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距离,的确使中山与青海相距遥远。十多年前的一次青海之行,在我的脑海里似乎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烙印。目光流放在苍茫的群山中,尘封的记忆被山风牵着,不知游荡到岁月经纬里的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在时光的一瞬驻足,搭乘着远去的风,留下一颜浅浅的惆怅,一声轻轻的叹息。塔尔寺边,日月亭前,青海湖畔等青海元素,使我又多了一抹遥远的思念。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这是电影《小城之春》的插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一代民歌之王王洛宾之大作。《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首先在甘肃和青海一带传开,不久便当作“青海民歌”传唱大江南北。该曲是王洛宾最珍视的歌,也是王洛宾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歌曲,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王洛宾凭借该曲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我十分喜欢唱这一首青海民歌,每当我唱起它,就会遥想到大西北的青海。
青海,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在我没有来过青海之前,青海是那样的神秘,那样的遥远。在我的印象中,青海一直都是:湛蓝的天,洁白的云,大片大片的青草地,成群结队的牛羊悠闲地散着步,公路上行走着的牦牛和藏羚羊,还有那碧波荡漾的湖水以及彼岸远方的隐约的雪山;清脆的铜铃响声,喃喃的经语,幽幽地打着轮回的转经筒,静谧的古老的寺庙……这个梦境不止一次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悠远、亘长、挥之不去。冥冥之中,觉得那里既很陌生,又很熟悉,那古老而神秘的气息,似乎总是充斥在我的周围,引诱我走向那片充满神秘感的土地。我似乎还滋生了一个念头,在那遥远的地方,能否像王洛宾先生那样?遇见一位好姑娘。
那年的初秋,我随市文艺家大西北采风团一行,从广州乘飞机到兰州,在兰州停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晚上乘火车到西宁,终于来到了在我心目中曾经认为遥远的地方——青海。和我想象的冷峻峭拔威严有所不同,青海广袤的大地,既像是一个俊郎健壮的藏族男孩,披着翠绿绒毡,雄赳赳地向我走来。它的脊背宽阔而曲折,蜿蜒出一片片翠绿的草甸和金黄的油菜花海。又像是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姑娘,将头顶上的大片云朵织成一条条巨大的白丝绒围巾,护佑着这片神奇的土地。
到西宁后的第一个上午,我们顾不上长途跋涉的辛苦和疲劳,早早地来到西宁城南不远处的黄教圣地塔尔寺参观,塔尔寺是我在西宁看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景点。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是一个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整座寺院依山而建,蜿蜒起伏,错落有致,气势磅礴,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景色壮丽非凡。
当地的人大多都信奉藏传佛教,在塔尔寺,我深深地感受到当地人对藏传佛教的虔诚,对信仰的尊重,他们常常围着寺院或是在经堂外一步一磕头,每一次都是相当规范的全身心的“五体投地”,每一个动作都极其规范标准,每一个人都是汗流满面顾不上擦拭。他们此刻心中只有神圣的佛祖,完全旁若无人。听导游说要这样磕十万个头才可以达成一个愿望,信徒们就是这样不求今生,只求来世,为自己和家人朋友们祈福。转经是藏民族生命中的组成部分,每转动一次,相当于诵读了一次经文。塔尔寺里,到处都有转经筒。喇嘛转、信徒转,游人也跟着转。那天,有许多藏民在转经,他们口中诵咒,手转经轮,心想佛训。我也听到“咕咕噜噜”经筒转动的声响。看到那些转经的人们,常常绕着寺院周围的转经廊,一圈又一圈地转经,他们深信,转经会减轻所有的痛苦与不幸,可解脱轮回之苦。
