液,把大量的营养与水分吸入自己的身体中,用来延长自己的寿命。村子里的一位有经验的长辈告诉我说,雌蝉是不会发声的,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 记得有一年盛夏的某天,学校刚放暑假,我与几位小伙伴们相约去江边的一个菜园里捉夏蝉。那天,天气十分炎热,阳光明亮刺眼,蝉儿们栖息在菜园里的几棵大树的枝干上,不顾一切的鸣叫,声嘶力竭,仿佛赔上性命在所不惜,永不疲惫,无所畏惧。我们来到这几棵大树底下,大家分工负责,四个人,两人在树底下接应,两人爬树捕捉夏蝉。我的任务是爬树捕捉,我小心翼翼地爬到一棵柳树上,发现了这棵树有七、八只夏蝉,我向它们慢慢地靠近,轻手轻脚地抓了三只放在网兜里,当我去捉第四只时,不小心在转身时,屁股碰到了一个树枝,惊动了其它几只夏蝉,倏地,它们便飞上另一棵大树,无奈,我只好下来转爬另外一棵树。我从树上下来,在树底下,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黄褐色的外壳。我将壳摘下来,放在手心仔细地看了看,原来是蝉的外壳,蝉解脱了外壳的束缚,才飞出来的。正当我看得投入的时,突然“啪”的一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是另一个爬树的小伙伴不小心从树上掉了下来,手上网兜里的有五、六只夏蝉,我们赶紧走过去将他扶起来,还好,由于树不是太高,加上地面是沙土,这个小伙伴没有什么大碍,只是左脚的小腿有个地方被树枝划破了一点,出了点血。本来我们还要继续捕捉夏蝉,扩大战果,但是,由于有人受伤要回家处理伤口,所以,我们不得不中止这次捕捉夏蝉的行动。 不但像儿时的我们喜欢蝉,许多文人墨客也喜欢这种小精灵。在历代文人墨客们的词句里,蝉也是常客。他们或抒情咏蝉,或赋诗赞蝉,在他们眼里,似乎没有蝉鸣的夏天就不是夏天。唐朝孟浩然写的“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诗句把颓废心情描述的淋漓尽致。南朝王籍那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写出山的幽静、深邃,被誉为“文外独绝”。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物寓意,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作者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其实,蝉本身是表达不了任何感情的,正如宋朝杨万里说的“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说直白些,无论是悲凉还是聒噪,都是墨客们触景生情,借“蝉”发挥罢了。尽管如此,蝉在文人的眼中是纯洁乐观的,德行高尚的。 对植物来说蝉还是害虫。它汲取树枝中的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蝉,林中隐士,它们隐居林叶,只因不愿受他人折辱,不愿与世俗合污,不愿浪费在泥土中的长久等待换来的短暂辉煌, 蝉的一生曲折而短暂,先是蛰伏地下历练,后来蜕化冲天一鸣惊人。蝉虽然知道自己的生命短暂,但却不负使命,丝毫不会放弃,它们的一生都是在演奏音乐,在短暂的生命中,它们不顾一切,不遗余力地为大自然和人类演唱自己优美的歌曲,忘情地歌唱。难怪有人把它当成励志故事,演化成另一种修行。继而把它的习性与佛家的禅定联系到一起,甚至“知了”这个名字都可以分开理解成“知”指大智慧,“了”指放下。这当然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意愿,不过也能说明知了虽然是一种害虫,但还有其励志的作用。 炎热酷暑的夏天过后,蝉便结束了其短暂而又充实的一生。蝉,夏日的天使,是夏季的一道风景,是叶脉的知己。蝉用灵性的身躯弹奏悠扬的歌曲,歌声顺着光线,陶醉了蓝天。夏日因有蝉这些小精灵而更加绚丽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