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义成的头像

肖义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2/20
分享

大明湖畔访渔洋

肖义成

去山东自是不能忽略济南,身在济南,不去大明湖,是会要留下遗憾的。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说的不是别处,是大明湖。大明湖,一听名字就美不胜收,刘鹗《明湖居听书》中的明湖居,就在此地。若是真的能于此听上一回书,人生的回忆定当美不可言。

大明湖是浪漫的代名词。一切因了乾隆与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之间的一场邂逅和那个美丽的错误。“皇上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还珠格格》中夏紫薇这句有些幽怨的话一出口,马上成为了大明湖的名片,人们兴致勃勃的谈笑着、念叨着,就类似于戴望舒一样,希望在雨巷逢着一个丁香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只不过,这个姑娘的名字,叫做夏雨荷。

我到大明湖与别人可能有些不同。

我是怀着对大明湖畔一代宗师王士禛的敬仰和瞻拜的心情去的。因为,20年前的一天,我的毕业论文就叫做《论王渔洋的诗歌美学观》,并因此而获得论文答辩的优异成绩,被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吴建国教授高看了一眼。

王士禛(公元1634年-1711年),清代初年著名诗人,别号渔洋山人。原籍山东诸城,祖上迁至新城县(今桓台县)落户,此后世代居此,遂为新城人。新城,在明、清时属济南府,所以他常自称济南人。王士祯年少才丰,诗词、文赋无所不擅。8岁能诗,15岁著诗《落笺堂初稿》,18岁中举,22岁成进士,24岁赋《秋柳诗》四章,名噪大江南北。26岁初授扬州府推官,后内迁京职,直至刑部尚书。他一生勤于著述,至老不倦,各类著作达36种,500余卷,其诗论“神韵说”,影响深远,使其主持风雅达50年之久,有“一代诗宗”、“文坛领袖”之称。

大明湖路北侧的这条老街,叫做秋柳园街,这座街道因诗人王士禛(别号渔洋山人)在此居住过而颇有名气,街道的名字也因王士禛曾经与诗友聚会的“秋柳园”而来。

在这条石板路上行走,两侧古色古香的老宅子让笔者好像回到了几百年前。从西头的学院街一直走到东头的汇泉寺街,只见在两侧的老建筑中,秋柳园街11号的门头最为气派,院子也显得很大,只是大门紧锁。从门缝里看进去,这座宅子的院墙均是青石到顶,与秋柳园街其他青砖小瓦的旧民居反差很大。人们这所宅子为王家大院。
   据专家推测,王家大院占地1000多平方米,是三进门的院落,由前后两个四合院构成。其中,前面的四合院是秋柳园街11号,后面的四合院是秋柳园街21号。11号大院在翻新时曾挖出一块石碑,碑文记载这里曾是王士的旧宅。
“秋柳园街21号还得向北走!”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我来到秋柳园街11号西侧,沿着一条南北向的石板支路向北走了50米左右,再向东走上20米,与秋柳园街11号相连的又一处四合院出现在眼前,可能是平时住户不经常在此居住,路旁的青草已经长得盖过了鞋子。木门敞着半扇,虽然没有门牌,但应该能断定,这就是秋柳园街21号——当年王士禛曾经的旧宅之一。
 据《历城县志》记载,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王士考中进士,1657年8月,23岁的他,邀名士游大明湖,在大明湖畔秋柳园读书会友赋诗,怅然有感,在秋柳园附近的水面亭写下轰动大江南北的《秋柳四章》,一时和者甚众。当时被文坛称为“秋柳诗社”,秋柳园从此闻名天下。当年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精心研读过《秋柳四章》,首首都喜欢。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

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稀。

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

往日风流问枚叔,梁园回首素心违。

桃根桃叶镇相怜,眺尽平芜欲化烟。

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闱曾与致缠绵。

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

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枝相映夕阳边。

这四首《秋柳》诗,意韵含蓄,境界优美,咏物与寓意有机地结合,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更叫人叹绝的是全诗句句写柳,却通篇不见一个“柳”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提炼功底。后人将大明湖东南岸一小巷命名秋柳园,指为王士咏秋柳处。“于是,历下文人在此成立‘秋柳诗社’,观柳赏荷,即兴赋诗,想风就风了,想雨就雨了……”《名士济南》解说词中这样讲到这一段历史。

今天,我到秋柳园,就好似与一个相隔多年的故友相见,熟悉,亲热,甚至还有些感动。离别时,更有些不舍与留恋,我只是山东的一个过客,何日再到大明湖,何日才能再与秋柳园主一诉离情……   (本文作者系湖南宁乡玉潭中学教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