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结婚前,母亲生病了,准婆母来看望母亲。她们在聊天,我和准老公在旁边作陪。
我没关注她们在讲什么,只是隐约听到母亲说出来“派击所”这个词,准婆母立即给母亲纠正“会计所。伯妈,是‘会计所’,不是‘派计所’”。我云里雾里,不知她们在说什么。
送走准婆母后,准老公笑着说:“还是你妈聪明些,觉得派出所就是出击抓坏人的,名字应该叫‘派击所’。我妈肯定是想到我二哥是会计,就觉得是‘会计所’,还在那里纠正,其实自己错得还厉害一些!”他这么一说,我更晕了,特意骑自行车跑去派出所门前看了一眼,才知道是“派出所”!
之后,我特意告诉母亲,“那是‘派出所’,不是‘派击所’,也不是‘会计所’”。母亲笑着,若有所思的样子,然后给我讲“说话一定要先思考,再出口”的道理。
她讲了很多事例,比如:她刚过门时,父亲的姐姐还没有出嫁,他们生活在一起。母亲进门的第二天清早,姑妈去母亲的房间叫母亲“你先去洗漱!”
母亲是排湖岸边的康家台人,相对于郭河街上的父亲家,她的娘家住在乡村湖底,相对于姑妈,她属于乡下姑娘。她没听说过“洗漱”这个词,也不便问姑妈,怕姑妈笑话她是个乡巴佬。稍微迟疑了一秒钟,她对姑妈说:“您先洗漱吧!”
然后,她看到姑妈去洗脸、漱口,明白了“洗漱”就是洗脸,梳头,漱口,刷牙。末了,她小结说:“洗脸漱口,谁不会呀?她偏偏用那个说法。如果我直接问她,她肯定更加瞧不起我。”
她还讲到,一个新女婿过门闹的一个大笑话。说是一个女婿,头一次“走丈母”(方言,表示去岳父家拜见岳父母),岳父家对他礼数周全,在用餐就坐时,大家让他坐上席,他推让。大家说:“应该的,应该的,您是娇客。理应归您坐。”新女婿不知“娇客”的特定含义,谦虚地说:“您们坐,您们坐。一是娇客都是娇客。”弄得场面很尴尬。
她告诫我,说话做事一定要想情理,特别是碰到不懂的生僻词,要思考一下,不能不用脑子就随口“打呜哇”。
父亲也常要我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多跟着能干的人实践。他总给我讲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如何有智慧,如何巧妙解决遇到的困难。父亲总认为每个人都有很了不起的地方,要求我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特别是要求我要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不耻下问;懂得一些知识了不能骄傲,不懂的问题要会学习,但不需要自卑。他给我讲过很多求学要虚心,断案要明理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陆大人架船的故事。
话说陆大人辞官后,在家乡摆渡船。有一天,碰到一个去赶考的后生,自恃才高,目中无人。陆大人就想教训一下这个年轻的书生,故意摆出一脸目不识丁的样子,请求后生帮忙记录自己的一首短诗。
后生很热心,很爽快地答应了陆大人的请求,摊开纸笔,准备录写。第一句是:“一副舟”。后生说“嗯,下一句?”但没有动笔。
陆大人又来一句:“水面游”。
他看书生还是没有动笔,就接着说:“两把柄”。
书生嘴里应着“嗯嗯嗯”,手却没有动。当听到最后一句“上扬州”时,知道自己眼前的摇橹人非一般船夫,也觉察到了自己的学识浅薄,骄傲自轻!他立马“扑通”一声跪在陆大人面前,诚心实意地向陆大人请教。
陆大人在他的再三请求下,写出了自己编排的八个生僻字:“、,、,、,、 ”。
后来,我想知道那些生僻字究竟是怎么写的,查了很多资料,确实查不到。现在,我发现这个故事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已经被改动过了。
我看到的版本是:
“Gá gā一小舟,Pāng páng水上游。Zì gá一声响,Tì tuò到扬州。”
人物也不是陆大人而是著名画家郑板桥。说是当年郑板桥搭一位曹姓人的船到扬州,曹刁难,要其作诗。作诗本来难不倒郑板桥的,历史上著名的才子呀!郑板桥知道‘曹刁难’的小心思,顺势提出一个条件,就是郑板桥作诗,曹自己记录,曹只得答应。于是郑板桥就用当地方言,作了一首诗:Gá gā一小舟,Pāng páng水上游。Zì gá一声响,Tì tuò到扬州。
结果郑板桥吟诗毕,曹却写不出来。曹只得甘拜下风,虚心请教。郑板桥便根据意境编造了八个字,全诗记录为:
看到这首诗里面的几个生僻字,《辞海》里仍然没有,百度自然搜索不到。虽然这个故事可以搜寻到,但我已无从查证,父亲讲给我听的版本是传讲过程中无意的岔误,还是父亲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我们本地方言有意地改版创编的呢?
这个已经不重要了,父亲的意思我已明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活到老,学到老……”我已理解他常诠释的这些观点。我也有不断学习的兴趣,只是有时候的生僻词、生僻语确实很难理解与传讲。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中午,我正和一家人围坐着餐桌在吃饭,看到一只公鸡欺负一只母鸡。另一只公鸡跑来了,赶跑前一只公鸡后,它又去欺负那只母鸡。我很气愤地说:“那只公鸡不许别人打母鸡,它又去打那只母鸡了!”
父母相视望一眼都没有接我话茬,我也没再说下去。但父母相视而望的表情,让我感觉到他们有不愿对我说明的答案。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直接对我讲清楚,也不好再问了。
师范时,我看到一篇小说,讲的是,江青和张春桥在房间跳舞,是裸体舞。被一个警卫撞见,警卫立马掩门退出。并沮丧地告诉她最要好的同事,说自己可能活不成了。几天之后,这个警卫真的死了,她的父母接到的丧讯是“事故,公伤。烈士。”她父母不理解和平年代为什么有牺牲,但不敢问任何人。我似乎有一些明白“裸体舞”的意思,但不确定,也不便问别人。
儿子的童年,他也问过我这类问题,我说:“我也不大明白,你去看百科全书吧!”他看了《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之后,他再没问过我类似的问题了。等到孙女问我这些问题时,我终于找到一个词:“拥抱”。
我告诉她:“那不是打架,是拥抱。打架是讨厌对方,拥抱是喜欢对方。”
孙女非常开心地接着问:“你非常非常爱我,就常拥抱我,对吗?”
我说:“对。”
我知道她说的“拥抱”,和她所看到的“拥抱”是有区别的,我也知道“拥抱”不能完全代表那种情形的“打架”和“裸体舞”,但从感情色彩上讲,我觉得“拥抱”是最好的表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