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秀花的头像

肖秀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29
分享

那年那月那情怀

那年 那事 那情怀

       作者|肖秀花

对东北煤城矿山朴实而深厚的感情,缘于我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七零后,那里太多太多的成长记忆,已然铭刻心底、融入血脉, 随着年岁的增长,愈发回味悠长……

年 味 儿

关于过年,始终是每个人心目中的“朱砂痣”亦或是火辣辣期盼的好光景,然新年的情趣和滋味年年又不尽相同。

新年“过油”一词儿,在粮油物品丰富的今天,似乎已被人们淡忘了。而这在前些年,绝对是每家每户的大事。小时候,一到腊月二十八、九,父母就开始张罗新年的“过油”,全家一年积攒的豆油、面粉和平常很稀缺的白糖、红糖、大枣、红豆馅都拿了出来。滚烫的油锅,全家人齐动手,制作出来的形状各异的麻花、油炸糕、套环、干果、丸子……。在油烟弥漫的厨房里,油炸面粉的香味和全家人的欢声笑语,将迎接新年的喜悦和幸福心情释放蔓延到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以至于多年以后,一闻到街巷炸油条、麻花的油锅飘出的油炸香味,就会涌起对那年那月的新年过油的回忆和对新年期盼的心境。而如今呢?面对品种繁多、花样翻新的各类油炸美食,又有几家有兴致搬出尘封许久的油锅和面板,自己亲自动手去费心劳神的“过油”呢?却做出了油炸食品,早被营养学家归到“亚健康食品”中去,多吃不宜。于是,新年“过油”一词的逐渐消失,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了。都说现在的新年年味淡了,我们又何尝不应该从另一角度来看,这是社会在进步,生活水平在大幅度提高的标志呢?

冻梨、冻柿子、冻冰棍、冻干果…….。这些曾几何时一想起来就直流“口水”的美味,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想起当年,象冻梨、冻柿子这样的美食,只有在新年里,才能品尝到。那冻梨真是好吃啊!甘甜、爽口、像雪一样在舌尖上融化,久久不舍得咽下去,即便只剩梨核,仍在嘴里含着,迟迟不舍得扔掉。还有那冰棍儿,为了能在新年那几天吃上冰棍厂特制的“迎春冰棍”,我和姐姐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就开始在冰棍厂门前排队,有时要排上三四天,才能买到。那“迎春冰棍”真甜啊!咬上一口,软软的、滑滑的,甜得舌尖有些战栗,冰得喉咙似乎麻木。多少年过去了,我也试着从那些精美的奶油冰淇淋中找回那种感觉,但总是以失败告终。曾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舌尖上的初恋》,文中大致是说,那时我们的味蕾卑微而热烈,让最初虏获我们舌尖味觉的美食,长久留有余香。就像是初恋,那时我们的情感世界空白无痕,即便你最初遇到的那个人不是最好的,但依然可能对你影响最深,甚至一生都会保存着那份美好和战栗……。

宝贝儿子每年过年都会从奶奶、姥姥等长辈那儿得到不菲的压岁钱。握着这些百元钞票,我都会煞有其事的“郑重”地告诉儿子:“妈妈替宝宝存着,等宝宝长大了用”。儿子也会拍拍胖墩墩的小手,蛮认真的对我说:“妈妈放好了,可别把宝宝的钱弄丢了”。看着儿子可爱的样子,我每次都会忍俊不止。儿子,在他天真无邪的纯净心灵深处,始终存在着对自己压岁钱支配权的期待。而之于我,面对已经不是小数目的压岁钱,理所当然的打入到了孩子未来培养教育的开销预算中去了。是啊,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的压岁钱也是水涨船高。但是,又有几个家长能放心的将本属于孩子的“高额压岁钱”,让孩子自由去支配呢?不由的,又使我勾起了关于压岁钱的儿时珍贵记忆。每到年三十,吃过年夜饺子,我们这些孩子们总是怀着美好的期待甜甜入睡。因为我们知道,一觉醒来,新年暖暖的阳光已经照到了脸庞,也将每个孩子枕边用红纸精心打成卷的新年“压岁钱”映衬的格外喜庆、诱人。细心的母亲,将一元的压岁钱,早早就换成崭新的一分“钢蹦”组合,再用红纸打成卷,每个卷上都写上我们的名字。因为父母知道,这看似不多的压岁钱,对于我们来说,绝对是如珍似宝。譬如:比我稍大的哥哥姐姐们,就可以聚在一起打扑克,你赢一分,他输两分,在欢声笑语和输赢算帐中,将新年的滋味调浓、调热烈。而我则会把属于我的压岁钱小心翼翼地放到父亲亲手为我制作的木猪储钱罐里,宝贝似的抱在怀里,成为向小伙伴们炫耀的资本。新年过后,这些压岁钱就理所当然的成了我们各自的“小份子”,用于日常的买本、买笔,甚至是买些糖果解谗之资……。

