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当过兵,但喜欢听军歌,唱军歌。军歌嘹亮。豪迈激越的军歌,鼓舞士气、凝聚力量,伴随着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步伐,传唱至今。军歌,用忠诚填词,燃烧的激情拔节不朽的信仰,它传承着人民军队历久弥新的红色基因,传承着中国军人铁血忠诚、勇敢坚毅的精神特质。军歌,用奉献谱曲,铿锵的韵律流淌无私的足音,传承着人民军队为人民,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听军歌,唱军歌,让我感受军歌里的温暖和力量。
军歌有许多,有些我会唱,有些我不会唱。在我会唱的军歌中,我比较喜欢的主要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小白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游击队之歌》《地道战》《骏马奔驰保边疆》《军港之夜》《驼铃》《说句心里话》《再见吧妈妈》等。
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片头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曲子。这个曲子应该是我最早接触的军歌。童年时代,我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没有电视,没有电脑,也没有手机。只有看连环画,看电影。那个年代,在农村里放映的的电影,大多数是打仗的,而打仗的电影多数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如《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永不消逝的电波》《英雄虎胆》《回民支队》《战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战》《野火春风斗古城》《闪闪的红星》等。这些电影的片头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曲子,这也成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个标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拍摄了许多抗美援朝的电影,如《上甘岭》《英雄儿女》《烽火列车》《打击侵略者》《奇袭》等,这些电影当中或多或少地穿插《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这些电影我很喜欢看。每当我听到电影里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时,心情就会慷慨激昂。
在我的乡亲与亲戚中,有几个长辈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战争,他们有的带着伤痕凯旋,有的则长眠在朝鲜的土地上。他们都是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原名《打败美帝野心狼》。创作于1950年,这首歌,采用进行曲式,气势雄壮,节奏铿锵。在那激情燃烧的年代,这首歌的魅力值很大,爱国青年唱着它,加入了志愿军保家卫国的行列;学生小孩唱着它,把自己买糖果的零花钱捐献给了国家;志愿军战士唱着它,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败美国野心狼”。同武装到了牙齿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英勇作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斗的胜利;工人农民唱着它,从城镇到乡村,处处迸发出高昂的生产热情……从此,这首战歌很快就唱遍全军,传遍全国,响彻朝鲜战场,响彻祖国大地,成为那个时代最高亢、最激动人心的代表作之一。我那几位从朝鲜战场活着回来的亲戚,前些年健在的时候,经常会在家人面前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心情好时,还会给我们讲述一些在朝鲜打仗的故事。
二十年前的一天,一位当过兵的朋友,请我去歌厅唱歌,这位朋友很有军旅情怀,所点的歌大部分是军歌。《我是一个兵》也是他所点的军歌之一。他在唱这首歌时,还会为我们表演军人的步伐。我也被当过兵的朋友所“感染”,每次去歌厅唱歌都会点唱这首歌。和所有优秀的军旅歌曲一样,《我是一个兵》之所以在音乐上取得成功,被广大官兵所传唱,是因为其简洁质朴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这种琅朗上口的特性,也决定了它特别适合在部队这种强调行动一致性,果断性的特殊环境里传唱。《我是一个兵》作为一首特定历史时代下的军旅歌曲,既有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那种意气风发的自豪感。更通过“谁敢发动战争,坚决打它不留情”这样的歌词,表达出一名普通战士对当时朝鲜战争所持的一种军事态度。和其它军旅歌曲相比,《我是一个兵》除了唱出“爱国爱人民”这样的战士心声之外,更通过“来自老百姓”这句最朴实的话,揭示出了人民军队军民一体,人民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人民军队为人民,所以必定军民一心的建军传统。这种亲切感,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好男不当兵”的偏见,以音乐的形式,为新时代的中国军人树立一个相当鲜明和典型的形象。我虽然没有当过兵,但通过唱这首《我是一个兵》的歌,感悟到当兵的责任和自豪感。
