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飞的头像

肖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29
分享

韶山行

时值深秋,我与几个朋友,再次踏上韶山的土地。我曾多次来过韶山,朋友问我,来韶山有多少次,我回答说“有许多次,具体数字说不准,大概有七、八次。”朋友笑了笑说“你真是一个韶山迷!”

出高铁韶山南站,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几个鲜红色的大字“领袖故里,韶山欢迎你”。时值午饭时间,肚子饿了,得找地方吃饭,剑雄兄说去一家名叫“毛远红酒店”吃。他也是一个韶山迷,近年来,几乎每年都要来几次,每次来都要在这家酒店吃一餐饭。究其原因是这家酒店有一道驰名二十年之久的菜“红烧肉”。这家酒店的老板与剑雄兄很熟,专门派其女儿开车来韶山南站接我们。来到“毛远红酒店”,老板很热情,招呼我们喝茶,没过多久就为我们上了几道菜,其中就有“红烧肉”。菜的味道还不错,几道菜中红烧肉最好吃,几乎被我们吃得精光。

第一个打卡点是毛主席铜像广场。巍巍青山,苍松翠柏。“韶行如星闪耀夜空,红星似海点缀梦境。”怀着浓烈的崇敬之情,我们走进毛主席铜像广场,此时,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庄重肃穆,伟人的目光仿佛穿透历史在凝望着我。路两旁对应的石头上刻着毛主席诗词,毛主席铜像面朝东南方,他老人家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有洞穿五洲震荡风云的眼力。同时,又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这尊铜像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其思想灵魂,绵绵延伸。

现场敬仰的氛围很浓,大多数游客胸前都佩带了一枚毛主席像章。受此影响,同行的老张赶紧跑到广场服务中心给我们每人买了一枚毛主席像章,10元钱一枚。我们很虔诚地在自己的左胸前佩带好毛主席像章。毛主席像章,我一点也不陌生,二十多年前我就收藏了几十枚,老张这次买的这枚是新制作的。此外,老张还给我们每人买了一个水晶制品,里面有毛主席头像,有点神奇,头像会发光。

广场上站着许多人,听口音,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大家心中都是激动不已,怀着同样的情怀,相逢相聚于此,瞻仰开国领袖毛主席。我们跟随瞻仰的人流缓慢地向毛主席铜像走去。这时,有一大队人群准备向毛主席铜像敬献花蓝,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形,跟在两个抬着花蓝的武警战士后面,神情庄重地走向毛主席铜像,我们也跟随在这群人的后面,仿佛是他们中间的一员。不大一会儿,那个大花蓝便摆在了放花蓝的地方,他们的领队按铜像广场的惯例,先整理花蓝的飘带,然后在司仪的引导下,我们这群人毕恭毕敬向毛主席铜像三鞠躬,完毕,接着是绕毛主席铜像走一圈,自行散去。我久久地伫立在铜像前,深情地望了一眼毛主席铜像,仿佛又听到了主席那两句带湖南口音掷地有声的湘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上屋场,坐落于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的韶山冲之中。周围满山皆是笔直参天的青松和茂密苍翠的绿竹,山下的平畴里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和一塘塘正盛开着的荷花,太阳的光辉里,让人感受到一种苍茫凝重的壮美。伟人毛泽东的故居,坐南朝北,呈“凹”字型,东边是他家,西边则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故居为南方农宅形式,泥砖墙,青瓦顶,一明二次二梢间,左右辅以厢房,进深二间,后有天井、杂屋,共13间半。参天之木,必有其根。年幼时在心里种下一颗幼苗,吸收阳光雨露,长成大树遮蔽天下。就是这样一栋看似十分普通的南方农舍,却走出了一位震惊世界,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伟人。

怀着朝圣感的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挨挨挤挤,分两路来到毛泽东的故居前,一路是有预约的人群,他们手持预约码,按先后秩序排队,等待现场工作人员放行通知,即可进入主席故居内参观。他们排着长队,一般要等一、两个小时才能进入故居。另一路人马,如同我们这些游客,不能够进入主席故居内参观,只能是站在故居的外围远观。

