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商佃刚的头像

商佃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09
分享

三姑的愿望

三姑小时候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长大后要学有所成,最好能当一名老师。

别看叫她三姑,她只比我大一岁,读小学时我俩同班。她颇有男子汉的豪爽和仗义,读书好,人缘也好,在班里无论男孩女孩都乐意和她一块学习玩耍。

三姑的父亲,也就是我的本家爷爷,当年是生产队长,为人耿直坦荡,公正无私,没白没黑的为社员们操心费力。他五个孩子,一儿四女。儿子是村里的电工,为人做事极像父亲,从年轻时就在家族和村民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四个姑娘中,唯有三姑她秉承了父亲凡事不甘落后的好强性格。

那时放了学,三姑和大多数孩子一样,都要干许许多多的家务活。挎着柳条筐提着镰刀,到山上打猪草拾柴禾是每天都要完成的“家庭作业”,有时三更半夜还得帮着大人推碾推磨,甚至天不放亮就要跟着大人到庄稼地里干活。三姑手脚麻利,干活从不偷懒耍滑。

三姑勤快,在家里忙活完了,还常到我们家帮忙。印象最深的是秋收时,来我们家帮着剥玉米。从地里运回来的棒子像小山一样堆放在院子里。全家老老少少齐动手,先将棒子干硬的外皮撕扯掉,剩下最里层三四片柔韧的,捋起来。然后,再用细绳编辫子一样把玉米编成长串,三四十个连着捋着编起来,就是一辫。三姑手快,我剥一个她能剥仨,每每这时,父亲总是心怀感激的夸赞三姑。三姑往往低头一笑,继续手里的伙计。一院棒子剥完,三姑顺带帮着辫好。父亲爬到木梯上,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挂到支起来的木架上,一个木架密密能挂上几十辫。等满院玉米离了地,墙头上,架子上,窗台上,前墙上,都是一辫一辫的玉米,整个院子金灿灿的很好看。过一段时间,坡里的农活渐渐少起来,木架子长辫上的玉米粒经过晾晒也干透了,就把玉米辫从木架上取下来,用家里能想到能找到的各种工具,像短木棒、螺丝刀等,将玉米粒从玉米棒子上剥离下来,除去杂尘之后倒进屋内的地瓮中贮存起来。

三姑心灵手巧,农闲闲人不闲手。她买了毛线织毛衣,选了玉米软皮编蒲团。我们家乡那里当年地下储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开采煤炭时要放炮炸开煤层和矸石层。放炮时用的一种又软又细的引线,在炮响过之后被炸成了一段一段,就都成了废品。放了学,我们常到煤场的矸石堆里捡拾煤块顺便也捡拾些细电线(也就是引线),用来编织一些好看且实用的物件,变废为宝。比如编逮蚂蚱用的拍子和装蝈蝈的笼子(秋天可是派上了大用场),编捞饺子用的笊篱(虽然那时一年吃不上几顿饺子),还有小筐子,小篮子什么的,大家的智慧真是无穷尽。后来有人就想到了编帘子。怎么做呢?先用一段段软软的细电线,扭成一个个细长的“8”字形,8字的腰是两根细线并在一起,两头留下8字的孔,连着的两个8字从腰间留的开口就如曲别针的挂钩,环环相扣,五颜六色按门的高度环接成一长串。将好多长串均匀细密地固定在长短适宜的长木条上(按照门的宽度做好),再把长木条固定到门框上,门帘子就算大功告成。这种帘子在当时挺时髦,不过制作起来很费功夫。我家人手少,编帘子时,三姑天天来帮忙,一大家人围坐在明亮的月光下,一边轻松地干活,一边开心地说笑,其乐融融。

三姑最大的遗憾就是初中毕业后没有再升学。其实这也不能怪她,那时候,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方面普遍要求不高,尤其是对女孩,一般能让她们上完初中就算是好的了,中途辍学的现象司空见惯,大多数家长都不会支持她们去考高中而是盼望他们早一点回家帮自己干活。虽然没有继续上学,但是三姑一直怀揣着美好的愿望,一有空,就喜欢看书学习。

到了婚嫁年龄,经人介绍,三姑与邻村的三姑夫结成了美满婚姻,三姑夫是木匠,人品好,技术精,勤快能干,吃苦耐劳。三姑孝敬公婆,勤俭持家,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大家庭经营的和谐幸福,左邻右舍无不称赞羡慕。两年后,他们有了儿子。