《地道战》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之作。是抗日游击战争题材的黑白片电影。据报道,截至2011年,《地道战》已创造出共18亿人次观看的纪录。创下了单部影片发行量、观看人数最多的纪录,令世界上任何一部影片都难以望其项背。《地道战》主题曲是1965年上映的电影《地道战》的同名歌曲。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之作。歌曲因电影《地道战》在全国的热映,而红遍大江南北,并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红色歌曲。《地道战》也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电影之一,这部电影我至少是看了十几遍。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主题歌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现在,有时候我还会哼唱几句“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 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
我读初中时,正值学校广泛开展学工、学农、学军活动时期。其中学军除了要自制木头长枪列队操练外,还要学唱军歌。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打靶归来》等。其中《打靶归来》最受同学们的喜欢。《打靶归来》这首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军歌,是一首既有民歌风格又有进行曲特点的队列歌曲。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简练朴实、贴近生活、旋律优美、易于传唱的显著特点,轻快活泼、青春澎湃、激情飞扬、富有自豪热烈的战斗情绪,在祖国四面八方的军营广泛传唱。给人以很强的画面感,透着灵动和亲切,如一幅幅美妙的写意画般舒缓展开,如一叶轻舟飘过风涌雷动的岁月,已传唱半个多世纪,静静地泊靠在人们心中,令人难以忘怀。令人叫绝的是,即使没有当过兵的人,通过唱这首歌之后,也会感受到那富含军旅生活的气息。尤其是歌尾那句铿锵有力、洪亮高亢、激情豪放的 “一二三四”,是前进的口号,是振奋的呐喊。同时这首歌还具有创新之处,它把简谱“咪索啦咪索,啦索咪多来”直接唱出来,增加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气氛,充分体现了打靶归来的战士们那种自豪喜悦的心情。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爆发了对越自卫还击战。八十年代,出现了许多此类题材的优秀歌曲,《再见吧妈妈》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战争为背景,是词、曲作者到广西边防前线体验战斗生活后所写,曲调柔中有刚,表达了青年战士开赴前线告别妈妈时慷慨自豪的气概,以及战士与母亲之间的恋恋不舍和深深祝福。无论是艺术上还是内容上,这首歌堪称歌唱母亲、歌唱军人的优秀歌曲。当我首次听到这首歌时,内心十分震撼。我感觉到,这首歌仿佛就是为即将上战场的人量身定做,每句歌词都在敲打着人们的心灵,每个音符都在和人们的情绪一起跳动。让人惊奇的是,歌曲中竟没有一句是正面描述母亲的,它只是借用了母亲这一意象,把所有的空间都留给了作为战士的儿子,抒发了一种虽然依依惜别,但却大义凛然上战场的悲壮感情。世界上很难找到这样一种母亲送儿上战场的告别方式,如此能够打动人心。我跟着收录机学唱,当我唱到:“假如我在战斗中光荣牺牲,山茶花会陪伴着妈妈”时,泪点被彻底击穿。泪流满面,最后是哽咽着唱完了这首歌。
中国几万公里的边防线上,有无数个边防哨所,有无数的边防军人在极其艰难的生存环境下,仍然顽强地坚守着祖国的每一寸领土。《小白杨》是一首以白杨树作喻、赞誉中国边防军人的歌曲。是绿色军营人人会唱的一首军旅歌曲,1983年,诗人梁上泉来到新疆巴尔鲁克山无名高地塔斯堤哨所(今名小白杨哨所)采风,得知一位锡伯族士兵母亲送儿子白杨树苗以励志的故事,遂与士心一道谱写了这首歌曲。工作、生活在空气稀薄的哨所,连鸟都上不去的地方的战士们,对绿色树木的渴望,就像对生命的追索。我去过几次大西北,白杨树在大西北是最普通、最易活的一种树木,所以,在西北、在新疆,白杨树林很普遍。“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防。”白杨是边防战士的化身,战士形同白杨。
我初学唱《小白杨》,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一次我看湖南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具体名称记不清了,里面有位军人歌手演唱这首歌,我觉得很好听,于是我到处找这首歌的曲谱,跟着曲谱学唱,唱着唱着,连每天在家洗澡也会唱。有一次,邻居同我太太说:你老公唱得真好,就像电视里唱出来的一样。这当然是太夸张了,我这水平哪能同电视里的歌星相比。不过有一点,我是十分喜欢这首歌,从湖南唱到广东。只要有机会去歌厅唱歌,《小白杨》一定是必唱的曲目。
许多军歌,都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传唱了半个多世纪,伴随着人民军队的成长与壮大一路走来,彰显着它价值非凡的永恒艺术魅力。军歌,不仅为部队官兵所喜欢,而且也被普通老百姓所传唱。军歌嘹亮,是沸腾的黄河咆哮,是滔滔不绝的长江奔流。这些由人民子弟兵用青春和热血抒写的战歌,将永远地响彻在中华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