尽管这是一个普通的周末,可游客仍然很多,已经预约了的游客有1.6万人,达到了故居承受的极限,而实际游客已达3万。这意味着还有1万多游客没有预约。按规定,只有预约了的游客才能进到故居里面参观。我们下午才到来迟了,没有预约上票。为此,我们不能进入故居里面参观,只能是站在故居的外围远观。有点儿遗憾,不过,早些年我曾经到故居里面看过,遗憾感不太强。可惜的是第一次来韶山的老张,他只能是期待着下次来韶山实现他的宿愿。

上屋场,毛主席的故居,称得上是一部立体的史书,这座曾经孤零零立于山坳里的古老而普通的湖南农舍,记录着毛主席年少时在韶山的许多动人故事。卧床旁的桐油灯,是他当年挑灯夜读的见证。几十年来,成为一种极为神圣的象征,不知有多少人千里迢迢,万里迢迢,翻山越岭,涉洋渡海,来参观,来瞻仰,来朝拜。人们仿佛看到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在这里立下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壮志。面对当时黑暗的中国,他写下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誓言。我们围绕故居前的一湾清水荷塘走了一圈,并想方设法找一个较好的位置拍摄故居的全景,可是由于游人太多,只能选择人离开的瞬间抢拍。这样一来,许多镜头拍得不太好,这让我深感无奈。

漫步于韶山,在毛泽东广场、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等场所,一个普通的周末,不是节假日,却到处都是人山人海,这让我有点意外。除了一些旅游团队外,还有很多散客。更让我惊奇的是,几十辆大客车载着一群群穿着校服、举着红旗学生们的青春身影,我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但我感到十分欣慰,这么多年少的学子来韶山瞻仰开国领袖毛主席,领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为这片红色沃土平添一抹如春日暖阳的盎然生机。

离韶山不远处的湘乡市东山学校,是毛泽东主席的母校。是主席走出乡关求学第一站。湘乡东山学校距韶山冲仅20多公里。东山学校的前身是东山书院。少年毛泽东走出韶山冲,就读的第一所学校,就是湘乡的东山学校。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主席为母校题写校名“东山学校”。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毛泽东主席的青少年时代,我们决定驱车前往湘乡,在湘乡住一晚,次日上午去东山学校参观。

 我们在湘乡当地朋友的陪同下,吃完早餐就来到了东山学校也即东山书院参观。东山书院位于新城区,南面是绿色的东台山,北边是清澈的涟水河,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实属山水之胜境、风水之宝地。毛泽东是东山高等小学堂戊班学生。来到东山书院的毛泽东,仿佛一脚踏入了思想的新天地。东山学校校风朴实,学规严谨,学生勤奋,“尚进取、崇艰苦、重劳动”。在东山学校,毛泽东心忧天下,博览群书。在这里,他大量阅读了《盛世危言》《新民丛报》等宣传进步思想的书刊,这一刻,他像一块海绵一般尽情地吸收着思想的源泉活水。东山学校的求学生涯,是毛泽东独立思维建立的开始。

人无志不立,树无根不长。那个夏天,苦学之后、锻炼之余路过古井的毛泽东,心忧天下,立志报国。毛主席著名的《咏蛙》诗就作于在此处:“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他以蛙形象作比,托物言志,抒发了自己心中的雄心壮志。“在少年毛泽东求学时的教室,我看到了伟人少年读书时的座位,那是右边第二排的倒数第二个座位。我先是在其后面的一个座位悄悄坐下,休息一会,放飞思绪,后又去坐毛主席少年读书时坐过的座位,感受他老人家年少求学时的情景。

生逢海晏河清之盛世,沐浴熠熠生辉之星光。吾辈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对开国领袖始终有一种炽热的情怀。我们唱着《东方红》《火车向着韶山跑》之歌长大,聆听着伟人的谆谆教诲,感慨时代的变迁。岁月如白马过隙,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