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在了,乡情还在,没减且更加浓烈。退休前,我常独自回老家去,在老家转转再随即返回。现在不行了,有孙女羁绊,身不由己啦!但思乡是解不开的情结,想一想,忆一忆老家的人和事是每天都会出现的情景。
今天,我正拿着手机翻来倒去地刷朋友圈,闺蜜的微信来了,“你隔壁的君芝姐想邀请你加入‘发小群’,你愿意吗?”
“愿意,当然愿意。我正在想她咧,从她考学出去到现在,我们有四十一年没见了,上次回老家碰到她大姐,我还问过的,就是没机会见到她。”
瞬间联系上了,虽是隔着手机屏幕,但亲切温馨的感觉依然扑面而来。君芝姐比我大两岁,我们在家都排行老幺。她大哥的儿子小文和我是同班同学。她父母比我父母也是分别大两岁,两家人非常要好。虽然中间隔着我伯父家,但我们两家来往很密切。
君芝姐一家颜值极高,特别是她的祖父,鹤发童颜,仿若天人。她的大嫂,我们称呼安秀姐,和我大姐同岁,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行事说话很得体,是我母亲心中的偶像,是我们几姐妹的模范,榜样!母亲常教育我们几姐妹,“你看人家安秀姐说话不紧不慢,走路平视前方,不卑不亢……”。我从记事起,就觉得她们家的人,个个高贵典雅,她们的家就是我心中的圣地。
她祖父是老裁缝师傅,健在时,曾教我二姐学做缝纫。我很小,赖在那儿旁听。关于缝纫机的保养,说得言简意赅。我至今都记得“缝纫机一定要经常加油,你记不住是哪些地方该加油,就用手把缝纫机的轮子转动几下,看机头哪里在动,就在哪里滴一两滴油”。
恢复高考时,君芝姐和她三哥一起考学出去了。两年后,我和她侄儿子同一届考学出去了。我们分别在不同的学校,在不同的城市,很难见面。和他们家的人也很少见面,偶尔几次见面,都成永恒,在我心中铭刻。
我读师范时,她的父亲,我称呼王伯。一次出公差,找到了我的学校,找到我的寝室。告诉我,他落住的宾馆,让我有什么事,有什么困难,尽管对他讲,他会帮助我的。临走,硬要给我十元钱,我说不需要。他很和蔼地对我说:“不要紧的,我去君芝姐那儿,也给她钱。我去小文的学校,也给小文钱,你也是一样的,你拿着吧!”
我很感激,君芝姐是他女儿,小文是他长孙,我只是一个邻居,他能同等对待,我真的觉得她家人太重情了。但我还是面带难色,王伯又说:“这样吧,你先拿着,我回去了对你爸妈讲,让他们还给我十元钱。这样可以吧?”王伯这样说了,我才从他手上接过了钱。因为,在当时,好多同学一学期的花费也只有十元钱,甚至还没有十元钱。
遗憾的是,那次以后,我再没有见到过她父亲,只能从父母口中了解一点,由父母转达我对王伯的感谢。
我师范毕业十年后,在街上邂逅了小文,他让我去广州深圳那边。我说我不敢,他说“以你的能力,绝对没问题。就算你确实不行,别人不聘用你,也不会让你难堪。越是层次高的人,越是尊重人,越是给你足够的自尊。”
今天,君芝姐一句“你过的好就好”,再次让我感动。“乡亲好,如金宝”。我又想起小时候,母亲走亲戚没来得及赶回家,邻居刘婶叫我过去吃晚饭。我象征性地吃了一点点,刘婶看出了我的顾虑,对我说:“你妈跟我讲了的,说今天回家晚,给了一碗米让我帮你做晚饭的。锅里还有饭,你一定要吃饱。”我才又去盛了一碗饭,吃饱了肚子。后来才知道,母亲根本没估计到会意外晚回家,刘婶也是无意发现了我一个人在家的。
在家乡生活的时间不长,但左邻右舍留给我的情义却如流水般长长绵绵!父母已不在人世,左邻右舍也搬离老屋,但老家,乡情留给我的记忆不会离我而去!没有了爹娘,地方还在,老家是我永远想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