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传美
我们走进贾平凹《秦腔》的发源地——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梦里回到宋金边城,漫步在清风老街,这里笔架山灵秀,棠棣花儿烂漫……”回味着“荷塘碧浪白鹭双飞,你的秀美醉了神仙……”一曲《棣花之恋》,我陶醉了。
雨后初晴,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贾平凹的老宅对面的笔架山上,乳白色的云雾浸泡着笔架山。贾平凹家老屋的大门就正对着笔架山,这里寄托着棣花镇人们对文化的向往。难怪贾平凹成了文豪,而且能书就一笔好字画。
空寂的下午,我们沿着一条之字形“高兴家”石阶往上爬,走进棣花古镇。来到农家小院的稍门,门槛全是斜着的,老师一句玩笑点拨了我,棣花镇——邪门儿,顺风水吧!门楣上悬挂着:贾平凹老宅和贾平凹文学馆两块牌。稍门右边,扑入眼帘的是三间房的后墙,厚重的古铜色镌刻着贾平凹的大部头作品,饱暖我们朝圣者的眼福。
在院落里,我读着被选入北师大课本的《丑石》,这篇托物言志的美文,丑石不丑,这块灵性的灰白色石头,不太大,扁平状,呈椭圆形,象征棣花镇的人淳朴、厚重,象征着棣花镇人文情怀。
打开棣花镇的封面,尘封已久的秦、楚、唐、宋、金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大到街道、铺面、旗号、建筑……小到一砖一瓦、一块招牌、一个文字……这里既有先秦文化的温柔婉转,又有大宋汉民的含蓄内敛,更有金人游牧民族的粗犷豪迈,历史与文化、生态与自然、民风与民俗相映生辉、独具风情。
清风街因为《秦腔》名著四方,在清风街上,我寻觅作品中的人物原型和小说里像“白雪”家、“大清堂药铺”等,贾平凹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和市井风情,青砖柱、土墙、青灰色瓦屋顶、翘檐屋脊,“吉”字形透风窗,临街的一色灰青的木质铺板门和方格窗户整齐排开,斑驳不一的青石铺成的街面,各种跌宕起伏、悲欢离合的故事在老街不断上演着,展现独特而富有魅力的风土人情,独特的文化符号,人们生活安详。
“布衣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贾栽凹谈及胞兄贾平凹的农民本性说:“平凹喜欢吃杂面馍,豆沙馍、粉条炒肉,喜欢穿粗布衣,每年回故乡多次,他永远是农民的本性。”我购买了《我是农民》《秦腔》《废都》《山本》,每本书扉页上都有贾平凹亲笔签名。我想:书中藏着八百里秦川的前世今生,商洛文化的历史渊源。
余音回荡,我们往前走,见到了平凹长篇小说《高兴》的人物原型——刘高兴。他坐在宽大的书案后边和朝拜者笑谈平凹,他和贾平凹是发小,从两岁到十九岁,他们一起渡过的儿时与青春岁月,谈及贾平凹,刘高兴脸上洋溢着自豪、敬重和崇拜。他撰写了书《我与平凹》,他说:“平凹的小说写得好,书法作品有“纸上挥毫显山水,画中泼墨见真情”笔力刚劲。”
我们拜访贾平凹舅舅的儿子-——酿酒老人,他让我品尝一杯拐枣酒,带我参观他的酒坊,大坛大坛的酒散发浓烈的香味儿,他谈起贾平凹对文学、对书法、父老乡亲的热爱如数家珍,酒醉了我们,酒醉了清风街,酒醉了棣花镇,酒醉了走进棣花镇的朝圣人。
棣花镇蕴含着多元文化,一条街分两个朝代,两朝相隔仅一步之遥。金文化区的地砖是立铺,宋文化区的地砖是平铺。金文化区的门和窗户是竖条状,宋文化区的是网格状。走在这里,就仿佛一脚踩在宋代,一脚踏着金国,加上两旁的店铺热热闹闹地开着,恍然间真的有穿越时空之感。
金代建筑二郎庙,可以说是宋金文化的又一个缩影。在二郎庙与关帝庙中间立的这一根石柱,就是当年金、宋两国的界碑。这是陕西省现存的唯一金代建筑,它也是全国仅存的3座金代庙宇之一,堪称金代建筑艺术的活化石。
走进魁星楼,楼宇翘起的屋檐上有只鸟儿栖息,尾巴摆动,一位白胡须长者说:“楼角的羽翼正对着贾平凹的家,楼顶金光闪闪,这是出文曲星的兆头,贾平凹是棣花镇的一颗耀眼的文曲星!”
