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商佃刚的头像

商佃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07
分享

母亲是棵坚韧的大树

1

2022年农历十月初五清晨,苍空浮云淡淡,山野寒风萧萧,一辈子疼爱我们、呵护我们、牵挂我们的母亲,在亲人们撕心裂肺的痛哭声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一直想写些纪念文字,但每次提笔,情不能自已,总被不断涌出的泪水模糊了双眼,呆坐半天,时忆时泣,终不成文。前些年也曾写过几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后来感觉不甚满意。母亲的故事是可以写一本书的,我这些文章只是记录了她辛劳一生中一些零碎的片段而已。

母亲1939年腊月初一出生在鲁中山城博山的小店村,那正是兵荒马乱,灾祸频仍的年代。母亲出生时,外公和外婆已经生下了两个儿子,在以后的十几年间,他们又陆续生下了一个女儿,六个儿子。乡亲们开玩笑时都说外公和外婆是杨令公和佘老太君,其实他们可没有杨令公和佘老太君的本事,他们都是地里刨食的农民。外公五短身材,仁厚敦实。外婆贤惠精干,勤俭持家。不过现在想想,他们也确实是有大“本事”的人。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中,他们靠着了不起的“本事”艰难地撑起了一个大家。一大家子人,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都叫人伤脑筋,光是解决吃饭问题,就够困难的。等儿女们逐渐长大成人了,还要操持着给他们盖房子,找对象,定亲结婚,这也真是不一般的“本事”啊!

母亲三四岁时,家乡闹灾荒,外婆被迫领着几个儿女到外地逃荒要饭。那一年,为了给孩子寻找一条生路,外婆抹着眼泪把我乖巧懂事的母亲偷偷送给了看上去条件稍好些的一户人家。几天后大舅得知实情,死活不依,哭闹不止。终于,在家里说一不二的外婆还是让步了,她们又步行近百里路返回那户人家厚着脸皮要回了我的母亲。十来岁的大舅背着我的母亲一口气跑出好几里地才住脚,唯恐人家再反悔。

母亲从几岁时就整天跟着外公外婆和两个舅舅干活,稍大了些,耳濡目染,自然学会了干农活和家务活。再大些,凡是成年人会干的,不论是女人做的针线活,还是男人干的粗重活,没有她不会干的。沿着弯曲的小路到半山腰的泉水哇挑水,赶着毛驴往山坡地里送大粪,夏收秋收时运粮食,拾柴禾,刨地犁地,插秧播种,她都不惜力气争着抢着干。至于三更半夜起床,推碾、推磨、摊煎饼,供一大家子人吃喝,那更是每天都免不了的家务活。那年月,她们仿佛有使不完的劲不知疲倦地来做那些永远干不完的活。干活之余,母亲帮着外婆拉扯下面的弟妹,一天到头照顾他们的吃喝拉撒。为生活所迫,母亲还跟着大舅学会了爬树,她会像男孩子一样很麻利地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或直立或弯曲的树木。春天,爬到香椿树上采香香的椿芽,爬到榆树上捋串串的榆钱;秋天,她会攀上枣树打甜甜的枣子,攀上柿树摘红红的柿子。

2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母经媒人介绍相识,一年后母亲坐着一乘花轿进了我家家门。那时国家刚刚经历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谁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她们结婚时,家里穷的叮当响,甚至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过惯了苦日子的母亲没有半句怨言,夫妻两人夫唱妇随,相亲相爱,共同经营起一个新家。

日子“熬”着过,吃的不好,穿的不暖,可父母心里甜蜜温暖。母亲25岁时我的姐姐问世,两年后我出生,再两年后有了妹妹,又过了两年添了弟弟。亲朋乡邻们赶来祝贺,看到两儿两女个个健康活泼,都羡慕不已,夸赞不已。我的七十多岁的奶奶,踮着两只小脚走来走去亲亲热热地招呼大家,容光焕发,眉开眼笑,背人处却抓起衣襟抹起了眼泪。是啊,四个孩子的先后出生,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限的喜悦和希望,同时也给父母带来了沉沉的责任和负担啊!父母没白没黑在地里和家里操劳,奶奶帮着照看我们姊妹兄弟四人。

