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梦,种在书里。
少时,家贫。看的书全是二哥淘换来的,就锁在他那个绿铁皮大箱子里。拥有了一大箱子书,二哥象君王,而我连个大臣都算不上,只是个小丫头而已。也越发地对那些书充满神往。他看罢的书赏我,我竟欢喜不尽。书里那些个小小的文字象小妖一样,牵着我的神,拽着我的心,欲罢不能,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偷偷在被窝里一看就是半夜,大人喊关灯,灯是关了,心还在书里,梦也在书里。
我爱读书,读书让我知孝懂礼。
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家务活儿我们兄妹都有分工。有时为了看二哥新借来的书,就帮他干家务,央求能早些看那本书。这还不过瘾,就悄悄偷了二哥藏在被褥下面的书箱钥匙,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他的书看了个遍。看着二哥仍然“君临天下”般开箱、理书、锁箱,我的心里都乐翻了天。恐怕那时连自己的魂都钻进了书里,小小的心儿在《西游记》、《大刀记》、《矿山风云》、《小英雄雨来》、《红岩》、《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红楼梦》等等这些大小书里,情绪饱满地飞翔,舞蹈着,生命时空在我还不很畅利的阅读中,无限延长,无限拓展,呈现出斑斓瑰丽的梦幻色彩。
那天捧着一本厚厚的书正看得入迷,被回家的二哥发现了,劈手抢走。我象被摘了心一样,痛苦万分,哭喊起来。后来还是父亲说:你当哥哥,妹妹爱看,就让给她看!二哥不服气地把书给了我,重重地叮嘱:千万别弄脏,别弄坏。我边抹眼泪,边连连点头,死死把书抱在胸前,绽开满脸泪花,笑了。
近乎于痴迷的阅读,促我的心智过早成熟了,能把任何事情做得有条理,且专注。有时,碰到难解的题,我就先干家务开动脑筋,然后再去做题就迎刃而解。我把学习、干家务和课外阅读都安排了合理又充足的时间。当然,能帮着爹妈多做家务活儿,也让我一颗小小的心儿快乐无比。然后又会象小鸟一样在书的浩瀚天空里,尽情飞翔。
晚上,坐在煤油灯下,给劳作了一天的父兄们念竖排版的《西游记》,尽管我念得嗑嗑巴巴,可是父亲和哥哥还是听得有味,笑得开心。日常中,我会给生病的妈妈铺炕叠被,梳头洗脚,用热毛巾熨烫妈妈一连数天打针打成硬块的屁股。礼拜天,妈妈精神好时,我要读上一段新看的书,妈妈听我念书时那爱怜期待的眼神,让我浑身充满求知的力量和连绵的爱意。可究竟还是因为缺医少药,家境贫困,我不到10岁,就永远没有了妈妈的疼爱。妈妈走了,走时那样年轻,那样不甘,那天的雪花洒满我的心,让我的梦有了血的浓度和色彩。以至于在我以后的人生路上,我常把好多人都当做心理上的妈妈。她们有我小学的班主任女老师,有文学路上的冰心、梅洁、铁凝、敬一丹……因为我总能从她们的眼角眉梢看到妈妈的影子,从她们美丽的文字中感受到爱的光辉。
我爱读书,读书让我励志感恩。
十来岁的孩子用稚嫩的肩膀,担负起了一条沉重的家庭重担。我是家里的长女,我得替父亲分忧呀。我用小手缝补浆洗着一家人的衣裳、被褥,所有的家务事干得有条不紊,另外还养了一头猪,十几只鸡和一只羊。有时,为了看书,就会忘了好多活儿,让猪、鸡挨饿。我还到前院邻居家的水井去挑水,那一段路真长,我挑着两大半桶水,走得太吃力了。水洒一路,到家也剩不多了。可童年带给我的还是快乐多,因为有书跟我作伴,书里那些由文字变成的小妖们把我带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迷人乐园,让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忘掉了所有的烦恼。
上高中了,依然改不了爱读书的毛病。书里的文字早已以其巨大的魔力,俘获了我全部的思想。那天,父亲见我又在看书,就告诉我说我同族的一位曾祖,就是能著书立说的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方志学家李泰棻,著有闻名于世的《西洋大历史》等多部著作。这不啻于醍醐灌顶,让我从小种在书里的那个梦,刹那间吐芽。“著书立说”也许是父亲无意间种在我身上的一个梦吧。我的作文成了高中所有年级的范文,我成了老师们称赞的优秀生。所以,我想说,逆境对于人生不全是坏事。
