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同学到恋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的叔叔和婶婶同年考上同一所师范学校,他俩同级却不同班。
那时候全国各地高校的招生人数都不多,录取的,都是出类拔萃的学生。能考上学,就如同鲤鱼跃过龙门,也好似凤凰飞出山林,在乡里是风光无限的事情,父母家人甚至连亲戚朋友都觉得脸上有光。
在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叔叔担任班里的团委书记,他英俊儒雅,性格豪爽,生就一副满带磁性的嗓音,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博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婶婶活泼大方,直言快语,俊秀白皙的脸庞上一双细眉大眼,澄澈清灵,透着热情,显着淳朴,忽闪忽闪仿佛会说话。虽是老乡关系,在学校里他们各忙各的,打交道并不算多。
师范毕业时,两人都面临着工作分配问题。婶婶被分配到了家乡的小学任教。叔叔是班里的干部,思想激进,他响应党的“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号召,心甘情愿地被分到位于淄博市最东边,也是市里最偏僻、最贫穷的峨庄乡任教,在那里一干就是八年。峨庄那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现在是人们崇尚的休闲旅游打卡地。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里交通十分闭塞,经济特别落后。
工作几年后,叔叔和婶婶经人介绍,谈起了对象。由于本来就彼此熟悉,印象很好,他们的关系发展得自然顺利,水到渠成后,他们开始谈婚论嫁,几年后就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二、默默地付出
叔叔在峨庄乡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叔叔和婶婶结婚生子,各自奔忙。因为离家路程较远,加上交通不便,有时也为了节省来来回回的那点车费,叔叔往往好几个星期才能回家一趟,家里的活儿没法指望他干。婶婶除了忙教学,在家孝敬老人,照顾孩子,操持家务,天天忙里忙外,疲累不堪,可她从无半句怨言。
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叔叔和婶婶相扶相守,夫唱妇随,从没有过争争吵吵,是人见人夸的模范夫妻,更是后辈们学习的榜样。刚结婚那些年,他们两人的工资都是30.5元,加起来也只有61元。过了几年,每人涨到了35.5元,在之后的17年时间里,他们竟然没有涨过一分钱的工资——现在说来,简直叫人难以置信。期间他们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养育儿女,柴米油盐,吃喝拉撒,都要精打细算,他们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吧。即便如此,他们还主动帮助那些比自己更困难的亲戚朋友。
那时候,家家人口多,收入低,亲戚、邻居到他们家借钱借物是常有的事。有位邻居,家里老人常年卧病在床,孩子一大堆,生活窘迫得连酱油也买不起,过年过节或是家里来了客人,要做菜时,他们都是到婶婶家来借用。借用的次数多了,就有些不好意思开口。有一天他们家里又来了客人,邻居自己不好意思出面,就打发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到婶婶家借半碗酱油,婶婶听说后,赶紧捧出自家的酱油瓶子,给孩子倒了满满一碗,怕孩子年龄小端着酱油走不稳当,就亲自端着一碗酱油送到了他们的家里。
婶婶在学校里上着语文课,担任着班主任,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整天忙得团团转。她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学生们也都格外喜欢她,他们最喜欢上她的语文课。婶婶性格爽直大度,与同事们坦诚相待,关系融洽。教学上,她不怕苦累,在教法上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在作文批改等方面别出心裁,她采用互帮互助,互批互改等实用有效的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期末统考,她所教的班级成绩常常是全乡镇第一。婶婶多次受到上级和学校表彰,像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这样的奖状得了一大摞。她扎根乡村,三十多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教书育人,默默奉献直至退休。
三、叔叔的爱好
叔叔在学校先后教授物理 、音乐 、体育等学科,并多年兼任学校的总务主任等管理岗位工作,他干工作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一向任劳任怨,大公无私,颇得领导和同事们信任。叔叔手巧心灵,工作之外,家里的活他也不在话下。放学回家后,他都是抢着干这干那。除了重活累活,像擀面皮包饺子、揉面团蒸馒头这类家务活,他也样样精通,并勤快操作,是远近闻名的模范丈夫。
