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安三万里》里,高适和李白因为不打不相识而成为朋友,因为诗与各种的纠结中,各自解读了各自的人生!
李白才华横溢,个性张扬,不拘小节,心中满是报国的理想,只是自己是商人后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只能通过官员贵族举荐,才可以走进那扇报国之门!李白就以一篇《大鹏赋》作为敲门砖,可是在得知他的身份后,他被拒之门外,虽然他很气恼,却以"有眼无珠"来解去自己心中的怨气!然后他回归扬州,在那里开启自己的潇洒日子,以诗壮大自己的名声!他的放荡不羁,可以是豪迈的也是狂妄的,他和好伙伴们去人家的宴席是上抢歌姬,强抢失败,但看见歌姬隔船表演歌舞,看的尽兴,他便把自己的钱袋和指头上的扳指抛给歌姬,这样的豪迈与狂傲不得不让人感叹!因这样的举动,高适还出面劝说他!在文路走不通的情况下,李白便走向进了军中,因为一件拿错的官袍而窥见了安禄山的反叛野心,因而被追杀,在逃亡中,看见了高适的诗,便找见了高适,在他叙说自己的遭遇时,又邂逅了即将被问斩的郭子仪,最后是郭子仪替他驱走了追杀的人!接着高适以自己做幕僚的承诺求哥纾大夫救了郭子仪!或许人与人的相遇是有契机的,因为这次的相遇,后面,李白参与永王反叛失败后,是郭子仪帮他向朝廷求情,没有被杀头,而是被流放。李白最美的一段时间是在被玉真公主推荐给皇上,在长安写诗交友,被各种达官贵人与文人追捧着,喝酒品诗,傲气十足,即使站在他面前的高适,他似乎也看不见了,他只捧起枇杷弹奏心中的诗!因为傲因为狂因为诗,他的人生再次跌落,当他不得不走出长安后,他选择了入道,是杜甫和高适陪着他完成入道仪式……只是他没能安心入道,内心放不下的功名与才气拖着他走向了不归路,反叛后被流放,然后在颠簸中去世!李白的一生很不平凡,名声是家喻户晓,只是他除了身后的诗,似乎再没什么了!荒凉的叹息从庐山飘来,一种苦涩的思考!
高适是有点衰落的官家后人,他最初读书不行,但是他掌握了自家的传家枪法!他性格比较稳重务实,诚信坦诚!他记着与李白的一年之约,只是见面时李白忘了!他记着李白从长安发来的信邀请自己速去长安,他去了,李白又忘了!他第一次顺着自己的心去长安谋职,但都遭到了排挤,然后他回乡整理自己,让书童带着自己读书学习!然后他去投军,在底层的搏杀奋斗中,他看见了战士的惨死和守将的醉生梦死,他讨厌这种生死的不公平,然后他再次回归故乡,在诗板上留下自己的一腔愤懑!后来,他收到李白的信去长安,在长安,他目睹了李白的狂傲不羁,酒醉与诗醉,捧着枇杷畅想自己心中豪情的壮志,静喝自己的一杯酒后选择悄然离开!故乡成为自己立足的唯一之地!打麦钓鱼,轻轻的揽平日子!李白入道时,他和杜甫参加了入道仪式,酩酊大醉的清醒之后,他离开了李白后去哥纾大夫那里去当幕僚,在坚守唐朝的领地时,哥纾大夫被杀,他逃出后重建军队,再次捍卫唐朝的国威,在那个混乱的时期,但他的心不乱,他知道如何带兵如何固守如何放手……最后,他放下军旅生涯,骑马带着诗集和自己的书童,去那个自己想去的地方!生命一层一层的推进中,高适一直在人生的自然中耕种自己与自己的梦想!李白遇难时,处于对李白的考虑,他把搭救李白的事托付给郭子仪,他为人处事的谨慎又与对朋友的情谊再一次打动世人!高适的诗或许没有李白的成就高,但是他除了诗,身后还有许多值得回眸的东西!
诗在,长安就在!……不管谁,我们似乎都不能超越生活,只能沿着生活的自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