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飞的头像

肖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0/27
分享

难舍瓦片

瓦是乡村的帽,楚楚然,如片片暗玉点缀屋上。普通百姓总是想要求得“上有片瓦,下有寸土”。有瓦就不怕风霜雨雪、烈日酷暑,就可以安心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瓦的地方就有家,传宗接代,生生不息。

瓦片是青黑色的,看上去有点丑陋,可它的作用却不小:一是防止雨水渗漏至屋内。二是隔热,防止白天的太阳辐射热直接传至屋内。当瓦片交叠铺设于尖斜式屋顶时,可产生一个用于隔热的空气间距。三是隔音、保温、低碳环保、减少农村秸秆焚烧,保护环境。

近些年来,老家湘南农村那些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土砖瓦房,或自然倒塌,或被村民们拆除重建钢筋混凝土楼房,现存的土砖瓦房是越来越少了。我家那栋两层楼土砖瓦房的老宅,由于时间较长,墙壁开裂,成了危房,早几年被父母拆除重建。

重建时,建什么样风格的房屋,家人还有一番争议。有的说建钢筋混凝土楼房,再在上面盖上青黑色的瓦,有的说就建城里人那样的钢筋混凝土楼房,争论来争论去,最后多数人的意见是倾向于建城里人那样的钢筋混凝土楼房。理由是城里人那样的房子,经久耐用,安全系数高。重建土砖瓦房是不可能的,那样房子的安全性能较差,在钢筋混凝土楼房上盖上青黑色的瓦,显得不伦不类。就这样,我家那栋土砖瓦房的老宅被拆除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与城市里雷同的钢筋混凝土楼房。这样做还真有一点遗憾。

说实在的,我对小时候居住过的这栋土砖瓦房,特别是屋顶上的那些青黑色的瓦,还真有一点留恋。他不仅伴随我健康成长,而且还残存了许多童年的记忆,也是我心底里的一份乡愁。

    样子不好看的瓦,可历史悠久漫长。它是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制成。我国是最早世界上最早生产和使用瓦片的国家之一,而且瓦的生产比砖早。瓦按用途分:垂在檐端的瓦,叫“滴水”瓦,用在屋脊两边的,叫“云瓦”,覆盖屋脊的,叫“抱同”瓦。西周前期发明以及使用瓦,到西周中晚期从陕西扶风召陈遗址中发现的瓦的数量就比较多,有的屋顶以全部铺瓦,瓦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并且出现了半瓦当。东周春秋时期瓦被普遍使用,并出现了大量的板瓦、筒瓦以及一部分半瓦当和全瓦当。而且有的瓦表面多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可知屋面也开始覆瓦。到了秦汉形成了独立的制陶业,并在工艺上作了许多改进,如改用瓦榫头使瓦间相接更为吻合,取代瓦钉和瓦鼻。西汉时期工艺上又取得明显的进步,使带有圆形瓦当的筒瓦,由三道工序简化成一道工序,瓦的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因称“秦砖汉瓦”。《天工开物》里说,和泥造瓦,需掘地两尺,从中选择不含沙子的黏土来造。方圆百里之中,一定会有适合制造瓦片所用的黏土。

瓦是村庄的外套。它一层一层地盖在屋顶,似鱼鳞,又像梯田,晴时挡烈日,雨天淌雨水。偏偏不妨碍风游过,上瓦与下瓦之间有缝,瓦沟与扣瓦之中留隙,这小小的缝隙里,清风流淌,朗月流银。湘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住在这样的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

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底瓦的“背”朝下,两行底瓦上必有两行盖瓦。它们相互依偎、交错、衔接,形成瓦行。瓦行跟瓦行相连,连出千家万户,连出山乡水乡,连出大千世界。瓦脱胎于泥土。泥土的柔软与坚硬在于:可以打墙,可以筑坝,可以成渠……只要有阳光和水就能长庄稼,长草也行,还可以放牧。人类对泥土的待遇是重复利用。

瓦片栖息在人们的屋顶,历经了一年四季的轮回。春天,或许就是最好的奖励与安慰。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它可以尽情地“享受”春姑娘的柔情,在属于自己的地盘上好好地睡上一觉。夏季来临,炎炎烈日炙烤着它,狂风暴雨击打着它,把它从睡梦中惊醒,它毫不犹豫地履行自己的使命。秋天来了,瑟瑟的秋风被它奋力阻挡在屋外。当冬天悄然而至的时候,它一次有一次用自己的身躯为人们阻挡风雪、承受严寒。

瓦是用来挡雨的。雨在瓦上生烟,雨水顺着瓦,顺着槽,顺着沟,跌落而下。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而瓦屋则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如百马齐鸣,如万马奔腾。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

我想起了小时候,住在土砖瓦房里,雨敲打着窗,雨顺着屋檐嘀嗒嘀嗒落下,似乎没有比那时候更好听的乐了。可此时,只知是在下雨,似乎听见了雨声,又似乎孤寂无声。瓦是风雨之中最玄妙的乐器。风在瓦缝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是底气充足的美声。雨点落下,清越激昂,雨越来越大,击瓦之声,与飞流的雨声汇聚成一曲浑厚的交响。

印象中,最美的雨天风景,就要数屋檐下滴雨了。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把那雨珠串起来,上连着屋檐最边沿的沟瓦,下系在地上一洼清亮的雨水里。有时候风一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雨珠稀稀落落,那是小雨;雨珠变得密密挤挤,那是雨势明显增大之故。当檐下雨珠落成一条雨线时,雨就大了,很大很大,最大时就像一块瀑布。