在阅读过的那些书中,我明白了事理,明辨了时非,懂得了爱憎和善美,也磨砺了意志。良好的读书功底,使我拥有了特殊的自学能力,历尽艰辛,最终一举攻克了大学中方系的全部课程,使我的梦想空间更加辽阔深远,意味缠绵。
当我走上文联工作岗位后,我的梦想突然插上翅膀,御风而行,向九万里高空,向着宇宙大千……
如果能把所有看过的文字,经过消化吸收,融入生活,再汇入心田,然后从心中流向笔端,再形成新的文字,这样的过程该是多么美好又奇妙呀。我这样想,又这样尝试不止。于是,才有了我的小说处女作《桃花潭》,(1989年发表于《女子文学》),当然我永远感恩为我耗费心血、几番审改稿的曹云华、萧振荣、王贵钧、刘章等老师;我也忘不了文学路上一直支持我,为我审稿、改稿并亲笔回信的张国明、李延青、何玉茹、胡学文等老师。如此,才有了我散文集《春天的风铃》、小说集《雨季》的先后出版。2001年,我荣幸地加入了河北省作家协会,在领略文字变铅字的美妙瞬间,亦深刻感受到作家长久的责任与担当。
书中的梦,终于含苞带露,绽放笑靥。可是我的妈妈,却再也看不到这些文字了。我唯有以文字来怀念妈妈。而对于父亲,我会每个礼拜天都回去看他,尽我的能力,让父亲生活得好些。即使如此,作为子女,我们永远也难也报答父母于我们养育之恩情于万一呀!
乡愁是艺术创作灵感之原点。每次文思枯竭时,只要回到家乡的土地上,就会情思涌动,滔滔不绝。每次对自己所要描写的生活生产细节、动植物名称和用途把握不准时,都要回老家向父亲请教,而后豁然开朗。当然,每有文章见于报刊,我都不忘回家给父亲带上,父亲戴上花镜,仔细看完,我再聆听父亲的褒贬。那温暖明亮的阳光,那舒适宽敞的火炕,还有盘腿坐在炕上的父亲,以及他委婉慈祥的话语,一直温暖着我文学生命的四季。现在回忆起,那样的日子竟然成了我最奢侈的享受。因为父亲在我赴京求学的时候,遽然离我远去。失去父亲的痛苦彻底击垮了我,我无法自拔,真的,我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呀。就在这时,我见到了高占祥部长,一位我无限敬重的文化长者。高部长和霭地对我说:志平,别难过,以后我就是你的父亲!这亲切的话语象一股巨大的暖流,一下子融化了我冰冻的血脉。捧着高部长送我的一大摞他的著作,我幸福地泪如泉涌……
书,是我生命的至宝。读书,是我最快乐的生命存在方式。
现在,我也同好多人一样拥有自己宽敞明亮的书房,和很多的书。然而,我发现,现在却有好多人都在抱怨没时间看书。是真没时间吗?还是心里已经装了太多其它的东西?
我依然爱读书。读书,我冬不知严寒,夏不知酷暑,唯有四时好景常伴。读书让我的梦想,从书中,一页一页,开出花来。
真正的爱书人,会透过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经典书籍,清楚感悟到源自于生活,源自于历史的那条奔腾不息、蓬勃昂扬的文化血脉,千万年滋养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浸润和影响着每一个国民,蕴积起推动社会前进的磅礴力量,而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从中华民族五千年或更久远的诗词歌赋、绘画音乐、戏曲舞蹈、宗教哲学、书法篆刻、园林建筑和民俗风情中,我们领略到了气势磅礴的艺术魅力。生于这样伟大的国度,才让我们有幸识得真草隶篆的风采,感受兰亭集序、自序帖、千字文、寒食帖的神韵;从点、线、面到墨色的浓淡,从岩画、壁画、水墨丹青里,让生命融入自然,精神有了高度;从京剧、昆曲、黄梅戏中,从四大名旦,聆听到艺术的心语;还有王羲之、苏东坡、怀素、毛泽东;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徐悲鸿,等等等等……这些艺术生命早已融化进长江黄河,耸立于长城泰山,与中华文化同在。
“书犹药也,善读能医愚。”
读书,让文化以这样温暖的形式,浸润于我们的血液和骨髓中,长期不懈,滋养福泽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又在灵魂深处,让每一个梦想,菩提花开……
(注:本文荣获河北省第四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