叔叔还喜欢工笔画,尤其擅长人物画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有人请叔叔给家里的老人画肖像画。那年代照片处理技术水平还不高,能请人画一幅个人肖像,是十分有面子的事情。要画好一幅肖像画需要花费不少功夫,可只要是人家张了口,叔叔都是有求必应。答应了人家的请求,叔叔总要想法子对人物做深入的了解,留心观察人物的长相,熟悉人物的脾气性格,为人做派。回到家,不急着动手,先细细琢磨,胸有成竹之后,再用心一笔一笔描画。叔叔也常常端详着人物的一寸照片给人家画大幅肖像,画的跟真人相像又巧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因而赢得众多好评。
叔叔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无论是一个人抱着篮球在操场上挥汗如雨,还是和一群人热火朝天打比赛,再就是不厌其烦地教孩子们练习运球、投篮,叔叔都同样的快乐痴迷。
叔叔还喜欢音乐,最擅长拉二胡。退休后,他常常怀抱二胡,对着乐谱在家里又拉又唱,往往一坐下就是一两个小时。他也常常和一帮志趣相投的老年人,一起在公园拉,有时还一起参加多种娱乐活动。
小时候春节期间,我们盼着叔叔婶婶来我们家,他们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书籍和学习用品。我的父母都不识字,我们还盼着叔叔给我们填写操行评语。叔叔接过我们的成绩单,总是仔仔细细地看上半天,先读读老师给我们写的评语,再看看各科考试的分数,叔叔一个个跟我们分析成绩,不厌其烦地嘱咐我们要好好用功。叔叔给每个人写评语都很用心,考试考的好了,鼓励你再接再厉,戒骄戒躁;考得不好的,鼓励你不要灰心,希望你天天进步。
四、婶婶的特长
婶婶喜欢学习新知识,乐于接受新事物。即使退休之后,她也一直保持着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婶婶知道我业余时间喜欢读书写作,就总是不断夸奖我。每次看到我发表的文章,婶婶总是逐字逐句阅读,为我点赞,有空还写评语支持鼓励我,这对于年逾八旬、身体欠佳的老人,实属不易,这些都令我感动不已。
婶婶口齿伶俐,为人仗义,街坊邻居亲朋好友谁家因为家务事起了矛盾,常有人找婶婶哭诉,请婶婶评理。婶婶知道,清官难断家务事,管这样的闲事,弄不好会费力不讨好,落得两边不赚好,里外不是人。可婶婶从来不怕,她先慢慢安抚好来者情绪,耐心听他们叙说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判断是非曲直。婶婶说话直来直去却讲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听者无不心服口服。那些原来做的不好却自以为占理的人,后来无不理屈词穷,低头认错,愧疚不语。最后的结果总是,在婶婶开心爽朗的笑声中,矛盾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不计前嫌,握手言和。
我特别喜欢听婶婶讲过往的事情,她总是讲得声情并茂,生动有趣。记得她曾讲过,他和叔叔刚有孩子那些年,他们学着养猪的趣事,那些年家里生活拮据,本希望养头小猪得些收入好贴补家用,结果小瘦猪还没长成大肥猪,就不幸“夭折”……那个年代里那些吃苦受累、充满辛酸的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在她的讲述里,都变成了有滋有味的故事。
五、幸福的晚年
叔叔婶婶育有一儿三女,儿女们都秉承了叔叔婶婶默默奉献、与人为善的优良品德,其中哥哥从政多年,勤谨务实,政绩优秀,口碑甚好。三个妹妹,也各有所长,学业顺利,事业有成。
六十多年来,叔叔婶婶从同学到恋人,再到结婚成家,养儿育女,风雨兼程,苦尽甜来。如今,他们已经有了两个曾孙子,四世同堂,每逢周末他们就欢聚一堂,尽享天伦之乐,一大家子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
叔叔和婶婶多年来也时时关心着我们这些后辈的成长和生活,并尽其所能地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我们深厚的关怀和帮助。那年,得知我考入了师范学校的消息后,叔叔婶婶异常高兴。后来每次见面,他们总会亲切地传授我教育教学的经验,谆谆教诲我为人处事的道理。他们也关心着我们的下一代,得知我的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后,得知我的侄子在全国运动会上摘得金牌后,他们都专门打电话表示至诚暖心的祝贺。
如今,叔叔和婶婶都是八十多岁的人了,可他们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每次到张店去看望他们,叔叔婶婶都是亲自到小区的大门口接送我们。
每一次见面,从他们热情的握手中,我们感受着温暖和欣喜;从他们明亮的眼眸中,我们感受着慈爱和期望;从他们亲切的话语中,我们感受着牵挂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