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从言从襄,以语言相互扣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很自然地会涉及到“让”,让与不让,有时候叫人十分纠结。让不让?怎么让?让多少?《左传·襄公十三年》“让者,礼之主也。”让的内含有以下几种:让客(礼让客人);让梨觅枣(兄弟间的手足情爱);让与(把财物或权利移转于别人);让禄(把利禄移转给别人);让名(把名誉让给他人);让价:让利销售。还有就是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各不相让;寸步不让;让棋;让路;让再让三(三番五次地推让)等等,看上去让似乎还很有“学问”的。
学会让。让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让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让,更要学会让。我理解中的让,主要有三种。不让、礼让、忍让。三种让的态度会让三种不同的结局。
不让,即不逊让、不推辞。或者是不同意,不许。现实生活中,我常常看到有些人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点微不足道的事而恶语相向大打出手,甚至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其结果是“两败俱伤”。
礼让。谦恭礼让,守礼谦让。《论语·里仁篇》:“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出门坐公交,上地铁,满眼都是文明礼让的宣传广告。礼让,这种传统文明已渗透到我们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发生摩擦,比如,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的脚,你应该摆摆手,说声没关系;当别人弄坏了你的东西,向你道歉时,你也应该让地付之一笑。古今中外谦让的事例有很多。《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讲到东汉末文学家孔融幼时让梨,这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也是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清代康熙年间,桐城的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子占张家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秦始皇。”家人得到后,随即拆让三尺,吴姓甚是感动,也连让三尺。于是便有了六尺巷。
古人云:让之有余,争之不足。礼让,是美德也是风度。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文明斑马线手势礼和排队礼让。一次小小的礼让,一个善意的微笑,就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素养。礼让不仅可以给方便的人带来方便、给周围的人带来愉快,还可以让绚丽的世界变得更有温度、变得更温暖。
忍让。是在“让与不让”之间作出一种退步、一种妥协、一种忍痛割爱的让出行为。忍让是大智大勇的表现,忍让是一种豁达的挚爱,就如一弘清泉浇灭艾怨嫉妒之火。可以化冲突为详和,化干戈为玉帛。忍让又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忍让是良好修养的一部分。别人冲撞了你,内心也会感到不安。你以忍让待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理解与拥戴。忍让还是一种深厚的涵养,面对荣辱毁誉,不惊不喜,心静如水。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能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你心灵的恬淡与宁静。它不但可以改善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还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与升华。忍让实在是一门生活的学问。学会忍让,是培养健康人生必不可少的修身行为之一。
许多年前,有一天我在大街旁边行走,那天大街上有很多人。突然,我的后脚跟被一辆单车碰撞,十分疼痛,我反转头一看,是一个男人,他骑着单车面色凶狠,气冲冲地责问我说:“为什么不给他让路?”我说“你又没按铃,我怎么知道后面有骑单车的。”还没等我将话说完,那男人挥拳向我打来,我随即一闪,避开了他的挙头,当他准备挥第二挙时,这时候正好有一个警察路过,见到此情景,大吼一声“二毛头,你又要犯事了。”这个男人听到警察的叫声才收回挙头。事后有人告诉我,这个男人是屡进“宫”的劳改释放人员。这个男人骑车撞了我,不仅不道歉,还要挥拳打人,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我没有选择同他对打,而是选择忍让。如果我同他对打,这样虽然也可以出一口恶气,尽管理在我这边,但这意味着我的涵养与这个劳改释放人员差不多。
爱好体育的人大都知道美国拳王乔路易,他在世界拳坛所向无敌。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开车出游,途中,因前方出现异常情况,他不得不紧急刹车。不料后面的车因尾随太紧两辆车有了一点轻微碰撞。后面的司机怒气冲冲地跳下车来,嫌他刹车太急,继而又大骂乔路易驾驶技术有问题,并挥动双拳,大有想把对方打个稀巴烂的架式。乔路易自始至终除了道歉的话外再无一语,直到那个司机骂得没趣了,扬长而去。乔路易的朋友事后不解地问他:“那人如此无理取闹,你为什么不好好揍他一顿?”乔路易听后认真地说:“如果有人侮辱了帕瓦罗蒂,帕瓦罗蒂是否应为对方高歌一曲呢?”乔路易的宽宏大量的确了不起,的确让人敬佩。其实以他的实力,只需轻轻的一拳,就可以给那个蛮不讲理的人一个终身难忘的深刻教训,而他并没有这样做,只是一个劲的道歉,以忍让的人格力量去感化对方。俗语有云: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够忍让别人的无理举动,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臣相,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所以说,学会让,于人于已都有益处。蔺相如忍让为国家,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林肯受辱骂而不怒等等,都被世人传为美谈。
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得住来逞英豪。当然,忍让并不意味着退却不前或软弱可欺,并不是面对委屈、误解、甚至凌辱无动于衷。面对那些蛮横不讲理的人,就不能忍让了,而是针锋相对,据理力争,甚至通过诉讼法律途径去解决。忍让,顾全的是大局,着眼的是未来。忍让者总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感化他人的浅薄行为,以宽阔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他人的悖理举动,最终以无可争议的成功来警醒世人。
学会让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让别人,就是解放自己,还心灵一份纯净。怨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让,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人如果选择了计较,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让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古语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一个人在无意中犯下的错误,我们为何不能让一下呢?当我们的心灵为自己选择了让的时候,我们便获得了应有的自由,因为我们已经放下包袱,无论面对朋友还是仇人,我们都应赠以甜美的微笑。让可以交友,当你可以以豁达光明的心地去让别人的错误时,你的朋友自然也就多了。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其实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一点小事就吵架。
“礼让一寸,得礼一尺。”从《东观汉记》中载有“瘦羊博士”的趣闻,到“孔融让梨”“王泰让枣”;从“六尺巷”的佳话,到许多让位、让道、让座、让功、让利的典故;一个“让”字,让出了谦谦君子的风度,让出了璀璨文明的品格,让出了邻里之间的融洽,让出了司机、行人的和谐,更让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一点,礼让一点,社会就会和谐,人们生活就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