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的夜晚,我翻看着恩师刘叔在微信上发给我的相册照片,这三十年的记忆“碎片”扑面而来:我与恩师刘叔因广播而结缘相识,一起走过了三十载时光,恩师见证了我的成长,留在我记忆中的那些东西,如刀斧雕刻一样难以忘怀,往事如昨,历历在目……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抚顺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广播故事会》节目,刘叔就是这个节目的编辑兼主持人,而我是这个节目的忠实听众。刘叔是以“主持人乔江”的身份出现在《广播故事会》节目中,“乔江”其实是刘叔的笔名,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广播故事会》节目从播出伊始就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广受听众喜爱,每次节目播出时,我都如约守候在收音机旁。刘叔自己创作的长篇纪实故事《李道森传奇》在节目中进行了连载播出,故事歌颂了农民企业家李道森在改革大潮中奋进成长的历程,情节跌宕起伏,每期节目播出结束,我都会盼望下一期的精彩节目。
常年坚持收听节目过程中,我不断增长才干,丰富头脑,受益颇多。于是,念小学的我按捺不住对节目的喜爱之情,拿起笔给刘叔写了一封谈收听节目感受的信件。不久,我竟收到了刘叔写给我的回信。在信中,刘叔鼓励我好好学习,多收听节目、多提建议。当时,我感动不已,我从未想过会收到刘叔的回信。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还有缘与刘叔见面相识。
1992年12月9日,我因参与抚顺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获奖,因此,父亲带我到电台领奖。那是我第一次来到电台,兴奋极了!那天,天空里飘着鹅毛大雪,抚顺人民广播电台还坐落在新抚区迎宾路上。我到电台总编室领完奖后,就冒昧地向工作人员询问主持人办公的房间。待我来到播音科办公室后,我见到了刘叔。刘叔得知我的姓名后,也很兴奋,他一直记得我这个小学生,与我亲切交流。刘叔还将他自己著的《李道森传奇》一书相赠与我,在书的扉页上欣然题字:“赵锐同学:愿你也能写出一本书/刘明乔/一九九二深冬/这天大雪(12.9)”。这是我得到的第一本作者签名书,当时,我只有十二岁,刘叔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下一颗理想的种子,激励我前行。
回家后,我认真阅读《李道森传奇》这本书,手不释卷。慢慢地,我从书中对刘叔有了进一步了解:刘叔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初中没毕业就初露锋芒,被抚顺话剧团抽去当演员,十年舞台生涯塑造了许多刻骨铭心的形象,后几经辗转,在广播电台大楼里找到了新的人生坐标。刘叔这条不同寻常的成长道路,深深感动了我,并决心要像刘叔那样做人做事。
后来,我经常有机会到抚顺人民广播电台领奖,偶尔能在电台办公室里见到刘叔。虽然每次交谈的时间只有瞬间,但刘叔一直在鼓励我。在我心中,刘叔就是我敬重的师长、父辈,是我学习的榜样。
1997年春节,我给刘叔电话拜年时,刘叔对我说:“赵锐,我新任《七色光环》节目文学版编辑。我知道你的文笔很好,写篇稿邮寄给我吧!我在节目中播发。”为了不辜负刘叔,我用心写了一篇题为《永远的珍爱》的散文,寄给了刘叔。1997年5月25日,我写的作品《永远的珍爱》一稿经刘叔编辑后,在抚顺人民广播电台《七色光环》节目中以配乐散文的形式播出,这是我的散文作品第一次在电台节目中播出。尤其是刘叔在散文播出前的主持人解说词部分,还编辑了一段饱含对我殷殷期望的话语。听着那发自肺腑的语言,我泪流满面。从那一刻起,我默默地在心里把刘叔当做了自己的恩师……
1998年,作为广播剧《我是柱子》编剧和导演的刘叔,以这部作品荣获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成为抚顺市获此奖项第一人。这一次,也可以说是刘叔作为一个党的文艺工作者的成功转型,从故事创作到编导广播剧,刘叔又一次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追求,我以刘叔为荣。就在刘叔获奖后,1999年,我参加工作,成为抚顺石化企业里的一名工人。刘叔深深激励了我,我立足岗位,积极撰写各类稿件,迅速成长为所在企业的骨干通讯员。
刘叔编导创作的广播剧紧扣时代脉搏,讴歌时代气息,以发生在抚顺的人和事进行艺术再创作,他的作品里总有真、善、美的情怀,充满了“正能量”,题材、角度新颖,制作精良,先后四次捧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他成功打造了广播剧“抚顺牌”,成为获奖“专业户”,为繁荣我市文艺创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曾被授予“辽宁五一劳动奖章”。刘叔在潜移默化地激励着我,我也始终坚持手握锥笔,多次在市级、企业征文比赛中获奖。2004年,刘叔又将他的作品集《无悔人生》赠与我。而且刘叔在《抚顺广播电视报》上以《一个热爱广播的女孩——赵锐》为题,专门为我撰文;刘叔还邀请我到电台直播间以我的经历为内容与听众进行分享。刘叔润物无声,他对我的关爱,令我无以回报。
