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一个大节,国家层面放长假,老百姓忙于搞清洁、购年货、贴春联、年夜饭等。客居他乡的游子、打工族,在外读书的莘莘学子等“抢”火车票,坐飞机或者是驱车回家过年。人们忙得不亦乐乎。春节是国人的盛大狂欢节。春节的年味,在走亲戚中,得到延伸、丰满和发酵。
逢年过节走亲戚,在我们老家被称作为“走人家”,不过,走人家作为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内容,似乎有淡化的趋势。现在,愿意“走人家”的大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在许多年轻人眼里,走亲戚,“走人家”这个风俗似乎变得可有可无了。
“初一崽,初二郞,初三、初四女拜娘……”在我们老家“走人家”,已经绵延了数千年,是古老的传统民俗。昔日的乡间,村民们很看重老亲旧眷之间的来往走动,老辈人常说:亲戚亲戚,越走越亲。三年不登门,亲戚变生人儿。每当农历春节,老家农村总是少不了“走人家”这道程序,在春节时期亲戚之间交流感情的活动。“走人家”都是为了一大家子能够开开心心地聚在一起,亲戚之间交流感情互相慰问,一年到头也就那么几次,大家也会格外珍惜。
走人家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续到正月十六,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在香味中浴着,尽情地享受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人们到了亲戚家,大人会被亲戚请进屋坐,然后递烟、泡茶。小孩子获得的是糖果、水果。所有的客人都要向亲戚家的长辈拜年问好,老人和晚辈们忙着回忆往事展望未来,小孩子们得到了压岁钱和糖果、糕点,则欢快地和亲戚家的小孩子疯玩去了。路途比较远的人则大部分会留下来住一、两晚,亲戚之间似乎有很多说不完的话。
我小时候,最喜欢走人家。跟着家人一起出门走亲戚了。按惯例,走亲戚我与家人一定得穿上一身干净漂亮的衣服,我去的地方次数最多的是资兴香花乡的外公家和鲤鱼江镇的姑婆家。美其名是跟随父母亲给外公、姑婆拜年,实际上是去拿“好处”。
那些年,过年走亲戚是真正意义上的“走”,不管男女老少,都是靠一双脚板,练就了脚上的好功夫。县与县之间虽说有县道相连,可路况不太好,几乎全部是沙石路面,而且是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没有客运班车,交通一点都不方便,外公、姑婆家如果是走县道,那半天也到不了。父母他们很聪明,走人家去外公和姑婆两家,不走盘山公路,而是选择距离较短的乡村小道。
在所有的亲戚中,外公和姑婆两家经济条件最好,特别是姑婆家我更想去。姑婆家在城里吃国家粮,姑婆是国营棉纺厂的织布工人,姑公是鲤鱼江镇粮站的站长,属国家干部。他们没有生育小孩,姑婆心地善良,对亲戚的小孩特别是娘家人的小孩很喜欢。姑婆没有读什么书,对喜欢读书的小孩高看一眼,我在此列。我喜欢买书读书,但家中贫寒,很难有钱买书。我利用走人家拜年之际,一方面可以“吃大餐”,另一方面又能得到压岁钱。
那时,我们家生活比较艰辛,平时难见鱼肉荤腥,每次去姑婆家走人家,姑婆都会弄几个荤菜给我吃。如鸡鸭鱼肉蛋之类的菜,这些菜对我们来说是很奢侈的,在姑婆家解馋了。姑婆为人很大方,除了春节期间姑婆会给压岁钱之外,平时我去她家走人家,姑婆也会给我一、两元零花钱。这些钱有时候会交给我母亲,有时候也会截留一些,去购买连环画和小说之类的文学书籍。
春节去外公家“走人家”很热闹,城里的大舅、姨妈也会来家在农村的外公、小舅家“走人家”,给外公拜年。五、六家人聚集在一起,三十多人,其中小孩就有十几个,热闹程度可想而知。外公春节期间的开销很大,除了几天里三十多人的吃喝拉撒之外,给孙辈们的压岁钱也不少。这么多人在一块聚餐,吃饭时,是很有讲究的。座次有序,哪些人可以入上坐,祖辈安排在上席,孙辈居中,父辈居下。要先向老人斟酒,并请老人先开饮,佳肴让老人先吃。外公是当地有名的乡村厨师,春节期间的家人亲戚聚会,一般情况下,都是他老人家亲自掌厨,外婆和母亲她们打下手,帮助外公洗菜洗碗。
由于人多,每餐都要摆上四桌,大人两桌,小孩两桌。外公将菜弄好之后,外婆和母亲她们将菜分摆在餐桌上,等外公就座之后,大家才可以动筷子吃菜。大人那两桌,按传统的规矩安排座位,我们小孩子这两桌就没有什么规矩,东南西北、上中下谁都可以坐。有时候,大人的席位有空缺,会叫我们这些孩子中年龄较大的去坐,但是几乎没有哪位小孩去,大家都心知肚明,坐在大人席上不自由,想吃什么菜不能为所欲为。而坐在小孩席就没有什么限制,想吃什么菜就吃什么菜。外公家的年货土特产,如兰花根、搞皮、油糍粑,炒薯片等也很受欢迎,常常是我们吃了几天,临走时还要带一些走。
春去秋来,时光飞逝。如今,随着长辈们的陆续故去,传统的那种长距离步行去走亲戚的情形似乎越来越少了。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逢年过节,走亲戚,走人家,最重要的不在乎吃什么,而在于密切亲情。只有在走人家的时候,感受到的才是真正的年味。走亲戚,走人家,能走出难得的团聚,走出一种温馨的亲情。我因离开老家在外工作接近四十年了,少儿时代跟随父母,逢年过节去走人家的一幕幕场景只能留存在记忆里。作为一笔精神生活的财富,每当逢年过节,我会常常拿出来咀嚼回味,从中可以品味出那种久违的情义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