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飞的头像

肖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5/05
分享

大观楼之神韵和意蕴

大观楼者,神州大地有许多,唯云南昆明之大观楼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我去昆明有好几次了,每次去昆明都要到大观楼看看,初次进大观楼,是进入新世纪不久的一个深秋。那次,我随市基层文化工作者考察团一行赴云南考察,首站便是昆明。初次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心里有点兴奋,特别是看了大观楼之后,吾辈深感我国楼阁文化、楹联文化的博大精深。

到昆明的第二天上午,我们一行三十多人便来到了大观楼公园参观。伴着古老悠扬的晨钟,我步进了大观楼公园,景色怡人的大观楼公园在晨光中显得淡雅迷人,清新可喜。微风轻轻拂来,一同捎来桂花清清的幽香,这大约是桂花向人们诉说的秋语,可是大多数游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大观楼上,顾不上朝它多看一眼。大观楼位于昆明市西郊约3公里的滇池畔。它近吞波光浩渺的滇池,远与太华山遥遥相望。

被赞为“万里云山一水楼”的大观楼耸立其间,园林也因之得名—大观公园。大观楼是我国名楼之一,也是观赏滇池的好地方。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形式古雅。该楼平面呈方形,四周设有月台,南面面水,月台周边为石灰岩方整石所砌,上墁石板,建筑西面和长廊相接。既与中国主流传统建筑文化一脉相承,又体现了中原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的交融。大观公园因悬挂着清代名士孙髯翁撰写的180字"古今第一长联"的大观楼而得名。清康熙二十九年由巡抚王继文兴建。现存的大观楼是同治五年(1866年)马如龙重建的。大观楼自建成后颇得名人雅士之青睐,诗词楹联不断,最著名的是悬于底层正门孙髯翁写的一对长联。乾隆年间,某日,当地布衣诗人孙髯翁登临大观楼,面对碧波荡漾浩淼烟海的滇池,他将眼前湖光山色的风景与千年历史融注一起,便欣然挥笔撰书古往今来少有的180字长联一幅。孙髯翁为其撰写一百八十字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

历史上因“一文成名天下知”的文人墨客、达贵官人不少。如,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永州八记》等。但如同孙髯一介布衣,因一长联闻名于天下的就比较少见。孙髯,陕西人,少时随父旅居昆明。因为生而多须,故命名为孙髯,字髯翁。他自幼聪慧,饱读诗书,胸有奇志。曾参加童试,目睹考生被搜身后才放入考场,说这是“以盗贼待士也,吾不能受”,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他博闻强识,年轻时就与社会名流酬唱诗词,名噪一时。他不仕科举,终身为一介平民。他喜好梅花,曾自刻一印章——“万树梅花一布衣”。他游历民间,所到之处,目睹了朝廷的横征暴敛和百姓的颠沛流离,虽痛心疾首,却束手无策。当他登临大观楼,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奔来眼底,千秋历史聚涌心头。于是研墨挥毫,成就了这副旷古绝今的佳联。用“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来形容孙髯翁此联,我想是最恰当不过的。长联中展现了一种俯瞰历史、融通古今的浩瀚情怀。这情怀,融入了山水草木,人物风流;融入了千年往事,万古烟云。孙髯亦因此誉满天下,被后人尊称为“联圣”。

有人说,没看过长联,就等于没来过大观楼。一百多年前,布衣寒士孙髯翁,一扫俗唱,挥就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对联全文: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上联写登大观楼骋怀,所见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围风光,把滇池沿岸的湖光山色描绘得出神如画;下联抒发对云南“数千年往事”的无限感慨,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气魄宏大。触景生情,通古叹今。全联气势磅礴,连绵起伏,情景交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简直是神来之笔,笔下生花,真不愧为古今第一长联。清道光年间“五华五子”中之戴絅孙评价长联“浑灏流转,化去堆垛之迹,实为仅见”。长联问世以来,被誉为“海内外第一联”,“海内长联第一佳者”。这副长联,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形式完美,是我国丰富的对联宝库中一粒光彩夺目的明珠。长联由昆明名士陆树堂行书书写刊刻。现存陆书拓本摹刻联。清嘉庆年间,迤西道宋湘撰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十四字联高度概括了髯翁的长联。

毛泽东评价其“从古未有,别创一格”,特别是那长联波澜壮阔的气势,对毛泽东影响极深,据说,毛泽东创作的那首名诗《沁园春.雪》也受到这幅长联的影响。上世纪六十年代,陈毅元帅游滇池时,曾赞颂联中揭示的历史规律:“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数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董必武在游昆明大观楼后亦有诗云:“昆明大观楼,一揽湖山胜。髯翁长联语,今古情怀罄。”孙髯翁长联问世,使大观楼因长联而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齐名的中国四大名楼。

