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宪凤的头像

万宪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13
分享

故事数学

我能喜欢上数学,完全归功于我的母亲。因为母亲觉得我长得丑,而且身材瘦小,如果不聪明就会抓不住饭碗,就会被饿死。所以,她常教育我要学聪明点儿!

她常说:“有力的吃力,有智的吃智。你个子小,就要比别人聪明,不然,哪来的饭吃?”她常给我讲“聪明媳妇”的故事,也讲过“无言巧谏做皇后”的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她讲的《聪明的三媳妇》:

说是有一户人家,家境殷实,三个儿子都结婚娶了媳妇。公公觉得三媳妇最聪明,有意让三媳妇当家。但公公又担心大媳妇和二媳妇不服气,怎么办呢?

公公想了一个办法,他要考一考三个儿媳,让她们自己看看谁最聪明。

公公喊来三个儿媳,对她们说:“我年纪大了,没精力当家管事了,你们谁愿意当家管事,就要能吃苦耐劳,把这个家管理好。这几天,你们先回娘家休息几天,考虑一下如何当好这个家,想好了回来告诉我。我再根据你们的想法决定谁来当家。大媳妇,你回娘家住三五天就回来;二媳妇,你回娘家住七八天吧;三媳妇,你回娘家住半个月了再回来。为了公平起见,你们三个必须同时出门往娘家去,同时从娘家回来进门回房;还必须按我说的天数,各自在娘家既不能多住一天,也不能少住一天。谁违反了这两条,家法伺候,更不可能当家管事了。”

公公说完就进自己房间了。三个儿媳听后,心情各异。

大媳妇起先很开心,觉得公公还知道体谅儿媳,给安排“探亲”假,还给自己安排了几天的时间,可以在娘家好好住几天了。当听到后面的“二媳妇”“七八天”、“三媳妇”“半个月”时就不高兴了,这长幼有别是这样的区别啊,也太不公正了,这不是明摆着偏袒小的吗?再听到“必须同时出门”、“同时进门回房”时就犯难了,这不是刁难人吗?明摆着整治我啊!我怎么能与她们同时去同时回来呢?

二媳妇更不知所措,不知道是与大嫂同时回来正确,还是与三嫂同时回来合适,相差的天数在哪里住?

只有三媳妇心情平静地收拾东西,准备出门回娘家了。大媳妇和二媳妇只好赶紧收拾衣物,紧跟三媳妇出门去。路上大嫂和二嫂都说公公偏心,给三嫂的时间最长;同时她们也不理解三媳妇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不担心不能与大嫂二嫂同时往返而发愁?

三媳妇故意半遮半掩地说:“公公说得很清楚了,你们在愁什么?”

大嫂二嫂只好甘拜下风地央求三嫂:“我们究竟在娘家住几天才能保证同时回来啊?”

三媳妇说:“你们都在娘家住十五天,然后在这里等我。”

大嫂二嫂并不理解,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按照三嫂说的天数,都在娘家住了十五天。

十五天后,大嫂二嫂都已从娘家返回到达预约地。没一会儿,三嫂也到来,她们仨同时回屋向公公禀报。

公公却责问大嫂和二嫂:“你们为什么今天才回来?”

大嫂、二嫂只得如实说:“是三妹让我们今天回来的。”

公公又故意大声斥责三嫂:“你为什么让她们在娘家住这么久?”

三媳妇不慌不忙地回复道:“是您吩咐的呀。我正是按照您说的天数告知她们的。‘三五天’就是三个五天加起来是十五天;‘七八天’就是七天加八天也是十五天;半个月也是十五天。‘三五天’、‘七八天’和‘半个月’正好都是十五天,所以,我们按照您说的天数都在娘家住了十五天。”

公公又问大嫂:“你对‘当家’有什么想法?”大嫂心有余悸地说:“我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不能胜任。”

公公又问二媳妇同样的问题,二嫂也如大嫂一样觉得自己胜任不了这份差事。公公便很顺利地把当家管事的权力移交给了三媳妇。

三媳妇因为聪明,虽然年龄小却能当家管事,不仅有公公婆婆的赏赐,也得到了大嫂、二嫂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再大一些,偶尔会听我哥讲一些古算趣题,至今还记得《韩信分油》:

一天中午,韩信骑马走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正在路边为分油发愁。这两个人有一只容量10斤(1斤=500克)的油篓,里面装满了油;还有一只空的瓦罐(容量7斤)和一只空的葫芦(容量3斤)。他们想把这十斤油平均分给两个人,各得五斤油,但没有秤。

韩信骑在马上,听说了情况以后,只说了一句:“葫芦归罐罐归篓。”说完,打马就走。

两个人按照韩信的办法倒来倒去,果然把油平均分成两份。每人5斤,高高兴兴地各自回家去。

有没有比韩信更少的操作步骤呢?

我想了半天,终于想到“罐入葫芦再归篓”比“葫芦归罐罐归篓”少一个步骤,当时觉得特别骄傲。

小学三年级时,全公社统考,一道数学题只有我一个人做对了,更让我对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高中一年级,有一次数学竞赛,其中一题是“百鱼百斤黑白青,黑鱼一条重一斤;白鱼一条重一两(16两制),青鱼一条重十斤。问各有多少黑白青?”当时没人做出来。评讲试卷,老师讲这道题时,讲一半卡住了,请另一位吴老师(人称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讲,讲得脸通红,我们也没有听清楚。事后,我去找我叔叔(老牌大学生)问这一题,叔叔写了满满5张材料纸。不用“不定方程”,就用中国的古算术,很简单就可以求出白鱼48条,青鱼5条,黑鱼47条。也是这一次,我在叔叔的书架上看到了一本《古算趣味》!

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数学书编的像小说或者童话一样,让读者一看就懂,一看就上瘾,一拿书就爱不释手呢?

我觉得是能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