家里人口多了,还一直挤在两间土胚房里。父母就计划着盖新房的事情。他们申请了庄外的一处荒坡做miantiao宅基地。那地方,一般人是根本看不上眼的,南边要垒砌高高的堰墙,北面是高高的土石斜坡。父母正是看好了这斜坡,他们觉得只要肯吃苦,北面的荒坡可以多开出不少面积,使院子更宽敞些。挖平那土坡可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那斜坡上的土是当地的黏土,又粘又硬,用平时刨地用的䦆头是刨不动的,用力抡下䦆头去,土层纹丝不变,只能用尖尖的镐头使出浑身的劲一镐一镐地凿挖。在地里干了一天活之后,父母带着我们姊妹兄弟几个,就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点一点“叩石垦壤”,然后用铁锨装满藤条筐,再由一个人挑着或两个人抬着筐子,到不远处低洼的地方倒掉。每天的进程极其缓慢,计算着挑运出去的土石不少,而看看那斜坡的形状却似乎没多大变化。

在我们童年的记忆中,几乎没有见过母亲躺在床上睡觉或生病不舒服的情景。我们晚上睡觉时,母亲还在针线簸箩边缝缝补补;我们早上起床时,母亲早已坐在饭棚里摊煎饼,炉中旺旺的火苗正呼呼地舔着热热的鏊子,身旁篦子上的热煎饼已经堆了厚厚的一大摞。睡觉前,我们姊妹兄弟四人常会围在母亲身旁,歪着脑袋听她讲见到和听到的故事,讲得最多的,是她小时候照看七个弟妹的往事。对我们来说,她的故事中,根本没有“苦”和“累”的成分,只有好玩和有趣。听她讲,当年在外婆的大院里,七八个小娃娃没一个省心的,抱着一个小的正一匙一匙喂饭,就看到稍大的一个围着磨盘撵一只老母鸡被绊倒在地上哇哇哭叫,还有一个在茅房边咋呼着要尿尿自己脱不下裤子尿满了身……她忙得团团转的趣事总也讲不完。我们乐得前仰后合,在笑声中进入了梦乡。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睡前没有听到母亲讲故事,甚至没见到母亲。那些天吃了晚饭,我们写作业时,母亲洗刷好碗筷便匆匆出门了,直到我们睡觉时也不回来,而第二天我们睁开睡眼也见不到母亲的影子。奶奶一边摊煎饼,一边喊我们起床、吃饭、上学。

母亲到底忙什么呢?我们一直纳闷。 一天中午放学回家后在屋里吃饭时,我从敞开的大门往外瞧,看到和我们同住一个院子的翟奶奶和我奶奶在她屋门边纳鞋底边扯闲话。“嫂子,你那儿媳妇这一阵黑天半夜出门干啥呢?”翟奶奶问。奶奶长叹了一声,把手里的针锥在头发里蹭两蹭,说:“还不是去宅基地那里啊!这些天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照着电石灯挖土运土,有时两口子一块去,有时自己也去。”翟奶奶又说:“你这个儿媳妇呀,又孝顺又这么能干,真是天下难找啊!嫂子,你可真有福气啊!”“你说的是啊,她婶子,俺这儿媳妇,自己穿衣吃饭都一点儿不讲究,这大中午头,太阳烤着,在家坐着都热得要命,她顾不上吃饭还在……”奶奶说到这里,底下的话就噎在了喉咙里,泪水簌簌地落在鞋底上。

我们干了大半年,总算整理出了打地基的面积。在父母拼死拼活忙碌了两三年之后,我们家盖起了三间大北屋,还围了一个大院子,一家人欢天喜地搬到了新家。

母亲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对待我的奶奶,几十年的相处中婆媳两人从来没有红过一次脸。奶奶晚年行动不便后,母亲总是想尽办法做可口的饭食,一口一口亲自喂饭,端屎端尿,洗头擦身,不怕脏累,毫无怨言,亲朋乡邻对此无不交口称赞,口口相传。

3

当年由于需要照顾弟妹等原因,母亲没有上过一天学。母亲不识一字,也几乎没有出过远门,对外面的事情她知道的不多,她只有在自己生活的几个乡村行走才不至于迷路。虽然如此,她却一直非常重视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她总是用实际的行动和朴实的语言教育影响我们。学期末我们得了奖状带回家,母亲总是欢欢喜喜地接过去,亲自张贴到墙上,逢有亲朋好友们来串门,总不厌其烦地指给他们看,那时那刻我们的心里美滋滋的,在学习上更加用功了。我们上初中时,因为学校离家远,都是带上午饭在学校里吃。母亲总是早早起床端着一瓢自家地里收获的大豆到卖豆腐的人家排队换豆腐,回来之后把豆腐切成小片,放在热油锅里煎得黄橙橙的,闻着香喷喷的,撒上点儿盐,连同几片红萝卜咸菜夹在叠好的煎饼里,再用一块透气的白笼布包裹好,放到我们的书包里。煎饼卷豆腐,这在当时就算是很好的饭食了,而母亲舍不得吃,一小片豆腐也舍不得吃!记得有个冬天,我受了凉,身体不舒服,好几顿吃不下饭。那天中午下了课我打开母亲给我包裹的午饭,眼前一亮,我竟然看到了两个煮熟的鸡蛋,还有几条烤酥的的小干巴雨——这在那时算是十分奢侈的享受了。一股强烈的暖流,在我的心胸中回荡,禁不住热泪在眼眶里打转。