大观楼为三层木结构建筑,形式古雅,富有神韵。楼前湖中有三座石亭,是依照杭州西湖三潭印月设置的景物。登楼凭栏远眺,可欣赏滇池和西山的美景。我们进了园门,穿过近华浦,感叹揽胜阁壮丽崇宏,楼槛轩敞。新修的怀古廊萦回纡折,槛外银水玉山,参观被树木掩映,花丛环绕的涌月亭和观稼堂,导游说此处最宜月夜闻笛。徜徉在彩云崖假山幻奇、玲珑嵌空和溯徊洲。过燕语桥继续西行,积波堤压浪卧波。此后,我们来到了此次游览的核心地方大观楼。

大观楼每层楼的门楹上都有楹联,佳词妙句一一优美妥帖,但气势意蕴都抵不过一楼大门孙翁的长联。曾有人试图将长联精减,毛泽东主席对此批曰:“点金成石”。看到此批,我的内心不禁为此叫好,主席妙论为大观楼又平添了一段人文佳话。

在二楼南门的阳台,我看见它的门楣上有一幅“拔浪千层”的匾额,此额由清咸丰皇帝亲笔所题,见字如人,一股帝王之气潇洒而来,一语道尽大观楼盛景高瞻之妙。大观楼内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之墨于风景之外,又生出了更多的人文风骨,更多的人文雅致。我在内心击掌:大妙也!

我站在大观楼三楼上,近观:大观园内花木繁茂,假山、亭阁、小桥、流水,景色极为美。此时,莽莽苍苍的浩渺滇池尽收眼底,湖面上汽艇飞驰、轻舟游弋,深湛的碧水中点缀着片片如茵的芳洲。兴致正浓,此时传来清新阅耳的乐声,一看有乐队在大观楼背面演奏民乐,看上去还比较专业,乐声欢快缭绕。这乐声和楼阁古韵浑然一体,倒是显得较为和谐。不远的绿荫处喇叭喧响,商家在招揽上船的游客,对岸一甬道有叫卖购物的声音。此情此景充满了一派浓重的现代商业气息。倘若当年的孙髯翁再登临大观楼触景生情,我想,他所作长联将会是另一番韵味。

忽然,随着一缕吉他的轻弹,斜对面那片亭榭楼阁中传出一道清脆悦耳的歌声。一曲歌罢,且有一青年男子闻声对应。稍一细想,这便是本地习俗中的对歌啦。远眺:滇池的湖水碧波荡漾,水天相接处是一抹苍黛的西山。在大观楼,我望着流云聚散、轻舟泛湖、水花漫涌的景象,俯瞰日光山影和倒映在微波里一片诱人的虚无,似乎是忘掉了尘世间的名缰利索倾轧争斗,忘掉了诸多不快和烦恼,让整个身心沉醉在对大观楼的追忆和怀想之中。

大观楼、涌月亭、澄碧堂建成以后,“周围添筑外堤,夹种桃柳,点缀湖山风景”,“从此高人韵士,选胜登临者无虚日,遂成省城第一名胜”,达官显贵临湖宴饮,骚人墨客登楼歌赋。清乾隆二十五年进士、临安知府王文治在《秋日泛舟近华浦》诗中写道:“忆偕诗太守,高宴集朋辈。丝竹贯珠玑,篇章出瑰怪。”吟咏近华浦的诗词,有的描绘山光水色,有的粉饰“太平盛世”,有的歌功颂德,不外吟风弄月,离愁别恨。

名楼为人增志才是真正的名楼。大观楼,本是一个古代的亭台楼阁建筑物,却因布衣寒士孙髯翁的一对长联,显得格外有意蕴。虽是长联,可从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却是十分丰富的。华夏意韵,仙风道骨。古往今来,有许多人拿它写过文章,他们或赋诗作词,抒发情怀;或评头论足,追忆感慨,但是,这一对长联引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有着文学家、书法家、诗人和著名学者之称的郭沫若老先生,曾经登上大观楼,呤天下第一长联,即兴题诗一首:“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说实话,郭老的这首诗是平平之作,郭老也谦虚地说:“郭老不算老,诗多好的少。”连郭老这样的大文豪,面对这幅长联,所作的诗都显得暗然失色,其他人我估计也会是这样的结果。

楼不在高,有文则名。大观楼的神韵和意蕴,在于孙髯翁的一对长联。有心人如身临其境,结合对诗文的意会,定会浅吟低唱,细细品味大观楼长联的无穷神韵,继而登楼远眺,发一番思古之幽情。大观楼之美,美在景色,也美在建筑,更美在其文采意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