棣花驿站古称“商於古道”,是当时南北通货的唯一通道和必经之地。小小的驿站,曾经盛满了多少愁与思念。
棣花古镇的古韵遗风、民居区、生态农业区、古迹保护区。是生态与文化的融合,新建筑布局与原村落的文脉一致,建筑风格上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体现陕南乡村自然、厚重、朴素的特征。
我在棣花镇探寻着《秦腔》中的人与物:玉米地、古玩、商铺、油条铺、背大口背篓的男人、女人、铁匠铺,酒坊、商铺等,一派繁华,人来人往的面孔,是贾平凹笔下创作根基和源泉,这些风物与他的文学世界对应,耳边响起贾平凹唱词:“后院里有颗苦李子树,未曾开花,我的亲人啊,你先尝一个啊,那个呀嚯嘿……”豪放的秦腔,叫卖的商贩、棕色、白色的小狗、穿花衣的男孩儿、女孩儿,老人,妇女,好不热闹。
恍惚中,贾平凹唱着:“我的那一个黄河那个美啊……美啊,我的一个黄河水啊,嘿嘿嘿哟,喲嘿嘿。”贾平凹说:“清风徐来,犹见商於汉唐柳;秦腔乍起,且醉棠棣宋金人。”
我们住进的由余秋雨题写名字的“贾家农家乐”,女主人家热情地边招呼我们,边自豪地指着墙上的照片文字说:“我家上过《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这家经营有方的农家乐年收入很高。
抚摸着棣花镇的荆棘藤蔓,黝黑的鱼鳞瓦沉渣、踩着石板地……猜想这里曾经商贾云集,草丛里,昔日棣花镇人家长满苔藓的石臼、石碓、石磨盘、水车等呼应着贾平凹文学作品中的地域与人物的构建。
棣花镇又一道最美风景——荷塘,穿行在荷塘边,荷塘像绿丝绸裤子平铺着,二龙桥从裤裆穿过。荷塘像绿宝石莹莹发亮,在荷塘边,人们坐在小凳子上,篮子里放着无花果、荠菜、苜蓿、核桃、木耳、萝卜干……我和他们聊着天,品尝着新鲜的核桃,无花果、萝卜干,好温暖。
我和婶儿走在棣花镇街上,看到红色的条幅:“打赢扶贫歼灭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宜居小镇。”扶贫火热了,棣花镇人气旺了,乡村旅游火了,商贸活跃了。
晚上,我们在民宿吃着山野菜,腊肉,酸汤面、享受舌尖上的美味儿。
我们住的贾家农家乐干净、漂亮,夜和我们一起睡了,第二天醒来时,朝霞已经透过玻璃窗户,把室内照得通明,树上的鸟雀啾鸣声和厨房锅碗铲勺的撞击声,汇成了棣花镇开始新一天的奏鸣曲。
农家乐女主人做早餐,火苗舔着锅底,我在灶屋里和她聊天。女主人烫着时髦的卷发,绣着好看的一字眉毛,她切土豆、掌勺麻利。女主人说:“她孩子大了,老公在棣花镇附近打工,每天可挣200多元,她经营民宿为了方便顾客。”她说:“扶贫政策好啊!水泥路修到每户村民家门口。”她和先生培养了两个大学生。她埋藏在心底的愿望是:把文学与旅游结合,把民宿经营成接待游客食宿的书香人家。让游客与文学朝圣者享受绿色食宿——吃上自养的土鸡、土鸭、荷塘鱼、自种的瓜果蔬菜,自己采的山野菜、蘑菇、竹笋、蕨菜等山珍,享受文学的熏陶。
走出民宿,起风了,重峦叠嶂的荷塘汪洋绿海里,晨风漫卷过荷塘,一阵强过一阵,吹拂着民宿人家。她家门前的核桃果树上,绿叶翻飞,青青的核桃、李子探着头偷看我们,棣花镇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我想:商於古道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丰富完善陕西周秦汉唐文化、补白春秋战国历史文化、传承连接中原文化,呈现春秋历史文化与秦岭山水生态文化交相辉映的人文风情长廊,集人文、历史、民俗、生态于一体的商於古道文化景区,棣花古镇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大美秦岭,国之脊梁,棣花镇是历史、人文、生态相互交融的景点,彰显了商於古道上的“人文棣花、院藏秦岭”的文化内涵。
我们舍不得离开棣花镇,我和婶儿买了小背篓、木碗、拨浪鼓、金条框等。
多情的丹江走到这里,转了一个大弯,造就了山环水绕、山水相依的小盆地——棣花镇,这里有了贾平凹,她青春蓬勃,山的厚重隽永和水的灵秀多情相辅相成、和谐包容,熔铸了这里淳厚的民风,棣花镇养育了贾平凹,他的文学之光照亮了棣花镇;棣花镇人民哺育了他和他的文字,他用文字也记录了多情的棣花镇。
怀着美好憧憬的棣花镇人,开始了对未来新生活的谋划。从民宿美女身上,我仿佛已经看到这些棣花镇人充满希望的明天——那是一幅崭新的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