不蒸馒头争口气,决不能让我的遗憾留在孩子身上。三姑憋着一股劲,她把对孩子的企盼化作了对孩子极其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

三姑明白,最好的教育是时时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再就是,多看些家庭教育的书籍。三姑省吃俭用买了很多书,不仅不断满足着自己对读书的渴望,更让孩子从小养成了喜欢看书这一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三姑的精心呵护培育下,从小学到初中,儿子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上了高中,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主意,要想让他完全按家长的意愿来,已经困难重重。母子俩在许多认识上开始产生分歧,日积月累,矛盾自然出现。三姑对于大大小小的事情总是不放心,三番五次的嘱咐,不厌其烦地叮咛,儿子开始有些厌烦。

一天儿子又在抱怨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一上来三姑还不太在意,后来忍无可忍,她按下心里的气恼,语重心长地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好了好了,你根本不理解我们,你根本不知道我们有多累!”孩子早已怨气冲天,终于火山爆发。屋子里弥漫起浓浓的火药味。

“再苦再累,能比得上我和你爸干活累吗?”三姑来了气。

“这能比吗?你这是蛮不讲理啊!”孩子的气劲更大。

“今天我还就是不讲理了!”三姑一反平日常态,来了倔脾气。

“你若真有能耐,自己咋不考个高中试试。”孩子出言不逊。

针尖对麦芒,谁也不示弱。

三姑气得手打哆嗦,真想挥起拳头扑上去,眼泪顺着脸颊哗哗地淌下来。那天她饭也没吃,觉也没睡。

“当初父母没有在学习上要求我,爸爸是生产队长,整天不着家,满脑子想着生产队的事情,根本没有时间管我。妈妈不识字,啥事依着我。加上自己用功不够,才造成了我终生的遗憾。”三姑好几次想把憋在心里的话对孩子说,但是,她张了几次嘴,终于还是咽回去了,说这些有啥用!

一夜辗转,三姑有些后悔起来。是啊,现在的孩子也真是够苦够累的,或许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最后三姑服软,主动向儿子认错。

其实三姑的儿子十分懂事,也特别争气。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一直都是班里的佼佼者。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又先后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作为优秀毕业生留在北京工作。至此,三姑悬了十几年的心总算放下来,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和自豪的神情。

儿子结婚时,专门请初中时的班主任做证婚人。证婚人是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这时已经是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在婚礼上他激动地说:我为自己优秀的学生自豪,也为孩子的父母而骄傲。我真心的佩服家长,能教出这样的优秀的孩子,我为能担任证婚人感到无比荣幸……

三姑重情重义,无论是照顾年迈的公婆还是伺候生病的父母,她吃苦受累,毫无怨言,出钱出力,不遗余力。都说婆媳关系难处,三姑和自己儿媳妇的关系那是不一般的融洽。两人好的就跟母女一样,一块旅游,一块玩乐,现在她们三天两头视频聊天,说说笑笑,朋友一般。

前段时间在微信上和三姑聊起这几年外出旅行的事,话题一抛,竟引来三姑的兴致:

“……孩子念书,前些年没怎么出去,孩子从济南毕业那年,说,要毕业了,不知啥时才有时间回来,我领你们逛逛吧,就这样用三天时间,我们一家在济南周边玩了个遍。孩子考到北京以后,假期没空回来,请我们过去。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往外走,一家人一块旅行。再后来基本上是孩子从北京走,我们从家里走,到目的地汇合。上海,杭州,西塘,青岛,都是这样。去北戴河,天津,西藏,我们是先到北京,再从北京一块出发。那时,孩子经济挺紧张的,不过孩子说,爸妈,时间不等人啊,要是等我钱宽裕了说不定你们身体就跟不上了,别让我留遗憾!当时听了特别感动。2017年7月我们一家人有了趟西藏之行,孩子说这是他感到最骄傲的一次旅行,也是我们终生难忘的一次游走,现在想来还有点心潮澎湃。今年说是带我们到草原去,还在计划中……”

读着读着,我的眼圈渐渐湿润了,眼前渐渐模糊了。

最近,听说三姑受当地一所知名的民办幼儿园聘请,担任了一名幼儿园老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算随了她的心愿了。三姑特别喜欢孩子,我想她一定会干得很出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