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五代时期写实性较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韩熙载夜宴图》的邮票。我喜欢集邮,对这套古典题材的名画邮票,更是青睐有加。我看不到这幅名画的真迹,只能是通过邮票和一些历史资料,来欣赏和了解《韩熙载夜宴图》这幅古代名画。这幅画,其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家具、乐舞、衣冠服饰、礼仪等方面,是研究五代时期服饰、装饰等艺术风格的重要参照物,对研究中国古代绘画、传统服饰、民族音乐以及古代人文生活艺术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同时,这幅名画,也展示了当时社会和画的主角韩熙载的悲情。
《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宫廷画师、五代南唐著名画家顾闳中,江南人。南唐后主时任翰林待诏,善长画人物肖像画,曾画过后主李煜的肖像。他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
南唐名臣韩熙载是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在青年时确有傲视天下之才,胸怀远大的抱负,然而,锋芒毕露的张扬性格却也极易招致非议,所以被视为狂妄不羁之徒。在著名画家顾闳中所作《韩熙载夜宴图》中,韩熙载是其中的男主角。这幅画卷展现了南唐名臣韩熙载声势浩大地夜宴生活场景,表现出韩熙载豪放不羁的人物性格。史料中有关顾闳中的记载比较少,人们只知道他是是五代南唐画家。江南人。元宗、后主时任画院待诏。顾闳中是被李煜派过来偷偷监视韩熙载夜宴的情形的,也就是说,画家并不在此次夜宴的受邀者的行列之中,以一种窥探者的形象混迹在夜宴的进程中,也体现了李煜“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的心理。经过了一夜认真细致的观察,顾闳中发现,宾客中有当年的新科状元郎粲、太常博士陈雍、紫薇郎朱铣等官员和教坊副使李嘉明,此外就是当时一些走红的歌女和舞女。顾闳中目识心记,归而绘之。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颓废不祥的图画。尽管是窥探者的身份,顾闳中还是通过描绘夜宴上不同人物的神态、内心感受和动作,把整个夜宴过程表现得非常完整,丰富了画面内容,让作品有血有肉,使人忘记了时间的存在,超越了空间的界限,似乎已经进入了画面的那个瞬间。其中,对韩熙载的描绘更是重中之重,充分表现了其内心世界。主人公郁郁寡欢的凝重表情,同夜宴歌舞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画作表现出韩熙载复杂、纠结、矛盾的内心世界。虽然韩熙载故意用这场豪门夜宴,来表现自己的醉生梦死、不思进取,但整场宴会上,他都没有表现出心情欢畅的样子,而是郁郁寡欢,有如一名局外人。他有心报国杀贼,但是南唐政治腐败,君臣不和、尔虞我诈,亡国之日即将到来,他已经无力回天。这种矛盾的内心表现,使画面中的人物活了过来,从而使《韩熙载夜宴图》的内涵得到了升华。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这幅画的构思十分巧妙,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全画可分成五个段落,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每段以古代室内常见的装饰性家具屏风相隔,又以屏风相连,使前后连续而又相互独立,以表现在时间序列中展开的事件。这幅画作共有五个部分,尽管每一部分都可独立存在,但是画卷主人公都以韩熙载为表现对象。第一段是韩熙载和宾客们喝酒言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听李家明的妹妹弹琵琶。第二段是韩熙载击鼓,王屋山正在聚心会神地跳“六么”舞。唐代诗人李群玉曾专门写过一首《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诗,用来描写此舞的曼妙舞姿:“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宛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惟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第三段是宴会结束,宾客们相继离开。此时描绘的是韩熙载和侍女们一起洗漱的场景。第四段是韩熙载坐在椅子上乘凉休息,一旁的歌姬们正在演奏乐器。第五段是韩熙载家中的宾客们和侍女打跳玩乐的场景。这五段画卷传神有趣,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韩熙载和宾客们玩乐的场景,他们的神态各不相同。《韩熙载夜宴图》有名有姓就有四十多个人,且多数都是社会名流。每个人的音容笑貌都展现在了画卷上。
《韩熙载夜宴图》着重表现了韩熙载心事重重的神态,虽然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但是韩熙载始终眉头紧锁,心事重重。 整幅画卷交织着缠绵又沉郁的氛围,看得出主人公在及时行乐中,遮隐着对生活的巨大失望和内心痛苦。满腹才华只能用以宴乐。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作品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不同色彩对比参差,交相辉映,使整体色调艳而不俗,绚中出素,呈现出高雅、素馨的格调。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综观这幅画卷,整个宴会沉浸在在纸醉金迷的夜宴行乐中,暗示着韩熙载以失望定终身,而这种落寞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韩熙载夜宴图》暗示了喧哗宴饮背后的末世悲凉。刻画了韩熙载精神上的苦闷。韩熙载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官员,唐朝末年登进士第。韩熙载出身较好,北方望族,从他的曾祖父开始,家族里世代都是公务员,韩熙载的父亲韩光嗣,原是后唐军中统帅,后来卷进造反案中被杀。因其父事被诛,韩熙载才逃至江南,投顺南唐。