塔尔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学等方面的专著,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三绝”———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惟妙惟肖的立体堆绣,远近闻名,让我们大开了眼界。在这“艺术三绝”中,最让我赞叹的是酥油花。酥油花就是用酥油(手工制成的黄油)跳板各色颜料而制成的油塑艺术品。相传酥油花源于西藏,唐文成公主与土蕃王松赞干布结亲时,曾从长安带去一尊佛像供奉在拉萨大昭寺内。严寒的冬季,无鲜花献佛,信徒们为了表示敬意,就用酥油制成花,供奉于佛像前。从此相沿成了藏族人民的习俗。十六世纪末,酥油花传到了塔尔寺,经该寺艺僧苦心钻研,使其在题材和工艺上有了新的发展,成为塔尔寺独有的一种高超的油塑艺术。
塔尔寺的酥油香似乎是很浓烈,很香甜。朱墙壁瓦,黛顶彩画,塔尔寺虽不高大却极其壮美,斑斓的色彩写意似的泼在每一根柱子上,泼在每一面墙壁上,那一个个色彩的漩涡会让你为之深深折服。而酥油香更是弥漫在这儿的每个角落。在大殿里,我看到身着绛红色袈裟的喇嘛们把银制的酥油灯盏,一排排的规矩码放好,然后将熬好的酥油倒在灯盏里,再插上一枚棉花拧成的灯芯,最后小心翼翼地点燃酥油灯,整个动作连贯而虔诚,仿佛一种仪式。当酥油灯在大殿里明明暗暗忽闪起来后,酥油的清香也跟着散发出来了,我做了一个深呼吸,想让酥油香能在我的肺腑里多呆一会儿。人们常用“余音绕梁三日”来形容歌声之美妙,但塔尔寺的酥油却是“余香绕梁永久”,似乎是整个塔尔寺都浸润在酥油香气中。自从有了塔尔寺,这里的酥油香就没有断过,自从有了酥油香,塔尔寺便显得更加悠幽与隽永。
按行程,我们在西宁停留了两天就要继续往西前行,目的地是青海湖。领队说去青海湖要早点起床,果然大伙都很听话,我起来一看,大家都已经起来了。我们快速地洗漱了一下,穿好衣服就出发了。由于人比较多,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大客车,开车的司机是一位十分熟悉青藏高原的老师傅。路上我们找了个羊肉泡馍小吃店,吃了一顿美美的早餐。吃完早饭,大伙感觉精神好多了。路上的风景很美,竟然有点山清水秀之感觉,但是又跟南方的不一样。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到了日月山景区。我们的车开到半山腰,导游说让大家拍一下照,于是,我们都下了车,第一感觉是风大,温度低,有点冷。尽管是这样,但由于风景太美了,大伙似乎都比较兴奋,在那跑来跑去,拍照留念。日月山,分立在山的垭口两侧,古朴典雅的日月双亭,在风中站成了路碑,站成了文字,站成了日月。日月山在唐朝时被称为赤岭,因为文成公主进藏和亲时,途经赤岭作过短期停留的历史,漫漫千年过去了,很多流传在民间的故事和传说,给日月山增加了诸多神秘的色彩,给汉藏人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和传说。
去青海湖的路上,有许多地段还长满了紫色的薰衣草,这些薰衣草在风中摇摆,仿佛在炫耀自己的美丽。经不住薰衣草的诱惑,大伙都要求司机打开一点车窗,闻闻薰衣草的清香,这种香味似乎成了我们一个长途跋涉的点缀。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青海湖。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背靠绵延的昆仑山,西北有布哈河注入,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是藏民心中的“神湖”,是雪域高原上的一面镜子,青海湖拥有壮美的山,秀美的水。山的顶部云雾缭绕,野花遍野;山下水流遍布,水汽弥漫。青海湖水象从天上落下的水浪让人看不到湖的尽头,它是那么的宽广,它是那样的雄浑,蓝天,绿草,山峦,紧紧围绕在它的周围。青海湖容纳了大海的广阔与庄严,同时也容纳了湖泊的俏皮与活泼。我们行走在青海湖畔,就仿佛行走在人间仙境之中。