大 件 儿

70年代末期,三四岁的我,正处于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和期翼的年龄。那时候,每天晚上七点半准时开始的“小说连续广播”,绝对是我一天当中最充满期待的“半小时幸福时光”。全家人坐在炕上,将“神奇”的小小半导体围在中间,津津有味的听刘兰芳亦或单田芳......播讲的《杨家将》《隋唐演义》亦或是《白眉大侠》......。每每这时,小小的我都会舒服的躺在热烘烘的炕头,枕着奶奶的腿,思绪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起伏而波动,完全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小小遐想世界中去了......。那时候,能够给全家人带来娱乐和快乐的“半导体”绝对是家里的“大件儿”,一旦出现故障,会受大全家人的高度关注,而我则会象个小尾巴似的跟在爸爸后面,一遍遍询问着什么时候能修好,一遍遍絮叨着小说广播听不到了可咋办......

撼动“半导体”在我心目中重要地位的事件,是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落户到邻居小玲家。那时,电视节目靠电视天线接收,顶多能够收到三、四个频道,遇到刮风下雨 的天气,电视效果就不好,需要不断调转电视上面的两根天线。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电视节目的期盼和热衷。每天晚饭都以最快的速度吃完,撂下碗筷亦或拿着一块干粮,就往小玲家跑,以期望能够占到一个好位置,美美的过把“电视瘾”......

直到1985年,家里的生活条件逐渐好起来。父母商量着家里也应该买台电视了,免得孩子们黑灯瞎火的总往邻居家跑,也影响人家的正常生活。父亲和哥哥上市区商店买电视的那天,也是我最繁忙、忐忑、企盼的一天。一大早,我就将家里要买电视的消息,告诉了街坊四邻所有的小伙伴,并邀请他们晚上到我家看电视。等啊盼啊,直到天色已放黑的时候,父亲和哥哥将一台木头外壳、20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抬回了家。父亲说,商店售货员是大伯的同学,建议要买就买一步到位的吧,买个带色的,屏幕也大,价格呢---1300块。1300块!母亲一听心疼的直叹气,埋怨爸爸这么大的事,怎么不回来和家里人商量商量,本来就想买个四五百块钱的黑白电视,这可好,买个这么贵的,家里今后的开销可从那出啊......

