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飞的头像

肖飞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11/24
分享

图书馆是天堂 也是学校

很难想象一座城市,一个地方没有图书馆。即使是今天电子读物大普及的年代也离不开图书馆。很早以前,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那就是图书馆的模样。他还是一个真正走进图书馆并成功走出来的人。在类似于博尔赫斯这类人的眼里,图书馆是天堂。但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图书馆的功能是学校。

我小时候喜欢看连环画和小说,那个时候乡村没有图书馆,学校里虽说有图书室,所收藏的书也少得可怜,就是那么百多本。根本无法满足同学们借阅的需要。我要读一些诸如连环画和小说之类的课外书,只能是依靠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亲戚给的一元几毛钱,去供销社或者是新华书店去买。直到国家恢复高考,我考入衡阳的一所学校,才真正知道图书馆是什么样子。当时学校刚刚恢复招生不久,许多硬件比较老旧,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及时跟上,但是让我们这些学生感到欣慰的是教学楼、图书馆及学生食堂等都是新建的。

当我第一次走进学校的图书馆时,面对那些汗牛充栋的书籍,我算是开了眼界,感觉到图书馆仿佛是一个知识迷宫,一个有花有果的花园,更是一个辽阔无垠的宇宙,人在图书馆里博览群书,其实是在进行着无穷无尽的寻找。去图书馆的次数多了,我便有一种像博尔赫斯所说的那样感觉,“肉体终将消失,而心灵的产物——图书馆却会永存。”

天堂是什么样子,我无法知道。博尔赫斯先生他之所以将图书馆比作天堂,我认为是主要源自他一生与书籍和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小时候父母亲和家庭藏书的影响,以及他对书籍的钟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对图书馆职业的选择和毕生从事图书馆工作。图书馆的实际定位和功能是文献信息资源和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枢纽。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可以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把精神化成物质;可以通过对馆藏的遴选、加工、集萃,向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图书馆为每个人打开了一扇认知世界的窗口,引导人们寻求知识,拓宽视野,成就事业,图书馆为每人造就了放飞梦想的翅膀,让人们的精神有了自由翱翔的地方。

人在图书馆里,神游天地之间,情系天下苍生,此乐无极。一直觉得,在图书馆里面做图书管理员已经是让人十分羡慕的工作,如果能当上图书馆的馆长自然就更加让人羡慕不已。我中学时代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个图书管理员,好处是能在图书室里天天看书,高考填报志愿时还报了武汉大学图书馆专业,可惜分数不够,梦想没有成真。不过有一点可以让我欣慰的是,自2018年以来,我所著的三本散文集《春雨知时节》《旷野里的露珠》《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相继被国家图书馆和湖南省图书馆所收藏。这样一来,吾辈的拙作也能够登大雅之堂,与千千万万的书籍一样,成为有份量的公立图书馆“一员”,供广大读者审阅了。

在我的心目中,能被图书馆收藏的图书都是一个神秘而丰富的世界,就和人的心灵一样,博大,深邃,丰盈。爱书的人在图书馆里,犹如一条鱼在海里畅游。站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读书时,有的只是阅读,一切与时间的早晚无关,与功利世俗无关。无数的优秀人物都与图书馆结下了深深的缘分。在历史的长河里,图书馆曾经滋润和熏陶了古今中外无数个成功者,他们都充分利用图书馆博览群书,从图书馆藏书中受益,由此而成为知识渊博的杰出人物,他们都与图书馆结下过不解之缘。如,老子李耳就曾任周朝史官(图书馆馆长),后来骑青牛出关修道时,被关令尹喜盛情留驻,请其着书,这才有了名垂千古的洋洋五千言,九九八十一章的《老子道德经》这部书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近三千年,而今仍方兴未艾。马克思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图书馆留下了永恒的脚印,靠着公共图书馆的便利,马克思参考了大量书籍写下了巨著《资本论》。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这与他青年时代在长沙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边工作边学习是分不开的。正所谓图书馆里,人生几何。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没有书籍就像人类没有营养。”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读书、买书、藏书是我主要的业余生活。我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后,去图书馆的次数比在学校少了很多,但是去书店和旧书市场的次数却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我工作过的地方,虽然建有图书馆,但这些图书馆的藏书档次不太高,大路货多,高档次的精品较少。其二是借书的手续比较麻烦,借阅的时间短。还有就是出于保护的需要,公共图书馆对于公众使用古籍和一些精品书有各种限制,一般人是无法借阅到的。

