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飞的头像

肖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1/26
分享

贴张年画便过年

很久没有见到年画了,腊月二十四日,也即南方小年那天,我在整理书房时,翻出了近十多年来收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宣传年画。我仔细地欣赏了一番,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看上去都是满满的回忆,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贴张年画便过年,那曾经的年代。在这思索的季节,光阴记录着匆匆流年,岁月编辑的故事,流向斟满记忆的笔尖,将跃动的字符,锁住了惆怅的容颜。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年画,散发出墨香的味道,把阵阵馨香描在纸上;一缕缕时光,缠绕在年轮上,碾出日月星辰的影子。久违的年画,让我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穿越历史的时空,仿佛又回到了回不去的那个年代。隔着几十年光阴的冷暖,回望,顿觉时光荏苒,可儿时年画的画面仍历历在目,那样温馨,那样美好。

年画的内容是有时代的印记的,比如数十年前的文革,以及大跃进,那时候的年画多与工农兵有关。我佩服这些年画作者,他们的创作理念能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深深地融合,主题鲜明,画像精美,色彩红艳,充满喜庆。结合中国的元素、民俗和一些想象力,绘画出了一幅幅有趣的年画。且年画的表现手法寓意性强,从不同的侧面着重反映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相结合,走进社会,贴近人心,寓意与民间生活融为一体。

一张年画,会让老百姓的年节流光溢彩。年画既是时代变迁的见证,也是年文化的重要载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画是一个家庭过年的必备之品。在没有手机和电视的年代,精神文化生活枯燥乏味,在家里挂上自己心爱的年画,心情舒畅倍感充实,年画成为挡不住的诱惑。那时湖南农村常见的年画除胖娃娃、连年有鱼等外,就是英雄人物、学大庆、学大寨和样板戏。当时我们能看到的年画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张年画上只有一幅画面的,我们称为单幅,另一种是一张年画上有六幅到八幅画的,我们称为连张。小时候,每到快过年的时候大部分孩子们就盼着四件事,一是穿新衣服,二是吃好吃的,三是放鞭炮,四是换新年画。从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开始,孩子们就走家串户观看年画,看谁家年画新颖,谁家贴出了与他家不一样的年画。当然在一个小村子里,重复的年画极少。有的小伙伴们还主动说出自家新买的年画,绘声绘色地描述,惹得大家赶紧去看。

小时候,我家里住的是泥土砖瓦房,给泥土砖的墙壁贴上一层报纸,便是“精装修”了。在这样的房间里再贴上几张年画,那顿时就显得富丽堂皇、美轮美奂了。在那个年代,年画几乎是大多数农家家居唯一的装饰和点缀。记得我小时候最盼的除了穿新衣和“走人家”即走亲戚外,还有就是看新年画。有点儿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我与家人没有保存旧年画的意识,每年腊月在贴新年画之前,就会将旧年画撕下来,这样,不管这些旧年画怎么样精美,都变成了破碎的纸片。

我家买年画,一般都在腊月二十四日小年前后,买早了也舍不得贴。买年画,原来是母亲的事,自打我上小学五级,过年家里买年画的事就由我承担了。每次去买年画前,母亲总会嘱咐我,要买有鱼和胖娃娃的,寓意家丁兴旺,生活富富有余。尽管我不喜欢这类年画。先是去村里的供销社转转,如果遇到我喜欢的就会买下来,不过,由于村里的供销社比较小,年画的品种少得可怜,难以买到喜欢的年画,就是买到了,也就是一、两幅。最终还得去公社供销社和新华书店购买。

公社供销社离我们村子里较远,走村道较近大约六、七里,如果是走公路就较远一些,有八、九里路程。不过,走公路去公社运气好的话,可以搭乘“顺风车”即村子里的手扶拖拉机。通常都是与小伙伴们结伴而行。到了公社供销社后,我们便四散开去,寻找各自要买的东西。我先是去供销社,后去新华书店,每到一处,都是站在摆放年画的地方。一部分年画悬挂在柜台的上空,一部分年画摆放在货架上。年画很多,令人目不暇接。有嫦娥奔月、鲤鱼跳龙门之类的神话故事,有面相或严肃或威猛、提棒背剑的神话人物,有反映工农业生产、知青驻队、部队训练和校园生活景象的,也有花鸟虫鱼、梅兰竹菊,还有寻常百姓的烟火生活。种类繁多、维妙维肖的年画,满满的正能量。仿佛让人们闻到了年画那淡淡的纸墨清香,尽情地享受着温暖与欢愉,欣赏的情趣一时无法褪去。我每年都要买十多张,家里能贴年画的地方都会贴上。

我喜欢看连环画,同时,也喜欢看年画。连环画大部分是黑白的图案,而年画几乎全都是彩色的,很耀眼。在年画中,我不太喜欢财神、门神和胖娃娃的内容,财神、门神,他们的模样使我有点害怕,胖娃娃之类有点幼稚。我喜欢看的是知青题材、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题材、校园生活、部队训练和样板戏年画。一方面是这些年画画得比较生动活泼,另一方面年画的下面有文字说明,可以了解很多事情。如果是父母他们买年画,他们一定会买两张连年有鱼或门神的年画张贴在屋大门上,理由是为了图个吉利。