父母常说,因为不识字吃了不少苦头,还给别人添了不少麻烦。母亲在生产队里干活时,小队长负责记帐,要求社员自己也要记账,到月底双方对账。干活的日期,干活的地点,干得什么活,和谁在一块干的活,记账时都得记得清清楚楚。母亲虽然不识字,可记性特别好,有好几次,她觉得小队长记的帐不对,就提出质疑,人家冷冷笑着说,你说不对就不对呀,你拿你的帐本来我们对一对吧。这一句话说的母亲哑口无言,心里发痛,她哪有什么账本啊!辛辛苦苦干了活,却等于白干了。后来,我们刚上学不久母亲就让我们学着记账。

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三舅和八舅都在外地当兵,由于姐弟情深,他们经常来信,介绍外面的部队生活,询问家里的生活状况。母亲既盼着两个弟弟来信,又为读信回信的事情犯愁。每次舅舅来了信,母亲总得拿到别人家里请人家读给她听,并央求人家根据自己的意思写回信。大概在我上三年级时,舅舅来了信,母亲不再急着往外跑,而是坚持让我来读信,由于许多字不认识,我读得磕磕绊绊。为此,母亲跑去供销社用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买了一本新华字典,再遇到不会的字,让我查一查。后来,还让我试着写回信。一上来我写得很吃力,心里萌生过一些抵触情绪,后来竟然慢慢胜任了这一差事并乐此不疲。母亲让我们学着记账,学着写信,是无奈之举,更是给了我们很多锻炼的机会啊!好好念书,能吃上“书”的饭,这是父母朴素的想法,更是对我们殷切的期盼。后来我总算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师范学校。在八十年代初,在农村,能通过考学跳出农门,这算是较为轰动的喜事,也是让父母引以为骄傲的事情。入校后第一个假期回家,由于学习功课需要查阅资料,我带回了学校统一下发的一本1500多页的《现代汉语词典》,一字不识的母亲一遍遍轻轻抚摸着那本《现代汉语词典》,动情地念叨着:“好厚的一本书呀,好厚的一本书呀……你可要好好念呀!”

父母在我们的工作、婚姻等事情上持开明的态度,都是让我们自己做主,并默默地支持我们,这使我们养成了自立自强的性格。姐姐初中毕业后,愿意去村里的林业队干活,父母知道到那地方干活挺苦挺累,但支持她去锻炼锻炼。在那里姐姐冬春时节学着砍树、修剪树枝,夏秋时节挑了成熟的苹果桃子翻过山头到西河的集市上售卖。干上一天,手心磨破出血,肩膀磨压得红肿酸痛,但她咬牙坚持着。妹妹下学后那一年的夏天,想试着卖冰糕,父母帮她出主意,想办法,准备用具。妹妹顶着炎炎烈日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农忙时也到田间地头叫卖。时间一久,脸晒得黝黑,嗓子又干又痒又疼,但她默默忍受着。每逢阴雨天,冰糕卖不出去,化成了凉水,妹妹看到买卖亏了本,就很沮丧,父母总是耐心地宽慰她。经历了一番磨砺后,姐姐妹妹都特别能吃苦耐劳,都能踏踏实实地开创着她们的幸福之路。父母深知“一技在手,吃穿不愁”的道理,大力支持弟弟在初中毕业后外出学艺,弟弟先后到威海、张店等地学习摩托车修理技术,闯荡几年后,见了世面,学了手艺,几年后回到家乡自己开了摩托车修理铺,由于脑子灵悟性高,技术精服务好,生意逐渐红火起来。