韩熙载才高八斗,他文采诗情深受江南一带人士的推崇。很多社会名人都想要韩熙载的文章,所以,韩熙载的才情注定了他是一位南唐著名人士。韩熙载历三朝,事三主,自然会卷入宫中的党争权斗,尤其引起宋齐丘、冯延已等朝中权贵的忌恨与不满,所以官运也是起伏不定。为了避祸,韩熙载跑到中华门外的戚家山装病不出,或以声色自娱来“避国家入相之命”。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初期深受南唐中主李憬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偏居一隅的南方小王朝在他治下没有得到存活的机会,满朝骄奢淫逸之风盛行,而在南唐国势衰弱之时,面对构成严重威胁的北方强大的后周,李煜却生性多疑善猜忌,生怕那些在南唐做官的北方人存有二心,令许多北方来投的官员蒙受牢狱之灾。因为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加以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朝不保夕。
“无相景幽远,山屏四面开。凭师领鹤去,待我挂冠来。 药为依时采,松宜绕舍栽。林泉自多兴,不是效刘雷。”面对李后主统治后期的政治昏暗及君主的无端疑忌,他只能选择纵情歌舞诗酒,以放浪形骸之状远离朝廷内的争斗,把一腔苦衷寄托在歌舞夜宴之中。所以在这种环境之中,身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而以求自保。
但李煜当时对他还是不放心,就奉命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拒到韩熙载家里去探个虚实,命令顾闳中和周文拒把所看到的一切画下来交给他看。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此时的韩熙载他清醒,悲凉,愁苦,无奈。惟独没有沉沦在笙歌欢场中的迷醉。所以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腼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全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后主看了此画后,就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韩熙载在六十九岁逝世,后主李煜闻讯后大哭了一场,但他流下的眼泪是什么目的,恐怕是没有几个人知道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在送走了韩熙载之后,老天爷留给李煜的日子也不多了。赵光义继位以后,认为李煜不忘故国旧臣、仍有复国之念,便以庆贺生日为名,赐给李煜一壶掺有牵机药的毒酒。李煜喝后,全身抽搐颤抖,最后四肢曲缩、头脚相抵,死在惊恐万状的小周后怀里。
悲剧对人心灵的冲击和震撼最为强烈。悲剧就是人们认可度高的、大份量美的人或事物遭受严重苦难或毁灭。南唐、李煜、韩熙载等这些《韩熙载夜宴图》里面的主要因素,一代词乡的美名、文雅之国的荣耀与亡国之君的耻辱、饮恨而去的悲怅,这些巨大的反差,和画里韩熙载的神色与画面气氛的鲜明对比,映射出的韩熙载之命运未卜、南唐风雨飘摇、良辰美景不知明日是否还在的悲剧悬疑,震撼人心。“本欲热血洒青史,无奈声色换虚名”,这种阴差阳错的结果,恐怕韩熙载也是哭笑不得吧。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韩熙载夜宴图》画的尽管只是韩熙载,却暗示另外还有一个主人公李煜,又蕴含着南唐的兴衰存亡。韩熙载的荒纵和李煜的亡国,大概是一样的。北宋羁留他,他不肯留;南唐要用他,他不就任。当韩熙载在朝廷担任官职的时候,曾经多次根据朝廷所存在的不好现象向皇上上书,但是一直都没有被皇上采纳,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又证明了韩熙载所上书的内容都是正确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让韩熙载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明白,也不能像潘佑和李平那样,试图用耳光把李煜扇醒。为了明哲保身,他唯一能做的,只是和李煜同守这终将翻覆的破船,风雨同渡,绝无他念,要翻船,就一块儿翻了吧。
韩熙载的选择是个内心深处充满痛苦的大悲剧。作为一个特立独行之人,在南唐这个温柔的大染缸里,被磨炼成了政治老滑头。为了生存和名誉不得不放弃理想,埋没才华能力,沉湎声色而倍受道德拷问,悒郁无聊中的痛苦可想而知。他不得不“率性自任,颇耽声色,不事名检”,把真实的自己隐藏在酒色歌舞之中。这种圆滑而又无奈的做法,对他这种才气高逸的士大夫来说,实在是非常痛苦的。李煜的命运也是一个悲剧。李煜才华横溢,多才多艺,本无心政治,向往归隐,登上王位完全是命运作弄。同时,南唐的兴亡也是一个悲剧:南唐文化繁荣,简直就是文人天堂,却逃不过“丛林法则”的支配。
顾闳中的一次政治偷窥,造就了一幅千古名画,也使得本该籍籍无名的韩熙载名满天下。这实属有点意外。《韩熙载夜宴图》以典型的中国传统横卷式的阅读方式,讲述着一场长达彻夜的宴饮,幔帐高悬、锦被堆叠、琴瑟和鸣、歌舞升平的场景随着展开长卷的时间而流逝,以盛宴形式记录了一幅曾经文雅兴盛的大邦残照,谱写了一曲南唐悲歌。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曲终人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韩熙载夜宴图》作为宫廷画师顾闳中的一幅偷窥图,它不仅窥视了韩熙载“吾为此以自污,避入相尔,老矣,不能为千古笑”的无奈,更是预示了南唐的穷途末路。正如历史亦是正在上演的一出盛宴,有人入席也有人离席。“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的赵匡胤,在他离开人世间的前一年,发兵进攻已称臣十五年之久的南唐。自降为江南国主的李煜再也没有退路了,终于以突围的形式,与大宋王朝刀光剑影地干了一仗,最后兵败金陵,肉袒出降,随宋军北上,被押解至汴京,结局凄凉。人们常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确如此。韩熙载夜宴的情景图像却因这件艺术珍品流传于世人,留给后世的疑问一如初作时那样,喧嚣繁华的背后,仍是人心未测,沉重而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