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飞的头像

肖飞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4/08
分享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在其所编撰的《后汉书·虞延传》中提出:“性敦朴,不拘小节。”意思是:不为无关原则的琐事所约束。后世所给的解释是:“不为小事所拘束。”不拘小节,我们要注意的是“小节”和“细节”的概念是不同的。不是说在细节上不在意,而是说一个人不要斤斤计较生活小节,个人恩怨,而是要心胸开阔,从根本上确定一件事的性质,从本质上确定一个人的品行。细节是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节是一些无关紧要,无关痛痒的小事。细节决定成败,自然影响人们成就大业,但小节不是细节。拘于小节只会浪费时间精力,必然对成大事产生阻碍作用。

“成大事者”即取得大成就的成功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叱咤风云,功成名就,“各领风骚数百年”。古往今来,纵观古今中外此类人的成长过程及其成功之后的种种修为,他们都有一个共性:不拘小节。小节,指非原则的琐事。拘,是拘泥的意思,即固执、不知变通。成大事者,决不是普通的成才那么简单。他必然在某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并对社会产生较大并持久的积极影响。以此为据,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首先,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欲成大事,必须将精力集中于该领域,正所谓心无旁骛。若拘于小节,将精力和时间过度的投放在非原则的琐事之上,必然对成大事产生阻碍作用。因此,从应然层面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其次,纵观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可以发现他们身上共性的特征:具有长远的眼光,对事物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力。这就使得他们能够认清小节的地位作用,不会在这些无关原则的琐事上投入过度的精力以至拘泥其中,同时,他们能够从全局和整体上着眼,不被眼前小节所拘。因此从辩题的特定主体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再次,拘小节对成大事具有负面影响。它局限了人的视野,消耗了人的时间和精力,荒废了真正重要的事业。试问若人终日为琐事焦头烂额,拘泥其中难以自拔,又如何成大事?因此拘小节者难成大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大智慧不拘小节。当然,我并不认为成大事者都是一心只是搞研究,两耳不闻人间事的呆子。他们同样要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但是,在做自己事业的同时兼顾生活并不等于拘小节,因为他并没有拘泥其中,在这些事情上花费过度的时间和精力而不能自拔小节,是一个笼统抽象的整体概念。任何一件琐事都只是小节某一方面的具体体现,不能用来代替小节的概念。这也是一个共同的前提。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小事小节忽略不计,认为人活在世界上就应该活得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如果事事处处谨小慎微,循规蹈矩,认为那就活得太累,缺乏人的个性解放。在这种观念支配下,这些人事事大大咧咧,处处任性放纵;只图个人痛快方便,无视别人的感受,漠视对他人的损害。现在的人太关心自己的利益了。自己的利益有一点的伤害就会特别的紧张,生怕自己的利益受到一点的损伤,却都忘了自己也有占别人便宜的时候啊,这个时候很多人有沉默不作声了。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的劣根性啊,就是这样吧,喜欢斤斤计较自己生活中的那么一点点的利益。这世俗的生活啊,真是有时候不知不觉得就把我们都改造了。还有些人拼死拼活,拼了不知道多久终于出人头地,可是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再难寸进,甚至会从高处惨痛的摔下来。这些人也不是一种成大事的人,他们太注意小节了,注意到有时不意间将真正的宏图给遗忘了,也就是说目标模糊化了,没有目标,最后就只能够原地踏步,甚至不进则退。

从事实层面上说,对于现实事物中存在着诸多矛盾,而我们人的精力和心思总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去顾及事物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能够也应该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大事的重要性,不被小节所拘束,从而我们可以让我们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大事中去,从而更好地迈向成功。应该让我们透过事实去思考我们对待大事的一种态度,在事业和理想面前,我们要分清楚主次、懂得取舍、学会选择,这才是成大事者的关键啊。

漫漫人生路,有太多的不如意,退一步是海阔天空,只要不忘记自己的最终使命,你还是你。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承受得了别人的嘲笑,这是一种雅量,同时也是能忍的标志。不拘小节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成大事者必备的一种精神素质。智者在思考问题时,会适当放弃较小利益,然后选择较大利益,取舍之间,“舍”与“得”拎得很清,因此,无论何时,成功者都能全身而进,亦能全身而退。成大事者,必要有一颗宽广的心,若对生活小事斤斤计较,是断难成大事的。

《鸿门宴》中有言:“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做大事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做人也应如此,应善于取舍,才能成就大事。可见不拘小节有时是必要的,关键在于识大体。

历史上,多少成大事者善于取舍,不拘小节而获得成功。现实存在的事物包含多种矛盾,人不可能全面顾及,因此只有善于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大事”的重要地位,不拘泥于小节,才能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解决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过程中,才能减少细枝末节小事的阻碍,才能更快地获得成功。

曾国藩以方圆谋人生,坚持着这样的信条:定准方向,不把心思花在小事上,而是抓住根本,抓住主要矛盾,从大局去考虑问题。因而他的《曾氏家书》中的许多信条被后人奉为圭臬;春秋时的越王勾践,在失败后以当奴隶于吴为“小节”,卧薪尝胆,十年积蓄,一朝灭吴,最终成就了立国的大事。像这样不拘小节的人还有很多,韩信忍气吞声,承受耻辱,从小混混的胯下钻过,只因为他知道大丈夫能伸能屈,不拘小节。也正因为他留得了“青山”,才名传青史,光耀千秋啊。韩信不拘于胯下之辱,最终成了西汉的开国功臣;爱因斯坦不拘于衣衫褴褛,提出了相对论……这些成大事者其志不在小,将目标放远。大局着眼,拘小节,最终获得成功。韩信因为不拘小节,甘受胯下之辱,得以保全性命,才能在蜀汉立下汉马功劳,名载史册;而大家所熟知的诸葛亮,虽一世聪明,却太过于顾及小节,事必躬亲,管太多琐事小事,“军中罚二十以上必亲览”,没有做到善于取舍,没有处理好军中小事的“小节”与建立国家的“大事”的关系,最终劳累过度,“出师未捷身先死”。最终劳累过度,英年早逝,想必后人对此不少扼腕叹息。而说说同时期的曹操,用人为贤、不拘小节,冲破了东汉末年重视出身、门第的迂腐标准,从而招纳了一大批能征善战得力将领,帮助其实现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这些事例告诉人们,若要成大事,就应不拘小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分散不必要的精力在小事上,才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完成大的目标,才能顾全大局,最终获得成功。

记得一位先哲说过,无论怎样学习,都不如他在受到屈辱时学得迅速、深刻、持久。屈辱使人学会思考,体验到顺境中无法体会到的东西;它使人更深入地去接触实际,去了解社会,促使人的思想得以升华,并由此开辟出一条宽广的成功之路。想成大事,想要进步都应善于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从大局着眼,善于取舍,不拘小节。唯有如此,才能最终达到目标。

远大者,不是自高自大,而是气量恢宏。卑小者,不是谄媚,而是安分知足。大智慧无须小聪明,有实力之人不耍小聪明,不需要时刻算计,直奔主题,没有实力才会搞东搞东搞西,沽名钓誉。如果想成大事,就一定要有大胸怀,不拘小节,才能成大事,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面对人生苦短、面对人生有限的资源,我们应该如何取舍呢?在我们已确定即定的目标,我们应该孜孜以求锲而不舍,不为小节所拘束,不被小利所诱惑,这样当我们暮然回首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因为我们是真实活着的具有历史轨迹的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