4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姊妹兄弟四人都相继成家立业了,父母帮我们带孩子。93年我的儿子出生后,她到我们居住的福山帮我们照看儿子,这一看就是两年的时间。由于牵挂着家里的父亲,还有那几亩地,她间隔几周会在周末回老家看看。从我们老家到福山坐公交车不太方便,中途要倒几次车,母亲晕车,每次下了车好半天才缓过神来。那段时间常常是我的弟弟骑着摩托车来回接送她。弟弟那时刚刚开了摩托车修理铺,活儿挺多。母亲有时不想影响弟弟干活,就自己翻越好几个山头,步行十几里山路赶到福山。每次周末回到老家时,她一刻也不闲着,蒸上几锅馒头,压上几包面条,回福山时背在身上,翻山越岭,甚至半夜就从老家出发,在我们两口子上班之前,已经赶到了我们的家里。我的儿子上了幼儿园后没几年,我弟弟的孩子出生了,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

母亲为人宽厚,心胸豁达,与兄弟姊妹,与姑嫂妯娌,与儿媳亲家,与乡亲邻里都关系融洽,赢得了一致的尊敬与赞扬。我们从没见她与谁吵过架,与谁闹过矛盾,甚至不记得她啥时候大声粗气地跟人说过话。

看到儿女们家家生活美满,父母的心里越来越轻松舒畅。可是,惬意的好日子没过上几年,我那慈祥的父亲,却在2001年的十月,一个北风呼啸的冬日里,因病去世。父亲的病逝使母亲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在以后的几年里,她都沉浸在痛苦之中难以自拔,白头发越来越多,精神一天天萎靡不振,直到几年后才逐渐好转起来。她又闲不住,开始在庄稼地里辛苦劳作,希望能尽自己的所能为儿女们多做些贡献。我们周末和节假日回家看望母亲,到家时一般是铁将军把门,到邻居家问问,回答说十有八九是到地里干活去了。赶到我们家的承包地里一看,果然没错,母亲正在低头做活。我们一次次劝她,我们的条件都不错了,就不必再那样起早贪黑地种地了,她听了只是笑着随口答应一句,过后依然闲不住。进了家门,她总是忙前忙后,给我们做好吃的,催促着大人孩子吃饱吃好。临走时,给我们带上她地里收获的大包小包的东西。看到我们不和她推辞,都是老老实实带上,母亲脸上乐开了花。出门时,母亲总是送我们到村口,站在路边看着我们,直到走出很远。

5

母亲年轻时身强体壮,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也都是硬撑着扛过去,往往连药也不吃。年龄大了她患上了较严重的高血压,在2006年因严重的高血压导致了脑血栓病倒,不得不住院治疗。出院后,她行动不便,说话也不利索。她开始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废人,只能给儿女们增加负担,一度情绪低落。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在儿女们的悉心照顾下,她的心情才慢慢好了起来,身体渐渐恢复,日子又归于安稳平静。2017年,不幸再次降临,母亲在院里不慎摔倒,第二次被脑血栓“栓”住,又一次住院。这一回母亲病情严重,昏迷数日,不吃不喝,不言不语,连医生都说情况不好,恐怕凶多吉少。谢天谢地,母亲从鬼门关闯了一遭后奇迹般地挺了过来,我们几个儿女都喜极而泣。出院之后,母亲只能在床上和轮椅上生活。孩子们都很孝顺,几家人商量着轮流伺候母亲。母亲虽然身体不再硬朗,但精神一直挺好。每逢节假日,我们四家人在母亲的居处欢聚一堂,喜气洋洋。期间,两个可爱的重外孙女,常常蹦跳着来到母亲身边,用小手摇着母亲的大手,搂着母亲的脖子,欢歌劲舞,哄着母亲开心,母亲红扑扑的脸上浮现出孩童般甜甜的笑容。母亲终于习惯了“被照顾”的生活,心态平和地安享晚年时光。

如今母亲帮我们悉心照看成长起来的几个孩子,都已经成人了。两个外孙,都各有所长,颇有出息。两个孙子也都学有所成,一个是国家工作人员,另一个是国家级运动健将,多次在全国大赛中夺得金灿灿的奖牌。

母亲走了,走的很安详。父母的坟茔坐落在我家老屋北边的高坡上,在这里,可以静静地眺望远处的山峰,错落的村庄,还有熟悉的亲人们……

那天料理完母亲的后事,时近黄昏,天上淅淅沥沥飘起蒙蒙细雨。那丝丝缕缕的冬雨,正如我们对母亲的思念,绵绵长长,直到永远,永远……

母亲善良、勤劳、坚韧、刚柔相济的秉性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中,并将会一直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母亲就像一棵坚韧的大树,几十年如一日,挺立于天地之间,一直为我们遮风挡雨。

母亲这棵大树也将永远挺立在我们的心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