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枚青苔的头像

一枚青苔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15
分享

深秋,走进青苔关

早起,空气中弥漫出薄雾。菜园里,青碧碧的一片,新长出来的小耳朵一般的菜叶,像是在倾听什么。叶子上的水珠似乎要掉下来,我忍不住用手去摸了一把,冰凉冰凉的,倏地让我想起,秋已深了。

站在青苔关跟前,依稀可见她朦胧的峰峦身影,静谧的躺在那里。雾蔼由近及远,一层一层地模糊了山林,视线能及之处成了一抹淡淡的墨。

早起的人们,不自觉地进入了我的视线。远处,勤劳的老农在田间,用锄头翻动着久远而永恒的文明。近处,薄烟里走出母亲送孩子上学的身影。随着“咯——咯咯” 此起彼伏的鸡鸣声,惊醒了睡梦中的青苔关。

睡眼惺松的青苔关顿时有了生气。薄纱被轻轻揭开,露出明镜一样的眸和她清秀的面庞。这个养在大山里的村姑,没有惊艳绝伦的颜容和华丽富贵的外衣,有的只是那连绵起伏,简洁自然,宁静收敛之美。山势不险,一座与一座过渡得那么自然,犹如睡美人的青丝,隐约可见在晨风中飘动;山路不宽,但足以排列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涓涓山泉,在万籁俱寂的幽谷中蜿蜒行走,轻歌慢舞……青苔关的眼角眉梢渐次分明而灵动起来。

如果说天堂寨、薄刀峰是大别山罗田这块土地上的大家闺秀,雍容华贵,那么青苔关就是深藏于原生古林中的小家碧玉,朴素清丽。

青苔关的美,美在它的温柔与洁净,如果走近它,不经意间便连同自身也融化了。

站在秋风里,眺望青苔关,蓝天白云,落叶纷飞,漫山红叶随风轻轻摇曳。菊花正开得浓烈,银杏也开始变黄,零散的柿子树上,红彤彤的柿子挂满了树枝。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农民收获天麻、茯苓的热闹场景,忙了一年的人们,脸上露出着内心压仰不住的丰收喜悦。

枯荷布满的小池塘中,荷叶风骨铮铮。院落里,那些被秋露打湿的喇叭花,虽香气不似夏日时的芬芳,却全然不顾秋的薄凉,开的恣意而灿烂。路边的狗尾草是我最喜欢的植物,抽一根在手,时时散发出一阵枯草的清香。狗尾草有了些与平日不一样的气象,叶子慢慢蜷缩起来,草茎露出,骨子里带着一股自有的傲骨,它们亭亭独立卓尔不群的姿态,即便是在萧索寂然的冬天,也觉得好看。桂花在一场秋雨中,落满地面。折了几枝插瓶,注水。桂花的香味很淡,但它深碧色的叶子,配着金黄的花色,透明的清水,宛若茶几上的一幅画。

青苔关位于鄂皖交界处,因其关口城墙与城门长满青苔而得名。以寨高关古隘峻而著称,地势险要,前有高耸入云的笔架山,后是巍然屹立的月亮寨,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向为吴头楚尾的重要军事关隘。据历史记载,三国时期陆逊追曹、解放战争年代刘邓大军均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门四学士之一,时任黄州通判的张耒慕名游览位于青苔关下的江淮名刹广化寺时,四周幽美的景象,令他诗兴大发,欣然写下了著名诗篇《广化寺遇雨》:“浮云蔽高峰,台殿延晚色。风声转谷豪,雨脚射山白。东楼瞰虚明,龙甲排松柏。萧森异人境,坐视动神魄。撞钟寺门掩,晚霁尚残滴。相携下山去,尘静马无迹。归来解鞍歇,新月如破壁。但恐桃花源,回舟已青碧。”

文人的心,多是千丝万缕的。稍有一点微小的心动,就能牵动全身的神经。诗人用简约淡雅的语言,描绘出了青苔关一幅优美而恬静的图景。

风从古关的谷口逶迤而来,一路风尘,一路沧桑。在青苔关的悲喜里,藏着一弯明月,藏着瓣瓣落红的凄美,藏着淡淡雨痕的寂凉。她用一种低调诠释着岁月不奢华艳丽,却又有一种无法企及的深邃,淡淡散发着醇香。在深秋时节里,我只想凡情可猜,在她的怀抱里与秋俱老,与其同好。

青苔关的深秋,五彩缤纷清丽脱俗,青苔关的韵味与灵魂,值得用心灵去细细的品味。走进青苔关,就会让人悟出真谛:只要你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和勤劳的双手,我们的生活可以更美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