父亲的解释,母亲的叹气,对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家居然买了一台20英寸的大电视,而且还是带色的。简直是“天字号”的大喜事!记得那时正在热播港台剧《霍元甲》,看着电视里的人物穿得花花绿绿的,小伙伴们惊羡的表情,我的心里甭提有多美了。可是好景不长,没几天,这台彩色电视机的图像就变成黑白的了,接着图像效果开始不好,最后干脆是满屏幕的雪花点。这可愁坏了爸爸妈妈,家里省吃俭用添置的这个“大件儿”一下子成了摆设,心里堵得慌。后来,爸爸的一个同事提了个建议,可能是我家立的电视杆太矮了,大电视就应该配高电视杆!建议爸爸重新立一个高高的电视杆。立电视杆的场面至今我还记得:街坊邻居家的大伯、叔叔们都来帮忙,大家“一二三”喊着号子,将一根近五米高的电视杆立在我家的屋前,大家都说,一看这外面的电视杆,就知道家里的电视是大个的。还别说,重新立了电视杆,电视还真来图像信号了,虽然效果不太好,但也能够对付着看,有时调一调电视杆方向,电视效果还能好一些。因此,我家经常会出现:屋里有一帮人在调电视、等待看电视,屋外有一群人在调电视杆方向的场面......有时觉得很滑稽,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岁月如梭,转眼跨入了21世纪,也进入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无论是电视信号传输技术还是高科技电视产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说电视传输信号吧,自从有线电视、智能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后,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频道可以任选,电视效果、网络信号那是没说的,曾经几乎家家户户高低不齐林立的电视杆,彻底告别了人们的视野。再说电视机,从超平的、纯平的到等离子的、液晶的、家庭影院的,从40英寸到70多英寸,可根据家庭居住面积的宽窄而选择,关于“大件儿”一词也不再是它们的“标签”了……

 偶 像 儿

若岚是我的初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这是一位集才华、优雅于一身,且又个性率真、洒脱的女性。三十出头的年纪,简单干净的衣着,嘴角总是挂着一抹轻笑,轻灵飘逸中,浑身上下无不透出知识女性的成熟、幽然。那时候,若岚老师绝对是我们这群矿山煤海中自然“疯”长起来的“野”孩子们的偶像,没有之一!

听若岚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讲台上的老师声情并貌,神采飞扬,讲台下的学生凝神聚力,全情投入。就连平时几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同学,都被带动起来,频频举手发言。她无限深情地给我们讲朱自清的《背影》,她饱含激情、壮气豪迈的给我们朗诵高尔基的《海燕》,她亦略带伤感又娓娓道来的给我们点评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仅仅“阔绰”一词让我似乎看到了一个穿着灰布破长袍的老人,在鲁镇酒铺的柜台上“排”出三个铜板的场景…..。若枫老师的讲课不局限于课本以内的知识,古往今来的诗词佳句,她拈手即来,快意淋漓。她给我们讲李白的“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苏东坡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大江东去浪淘尽”………。每每讲解这些以天地为坐标,大气磅礴的古人诗词,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少男少女稚嫩的心是飞翔的,似乎有一种生命飞扬的感觉。她亦给我们讲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请,凄凄惨惨戚戚,咋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时的若岚老师眼睛晶莹,两颊微红,光洁的额头上几撮留海随风掠起的弧度,真的很美!

有了这样的语文老师,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对我来说无疑是受益非浅,影响深刻的,甚至促就了对文学始终不渝的偏爱。之后的二十几年间,与若岚老师是聚少离多,更多的是互不知晓,音信茫茫。蓦然惊觉,三十年光阴弹指已逝。红尘奔波,岁月打磨,俗事侵蚀,生活划割,当年风姿绰约的若岚老师应该到了花甲之年吧!

再见若岚老师是在一次小范围的“校友与恩师”联谊会上。此时的若岚老师,清清爽爽,沉静大气,满头略显沧桑的银丝,透出更多的是成熟韵味,一双曾经清澈明朗的眼睛,在几道鱼尾纹的映衬下,更显得睿智超然。三十年,迎来送往多少届学生,她却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在座每个人的名字,甚至一些细微、不易觉察的优缺点,她也能如述家珍,让我们感动莫名。若岚老师与学生们谈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看法,也谈自己的经历。三十年里,若枫老师工作有过很多次变动,生活有多许变故,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两个孩子目前还都在千里之外为谋生而打拼……。谈到这些,若岚老师很富有哲理也很坦然:日子无论是美好还是痛苦,只要经历过,都应该珍惜,因为这实实在在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若岚老师带头跳起了“探戈”,美丽的舞姿,优雅的风情,让我们的眼睛湿湿的,对曾经有些茫然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总之,若岚老师是我们那次聚会的主角,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让我感慨万千,感悟颇深……

昔年那一片片浓烈而鲜活的生命生活气息,能时不时在心田间倘佯的感觉,真好!

作者简介:肖秀花,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会组织宣教部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