小时候,我较少去别人家里串门。但到快过年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到各家去转一转。不为别的,只为看看别人家年画的内容。遇到连张的,便一幅一幅看下去。那时刚上小学,认识的字还不多。遇到不认识的字,便记下来回家问父亲。渐渐地,认得的字越来越多。有时候,邻居家的大人便让我一幅画一幅画地念给他们听,然后称赞我几句,甚至以我为例教育家里比我大的孩子们。每当这时候,就是我最兴奋的时候。众多的年画中,印象比较深的有三幅,其一是《我们是公社小社员》,这是一幅非常具有年代感的宣传画。那个年代,农村中小学校实行半耕半读的教育体制,在校学生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广泛开展“ 学工、学农、学军”活动,一边在校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在农忙季节,参加生产队的田间劳动,逐步培养成长为又红又专、能文能武的一代新人。“双抢”、麦收和秋收季节,学校安排放农忙假,在校学生离开学校到生产队里参加劳动,干一些捡麦穗、翻红薯秧、复收花生、割青草等力所能及的农活,减轻生产队社员们的一部分劳动负担,学生们由此也在劳动中锻炼了身体,掌握了一些劳动技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公社小社员。其二是《新队长》,生产队的会议室正在召开全体社员大会,经过大家公开、公平、公正推选,有文化、品质好、一心为公、泼辣能干、深受社员们信任的女知青,被大家推举为新一任队长,这也是生产队成立以来的第一位女队长,与会社员们热烈鼓掌欢迎。其三是《为革命练好身体》这张年画也格外引人注目。那个年代,各厂矿企业非常重视工人们的业余体育锻炼活动,投资建起了篮球架、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定期组织全员参加的体育赛事,深受职工群众们的欢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保障职工权益,培育企业文化。

年画当中,有反映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的各种宣传画,如《高炉层层起、太行日日新》《万紫千红》《山谷新泉》《喜看新雏》《服务到田头》《咱队又添新粮仓》《在丰收场上》《迎丰年》《深夜不眠》《学大寨,山河重安排》。颂扬祖国建设日新月异的《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弘扬共产主义精神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飒爽英姿的《海岛女民兵》。有号召自力更生改天换地的《愚公移山》《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部队题材《军民鱼水情》《风雪同归》《军民团结一家亲》《爆竹声声》。样板戏年画种类比较多,除八个主要的外,还有《杜鹃山》、《平原作战》等。学工学农,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如:《志在农村》《做新型农民》学大寨,对儿童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等。

此外,户县农民年画特别引人注目,如:《上党课》《好画献给毛主席》《大战甘河》《选队长》《老书记》《春锄》《丰收之后》等。户县农民画以朴实的绘画语言,详尽而生动地记录了农村生产劳动的壮观场面、热烈活泼的节庆场景和绚丽多彩的汉族民风民俗。地域特色鲜明,画面简洁而饱满,想象大胆丰富,风格浪漫稚拙,装饰意味强烈,古拙中流露天工。农民画家以自身生活体验和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画出熟悉的生活,透出强烈的时代精神。那时候我们能看到的基本是胶印年画,还不知道年画分木板年画、水彩年画,胶印年画等。只知道色彩鲜艳、看着好看的就是好年画。

可在看年画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年前一般家家户户都在做好吃的。我去别人家串门,村子里关系好的婶子大娘们特别是左邻右舍的乡亲,便会给我拿点吃的。小时候,母亲对我们几兄妹的家教很严,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吃别人家的东西,因为家家都很困难。但别人家里的小孩来我们家,如果我们家有好吃的东西,她会拿给这些小孩吃。对此,我不明白母亲会是这样。别人可以吃我们家的东西,而我们却不能吃别人的东西。所以每当去别人家如果有人拿东西给我吃这样的事时特别令我为难。母亲的训斥,我不能违反,要去别人家看年画,只能是等小伙伴们家里没有大人的时候才去。

那年头,我们生产队是以种植水稻为主,而且大部分粮食都要交给国家,也即交公粮。农业是集体经济结构的主体,副业较少,为此,工分分值低。许多农户年底分完口粮,能不欠生产队的钱就不错了,所以还是有一些人家买不起年画的。我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有的年份也是超支户。不过,父母有办法,他们每年都会搞点多种经营来弥补家庭开支。如养几批家禽和一两头猪,多种点蔬菜瓜果,加上父亲是捕鱼高手,捕获的鱼大部分都会被母亲拿到农贸市场上出售,换点钱以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所以,大部分年份,过年时,我们家都能有点小钱,买年画、买布做新衣等。

在湘南农村,每年的农历新年,都会被鞭炮、年画、春联、年猪等拉进了普通平凡的农家。只是过了正月十五日,有的农户家里那新崭崭的年画,就被家里的“多事”的小孩子用铅笔或画上水波纹,画上头东尾西一连串的小鱼,或在一些女人的嘴上画几根胡子。我们家的年画虽然没有这种现象,但由于受烟火的薰染,到年底变黄色的了。尽管是这样,年画旧了,年也跟着旧了,寻常日子又来了。在老百姓心目中,年画带来了欢乐祥和,带来了人间的温馨,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和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不懈追求与美好的祝福。

时光荏苒,曾经的岁月,已成追忆。现代社会是一个离明天很近,离昨天很远的社会。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慢慢提高了,电视机开始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村里也办起了图书室,农民的文化生活丰富了,年画便也慢慢走出了人们的视线。人们过年除了贴财神、寿星外,很少贴年画了。年画变成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产物。

让我感到有点意外的是,近年来,年画竟然成了收藏品,且价值慢慢升温。我爱逛古旧物市场。每当看到自己喜欢的年画,都会买下来。不为升值,只为了留住少儿时代那些难忘的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