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夏至节气这天,我与家人来到了与我们毗邻的番禺百万葵园赏葵花。这是一个向日葵的世界,一片接一片,大有一望无际之感。盛开的向日葵惊艳了双眸,它的那种大气而不霸气之美,开在田野,让看见它的人,没有一丝的占有欲,更多的是欣赏。在百万葵园里,我数不清有多少株向日葵花,极为壮观。向日葵花盘形似太阳,花色亮丽,金黄耀眼,且纯朴自然,充满生机。一瞥之下,我心中便浮起“日光倾城”这四个字。准确地说,是日光倾旷野。
“万物生长靠太阳”。有阳光就会有生命力。向日葵,由于其生长前期的幼株顶端及中期的幼嫩花盘会跟着太阳转动得非常明显而得名。“向日葵,黄灿灿,围着太阳转啊转。早朝东,晚朝西,月亮星星来作伴。”人们常说:“朵朵葵花向太阳。”为什么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难道它真的有一颗心,老是想着天上的太阳吗? 当然不是的。向日葵朝太阳的秘密在于生物的应激性。“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所谓应激性是指生物受到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朵朵葵花向太阳是说向日葵对光照刺激作出的反应。向日葵的盘状花序也总是向着太阳的,花心里也是栖满阳光,所以也叫做朝阳花。
向日葵是会结果的,它的果实就是葵花籽,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瓜子”。小时候,我喜欢吃瓜子和花生,尽管那个年代瓜子和花生在我的眼里是“奢侈品”,因为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是去外公家才有得吃。虽然我喜欢吃瓜子,却不会剥瓜子壳,常常是将瓜子连皮带肉放在嘴巴里,通过牙齿来剥壳,结果是瓜子肉吃得很少,大部分瓜子肉连同瓜子壳被我吐掉了。母亲发现后,教我好几次剥瓜子壳,我才学会,从此以后,开启了我自己“剥”或者“磕”瓜子的“新时代”。
不要小看剥瓜子壳,这也是一门技术活。人们最多的还是用两只手指信手拈来,把瓜子尖的部分垂直放入门牙之间,稍一用力,两壳分散,仁儿被门牙抽出递给磨牙细品滋味,壳儿顺势又被手指放落一边,如此往复。此法看似简单,却需要瞬间掌握快、准和力度的把控,太慢失了风度,放入的位置偏差会直接影响发力,而如若力度不好,壳仁混在一起,一颗好好的瓜子便会玉石不分,难以下咽。剥瓜子壳,我太太是高手,尽管我也“练”了几十年,但始终达不到太太这样的水平。
孩提时代,我学唱过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经典儿歌。如《火车向着韶山跑》《朵朵葵花向太阳》《革命故事会》等。那个时代尽管国家很穷,但是有一只为少年儿童创作歌曲的专业队伍,给那个时代的少年儿童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为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的童年少年编织了一个金色的梦。其中《朵朵葵花向太阳》的歌词印象最深,直至今日还清清晰地记得:“向日葵,花儿黄,朵朵葵花向太阳,全国人民一条心,永远跟着共产党……”这是一首曾令千百万少年儿童激起雄心万丈的儿歌。向日葵是太阳之花,是童年难忘的红色记忆。
那时候,家里比较穷,父母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养育我们兄弟姊妹四人,的确很艰辛。可他们从来没有在贫穷面前,在困难面低头。教育我们知识改变命运,劳动创造财富,坚信一切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风里来雨里去,克服困难,为我们提供读书学习的生活保障。感谢父母,是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我们逐渐懂得在生活的压力面前,学会坚强,学会挺直腰杆做人,就象向日葵挺拔的秸杆,顶着花盘,微笑着面向太阳,面向希望,自信而不气馁,尽显生命的活力。
灿烂多姿的向日葵,向着太阳,仰起笑脸,开得光彩夺目,开得热烈奔放,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动容。宋司马光的诗《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赏析一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而在这富于变化情趣的画面中,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独钟给了向日而倾的葵花。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他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他爱用向日葵来布置他在阿尔的房间。梵·高确实做到了让阿尔八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这些色彩炽热的阳光,发自内心虔诚的精神情感。文森特·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的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我不知道其中还会有什么瑕疵,仿佛我真的置身于画中的意境。那一幅幅画上,朵朵向日葵像是燃烧着的太阳。凝视着这些画,仿佛心都会被点燃。命运的体现使我更加同情这位非凡的艺术家,面对花开的海洋,灿烂的金黄色,我似乎也是其中的一个。
向日葵的花虽然没有玫瑰那么浪漫,没有百合那样纯净,但它是阳光、明亮的,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向日葵从不抱怨和嫉恨,也不喧嚣和张扬,始终向着太阳微笑,高高昂起的花盘和向外舒展的叶片,就算是在破败间凋谢,也逬发出潦倒的艳丽,无声地记述着太阳的辉煌。向日葵,任凭风吹雨打,只因心中装着自己的信仰和理念,始终微笑着追求着太阳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