春雨淅沥,润泽大地,我记不清檐滴何时出现又何时停歇。印象中,夜深人静和清晨早起时,檐滴的微响透过泥瓦的缝隙,隐隐约约地传入耳中,像是催人入眠的小曲又似报晓的鼓点。夏季午后,一场暴雨后的檐滴相当耐看。天空仿佛被洗涤过,呈现深邃的翠蓝色,阳光普照,一切都清新亮丽。檐滴欢快清脆地敲打着地面上的小水洼,不时泛起一颗颗半球形水泡,水泡很快就消失又重现。

冬天下雪时,厚厚的大雪覆盖了乡村的屋顶,那些盘踞在屋顶上的瓦片,凭着坚强的意志,顶住了大雪的压力。并且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最柔美的银白曲线。最让我们这些小孩高兴的,是那些挂在屋檐瓦片上的一条条冰凌,我们常常会拿一根竹竿,一个人敲打这些冰凌,另一个人刚拿竹篓或者是其他东西接住被敲打下来的那些冰凌,然后,小伙伴们便争抢着拿这些冰凌往嘴里塞,尽管天寒地冻,这些冰凌放在嘴里也是冷得难受,可我们这些小伙伴们也很乐意这样做。天气暖和时,屋瓦上的积雪慢慢地化了,融雪,是从水声中开始的。一滴一滴,一线一线的雪水,便从瓦上飞落下来,屋檐下淅淅沥沥滴水,其声势,可堪一场中雨。

时间长了,满是瓦片的屋顶难免漏水,夏天多雨季节,屋顶漏水,只能用水桶承接着,听着水“叮咚叮咚”的有节奏的水滴声。为此,便有一种人专门从事这门工作,“捡瓦人”。他们的工作便是爬上屋顶,找到漏水的地方,换上新的瓦片。一般情况下,“捡瓦人”照着屋主的提示,他们踏登高木梯,攀上屋顶,揭开一整片地方的瓦,让下边的躲远点,将破的瓦片从屋顶飞扔下来,再重新铺盖上新瓦片。只是现在,很少能见到“捡瓦人”了。瓦片的质量有所改进,人们的房屋很少漏水了。

屋顶上的瓦行上也是会长草的,老家人叫瓦花。偶尔,有种子在风卷下摇落瓦中,抑或在鸟嘴里飘落瓦上,如果是雨天的时间长,种子就会发芽,渐渐地便会长出一丛碧绿的“瓦上草”来。瓦上草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古屋的标志之一。天长日久,沙土落在瓦上,叶片烂在瓦间,一层一层,积累着厚厚的光阴故事。比草更能为湘南瓦披绿装的是苔藓,特别是背阴的北边瓦,浓沫淡描,深浅不一。长苔的湘南瓦片,神似一块暗玉,墨绿,深绿,暗绿,远远地看上去,绿意摇曳,这种绿,透着深蓝。每片浅红的花瓣呈略弯的棱形,尖子向上。每到秋天,雨水较少,许多村民便会找一段晴朗的天气,忙着清除瓦花,老家人叫拾屋。

瓦上有生灵。我小时候,常常看见屋檐下的瓦片洞里,有一些麻雀或其他一些小鸟筑巢栖息,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还会在瓦洞里生儿育女。还有那些野猫,它们的脚步十分轻柔,从瓦上经过,悄无声息。瓦上还是一些飞禽的广场。除了麻雀经常在瓦上行走,还有鸽子,喜鹊,燕子……以及那些我不知道名字的鸟儿。它们在瓦上散步,休息,谈恋爱,窃窃私语。偶尔,它们的目光也会与我遥遥相对,相顾无语。瓦脊上的一扇天窗,是房子的眼睛。住在瓦下的孩子可以眺望云朵和星空。炎夏的阳光,火一般普照,屋瓦之间,施施然,飘飘然,农舍里升腾一缕轻烟。此烟如梦,亦似花。烟,其实是光影的折射,却给瓦平添动感。日影飘然,烟瓦舞动,那是瓦在跳一支奇妙的日光舞。

瓦虽然是低廉的,但它奉献给人们的却是很多,尽管且瓦较少得到人们的赞扬,它只是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当下大雨时,豆大的雨滴打在屋顶的瓦上,铿锵有力,激起的水花似乎是它欢快的笑容,当丽日高照时,它为人们挡住了炎热。可是没有太多的人注意它,因为它在高高的屋顶;没有太多的人赞美它,因为它默默无闻地活着。有人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是我却认为:“这句话不对,瓦虽然没有玉器的贵重,没有珠光宝气的外表,然而它有可贵的品格。它遮挡了四季日光,阻止了风霜雨雪的侵袭。

自从西周前期发明以及使用瓦,几千年来,华夏大地的每家每户都有它的身影。历史上也有一些文人墨客将瓦写入诗中,唐朝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宋代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宋代辛弃疾《卜算子·千古李将军》“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但是尽管与玉一样,它同样有勇于献身的精神,却较少得到一声赞扬。”落叶随风飞,却不知落往何处。瓦为我们遮挡那么多风雨,最后却也被抛弃,是否,有太多的事情,付出与回报并就不对等,是否,瓦从几千年前的问世,就包涵着被抛弃、被淘汰的无奈。

土墙黑瓦炊烟起,母亲门前唤儿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终归是一幅逐渐消逝的画面。瓦,作为曾经的建筑材料,或许早已在人们的内心已开始变得模糊,但在我的心目中是不会被遗忘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