2005年9月,我结婚组建家庭。婚礼庆典上,已年过半百的刘叔亲自为我主持,表达诚挚祝福,见证我的幸福时刻,我终生难忘。
2010年,我写的六篇散文作品被收录到书籍《满乡诗文选》中,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被收录到书中,我把这本书赠给刘叔。刘叔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鼓励我要继续写出好作品。刘叔并以《石化文坛的新星》为题再次在《抚顺广播电视报》上为我撰文,我对刘叔充满了深深的感激。
2011年,刘叔的女儿萌萌举行婚礼,我受邀参加。席间,刘叔安排我坐在他的老朋友——抚顺市话剧团老艺术家们的中间。我在电台节目中经常收听到这些老艺术家们的作品,对他们很钦佩。当刘叔到我们桌敬酒时,他特意把我引荐给这些老艺术家们,刘叔亲切地对我说:“这些老艺术家们努力攀登艺术高峰,对艺术精益求精,赵锐,你要像他们那样,永远不放弃追求,多出好作品。”刘叔的良苦用心,让我念念不忘,他就像我人生路上的航标灯,时刻在指引着我,照亮我的人生。
后来,机缘巧合,我与刘叔竟成为了楼上楼下的邻居。刘叔退休后,受聘于一企业,从事宣传工作,仍在文艺创作战线上奔波忙碌着。记得刘叔第一次在电梯轿厢里见到我儿子,就情深义重地跟我儿子说了一番话:“孩子,你妈妈很优秀,小学时就给电台节目投稿……”那时,我儿子只有九岁,或许他无法完全理解刘叔的这些话,但刘叔的这些话已烙在了孩子的记忆里……
2018年清明节假期,刘叔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写一篇与“雷锋号”有关的作品。按要求,我顺利完成了作品创作,将作品上报到刘叔那里。2018年“七一”前夕,抚顺市文联与辽宁城际客运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纪念建党97周年“雷锋号之歌”专题诗会。这次诗会活动的策划、导演就是刘叔。在诗会上,我还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录到《雷锋号之歌》书册里,这本书册也同样凝结了刘叔的心血。此次诗会演出活动非常成功,在诗会答谢晚宴上,当我向刘叔祝贺演出成功、表达对刘叔的感激之情时,刘叔还是那句、对我说过无数遍的话语:“赵锐,加油!”再次听到这句话,我眼里泪光闪烁,因为我知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恩师对我情。
2019年11月,刘叔呕心沥血执导的“中国梦•天湖情”暨天湖啤酒建厂40周年大型交响音乐诗会在抚顺雷锋大剧院成功演出。诗会上,从抚顺走出的艺术家刘君侠、崔宏利、卢勇都作了精彩表演,著名演员宋国锋、宋佳伦等朗诵了经典篇目。尤其是75岁的老艺术家瞿弦和与他的妻子张君英朗诵诗歌名篇《风流歌》前,站在舞台中央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之所以能先后两次来到抚顺演出,这完全要感谢导演乔江……”听到这话,我的眼角泛着泪光,我知道是刘叔这半年多时间的起早贪黑、尽心尽力的付出,才有了我们在小城能够欣赏这种高质量文化盛宴的机会。90分钟的整场晚会演出期间,已经64岁的刘叔一直站在观众席边上坚守岗位,我在心里默默向恩师致敬!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疫情初起。一天,住在楼上的刘叔给我打电话,让我下楼,说他要送给我一幅字。我忙下楼,见到刘叔,打开他手里拿着的、已经装裱好的书法作品。原来,这是刘叔托我市一位书法家书写的作品,作品的内容是刘叔自己创作的,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德”字,其上、下、左、右分别是四句话“天德而出宁”“地德而出丰”“人德而出功”“己德而出生”。从此,我把刘叔的教诲牢记在心,时刻鞭策自己。
2020年暑假,我的儿子升入初中,刘叔和师母买了《成语大词典》和地球仪送给我儿子,鼓励我儿子好好学习。刘叔不仅激励了我,而且还激励了我的儿子,我的内心感到:得遇良师,人生至幸!
也就是在那年秋天,刘叔害了一场大病,病愈后,他选择回到距现居地稍远的老屋去居住,觉得还是老屋“接地气”。自此,我没再见过刘叔,平日里,我与刘叔通过微信联系,牵挂着彼此。前阶段,我在微信上问刘叔“您什么时候能回我楼上住阶段啊?”刘叔说“秋天吧!”我在心里默默期待着……
岁月更迭,现在,在我们这座城市里记得刘叔曾经辉煌业绩的人越来越少了,但在我心里,刘叔一直是一束光,他用点点滴滴的行动教会我如何做人做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已走过不惑的我,始终在人生旅途不畏风雨、向阳生长,在岗位积极工作,多次受到企业表奖;我利用业余时间勤奋写作,作品丰实。可以说,没有恩师刘叔,就不会有我今天的这些成绩。刘叔亦师亦父,对我恩重如山,感恩刘叔。
师生一世情,永铭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