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好文学,尤其好古文,使我对历代文学、文化大师无比崇仰,对名胜古迹也无比神往,人或谓之曰“附庸风雅”,我不以为病。
四月中的一个夕近黄昏的傍晚,我信步来到仰慕已久的麓山腹地岳麓书院。
无数双匆匆的脚在这片圣地小心翼翼的流连过,长的、短的、大的、小的、武夫的、骚客的、圣者的、庸人的;无数双眼睛注视过这片圣地,崇仰的、惊羡的、觊觎的、欣赏的……
这本是一个美的所在,但更因岳麓书院这座千年深院的存在而熠熠生辉,而生动可状。
山门为我而开,我小心翼翼的踩踏在朱老夫子、张老夫子、船山先生等古圣先贤无数次踩踏过的麻石道上,心情无比庄重。能不会么?岳麓书院,湖湘人的书院,中国人的书院,走向世界的书院!这里,朱张二夫子曾以黄钟大吕般的声音激烈论争,论争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高潮,得唯心主义之三昧的王阳明曾以疲病之身路经长沙,也绝不肯放弃岳麓之行,并不顾采薪之忧,设坛讲学。于是,青青子衿云集于此,学术盛事,蔚为壮观。因了朱熹,因了张栻,因了王阳明,岳麓思想光耀神州。时人或骄傲或钦羡的谓之湖湘文化。就连天高皇帝远的康熙、乾隆两代明君也受到极大震动,对岳麓盛事极力推崇,分别为其御笔亲题“学性性天”和“道南正脉”等名标百世的颂语。至今,这两块金字巨匾仍高悬在书院主楼的正中,生生不息的高度概括着岳麓精义,也居高临下的辐射着无限威严……
在湖湘文化的潜移默化与润泽熏陶下,一代代叱咤风云的文臣武将豪杰英雄横空出世冠绝人寰。黄兴、蔡锷、陈天华、谢觉哉、蔡和森等一大批卓绝千古的风流人物就是从这里开始他们的大手笔、他们的宏篇巨制和他们戎马倥偬的光辉一生的。
源远流长的岳麓书院,湖湘人的精神家园!因了你,落魄的文人在百无聊赖寂寞彷徨之时尚能有勇气自封为孔门弟子;因了你,疲惫的武夫在世味年来薄似纱的驳杂世道中尚能以你的经史子集书画诗文修身养性聊以遣怀。
记得宋代戴复古在麓山之游后,曾写过这么一首诗:“湘江一点不容俗,岳麓四时皆是秋。芳草汀洲付骚客,红莲幕府访名流。”他以“不隔”之笔,写尽了对古城长沙的赞美。是的,那滔滔北去的湘江,那芳草萋萋的在河之洲,那风流倜傥的儒门雅客,该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然而,那四时皆秋的岳麓,却又何等的使人体味到温馨丰实安乐祥和!它,是一坛陈酿,是一仓车得干干净净的稻谷,总能使饥肠漉漉的你满足而归,总能使你的精神处在一个成熟的季节。好一个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岳麓,好一个令人迷醉令人饕餮令人顶礼膜拜的岳麓之秋!
当我缱绻于书院的一切,迟迟不肯离去时,一个非常流利悦耳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回头一看,是一位年轻的姑娘,她的周围跟着一群人,原来她是湖南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在书院义务导游,她正讲解得眉飞色舞,诚如刘勰所言:“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其时她正在讲解讲经堂:“……这一讲坛全是紫檀木所造,朱熹、张栻等大学者当年就是坐在讲坛上的椅子上讲学,我们已经看到,椅子只有两把,那么,学生在什么地方听课呢?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岳麓书院自己的在籍弟子,可以拿一个蒲团坐在坛下,而慕名而来的外来学子,就只能站在台下凝神听讲……中国当代大学者、散文大师余秋雨先生曾来到这里,他面对讲坛垂手恭立,缅怀古圣先贤,并曾登上讲坛讲学,但自始至终他都没有落坐,他说:‘我不够格,我不敢坐……’”岳麓书院,你给人的内涵何其深厚!深厚得令人们无法超越,无法参透,无法企及!
惟楚有才的岳麓,四时皆秋的岳麓,湖湘人的岳麓,中国人的岳麓。你是心灵的逆旅,精神的港湾,你将生生不息的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树成一座镇心之塔,树成一座不朽的丰碑!
(本文作者系湖南宁乡玉潭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