去书店和旧书市场看书淘书,有一种“成就感”,每当我看到自己比较喜欢的书,就会将它买下来。在旧书市场,我常常能买到一些很有名气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里流出来的书籍,看到这些书籍里的藏书印和借阅登记卡片,心里有一种既悲又喜的感觉。悲的是这些书籍怎么会流向旧书市场,喜的是我的书房里也藏有公立图书馆的书籍。久而久之,家里摆放的几万册书,也就成了一个“小型图书馆”,自己一不小心成了这个小型图书馆的“馆长”。于是乎便自认为拥有了博尔赫斯所说的那个“天堂”。

其实除了博尔赫斯,将图书馆当作“天堂”的人我国古代即有,而且人数还不少。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藏书、读书的历史悠久。拥有一大批的藏书家和众多的藏书楼堂院斋,这些楼堂院斋建筑物十分讲究,往往拥有亭台楼阁、花园鱼池等,是我国图书馆的“先驱”。古人很优雅,将藏书和读书的地方称之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等。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我老家就有“安陵书院”,依山傍水,风景十分优美。但严格地说,这些藏书楼堂院斋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它们没有社会公共功能,只对少数人开放。公共图书馆是一个供人借阅书籍,并可以阅读的地方。而这些楼堂院斋是不对公众开放和借阅的。

“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里除了公立图书馆之外,还出现了一些如古人般的私人藏书家和藏书楼。这些私人藏书家和藏书楼的藏书,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某些方面的不足。如韦力和他的芷兰斋,作为中国民间藏书第一人,他在北京一处现代化的社区里,建有一间古色古香名为芷兰斋的书斋,里面的每一本书都足以令人拜倒。韦力先生收藏古籍逾十万册,很多都是海内外难得一见的孤本。

图书馆是进行社会教育的好场所。说白了一点就是没有教师的社会学校,主要表现在可以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最完备的资源、场地、设备等学习条件。受教育者可以长期的、自由地利用图书馆进行自学。它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里,图书馆是基本的教育设施,它被誉为“知识的宝库、知识的喷泉”、“大学的心脏”、“学校的第二课堂”,直接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我在上大学时,为了写好毕业论文,连续几个月的星期六和星期天都是在学校的图书馆度过的。查阅相关资料,那时候没有电子读物,没有手机拍照,更没有电脑扫描仪,只有用手抄摘录。在学校图书馆看书查阅资料的同学很多,去晚了找不到合适的位置,特别是有座位和桌子的几个阅览室更是“抢手货”,有的同学甚至连晚饭都不吃,带上几个馒头或饼干就去“霸位”。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似乎发挥得淋漓尽致。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供人借阅书籍,并阅读的地方。各级公办的公共图书馆向社会公众敞开大门,教育公众如何才能获取文献资源的过程和方法,掌握进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技能。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现代化的信息传媒工具越来越多,图书馆作为知识交流中心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心之一,在传播文化、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们可以从图书馆里借去自己喜爱的图书回家细细品味;也可以到阅览室里随便翻翻报纸、看看画报,欣赏一下美术作品,享受读书之乐;还可以到计算机网络中心上网进入聊天室聊聊天,给亲朋好友发一份电子邮件等等。近年来,我国还出现了流动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多种形式的公共图书馆,这些微型图书馆,虽然提供给公众借阅的书籍较少,但是很接地气,深受百姓的欢迎。

其实,不管图书馆是天堂,还是学校,最关键的还是全社会要形成喜欢阅读、尊重知识的氛围。国人真正将读书当成除了谋生必备的手段之外,还要当做终身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这样,图书馆的功能作用才能够得以充分发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