同行的民俗文化专家老吴来青海湖已经有好几次了,对青海湖如数家珍,他像一位导游同我介绍青海湖及青海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我如同一位学生认真听他讲述。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一个人群较多的地方,原来是当地藏民在向游客售卖旅游纪念品。一个老年妇女,手拿两把藏式锡制茶壶向我走来,她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同我说“五百元一把”。我接过茶壶仔细地看了一番,尽管是仿古的,但工艺还不错。我与她讨价还价,最后敲定三百元一把成交。老吴他买了两串佛珠。我们将刚买回来的茶壶与佛珠交给导游后,继续沿青海湖岸行走。
青海湖的风景秀美,水面在太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异常美丽。水很清,清得同镜子一样。蓝蓝的天空特别明净,飘浮的朵朵白云仿佛踮起脚尖便触手能及,远处水天相接,都分辨不出那里是水,哪里是天了,美不胜收,远看就似一幅景色优美的水彩画。阳光直射下一望无际的湖面波光粼粼,近处的湖水清澈见底。湖神的宠物———湟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着,远处的湖水则是一片湛蓝,像一块巨大的神秘深邃的蓝宝石。湖边的沙地上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经幡,风儿吹来,经幡飞扬,这便是“风诵经”,祈求风调雨顺,国富民安。
湖边盛开着金灿灿的油菜花,一团团,一簇簇,没有丝毫人工播种的痕迹,那么自然。这里是油菜花的海洋,遍地的金黄、扑鼻的花香仿佛来到了金色的世界,让人陶醉。我站在油菜花田中,香气扑鼻而来,令我心旷神怡。湖上无风无浪,鸟儿们飞翔着,欢叫着,嬉闹着。那是我所向往的自由,碧波与蓝天,白云与草地,轻松、无忧,没有束缚,一切都如此明朗、美好。人们朝圣般的涌向“二郎剑”边的古庙,那斑驳的墙上镶着的转经筒在人们虔诚的抚摸下转过一个又一个轮回,向人间播撒着祝福,播撒着希望。我闲庭漫步在被湖浪打湿脚的沙滩边,欣赏着美丽的湖光山色,忘记一切烦脑和忧愁,像游牧民一样并把他们烦脑和忧愁天上,感受自然,享受阳光,憧景生活,向往未来。
青海的草原可和别的草原不同,那草原一碧千里,而且,还长在丘陵上,好神奇呀!漫步在青海的草原上,我感觉离天很近,抬头就是天堂。低下头来,我看见草叶与草叶之间表面独立,但在看不见的底下,永远纠缠在一起。草根与草根赤裸地拥抱,比伸展的草叶更加舒坦,它们从不声张,互相牵连,也牵挂着对方,彼此之间的思念铺天盖地。一望无际,连天空也为之低矮,青海湖连着碧绿碧绿的“丘陵草原”,的确十分美丽。思恋风吹草浪。碧绿的草场上,牛羊随着阵阵清风时隐时现,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和湛蓝的湖水、黛青的远山以及远处飘扬的经幡,酷似一幅淡彩水粉画。不仅景色秀美,在那里我感觉到空气很清新,比我们这里的雨后还清新。
青海之行,时间短暂,虽然是走马观花似的匆匆而过,也没有像王洛宾先生那样的遇见,但这片神奇的土地着实让我动容。它的美不光是外在的纯净,更是内在的和谐。动物与人平等地享受着蓝天、白云、草地。牦牛和藏羚羊在这里有至高无上的特权,它们自在地在高原的各处吃草、玩耍、休息,偶尔还有调皮的牛儿跑到公路上来。没有牧人驱赶,也没有司机鸣笛,人们都礼让着它们,呵护着它们。
几天的行程中,在塔尔寺我回味着一种被善念和从容洗涤过了的高原岁月;在日月山我感慨着这座曾架起过汉藏人民的深情厚谊之厚重。在清冽冽的青海湖畔嬉水玩耍摄影,在有着朝圣天路的青藏公路上领略高山、草原的秀美风光,在大草原上遇见到了密密麻麻的牛羊群……等等。所有的这些,都让我觉得青海不再神秘。多年前的青海,在我心目中还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几天里的接近,又如同一个熟悉的“老朋友”。我踏足这片温热的土地,触摸这里每一株柔嫩的小草花木,扫视这里的湖光山色,融入这里纯朴的民风,一步一步的靠近她、了解她,似乎有点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