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鱼儿的头像

小鱼儿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206/17
分享

春风化雨 花开有声


春暖花开,正是读书好时光,项城市北大希贝斯学校园内,在蓝天白云下,同学们穿着红色和白色相间的校服,正在表演太极功夫扇展演,跃动的身影,欢乐的海洋,有人感叹,孩子们把春天穿在身上,太极功夫扇展演队勾勒出校园特有的青春的、靓丽诗意,校服端庄美丽;学子何其豪迈。校服代表了一种新的时尚,更浸润了一种新的校园文化。“艺术是爱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培养优雅生活者,项城市北大希贝斯学校一周一节艺术课,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我们选择朗诵,唱红歌,用自己的嗓音——最美的乐器来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表达美。

校园春意盎然,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飘洒着浓浓的书香,同学们踔厉奋发,只争朝夕,认真看书学习,成为校园里的一道春景,他们珍惜时光,练就过硬本领,让青春在勤学苦练中绽放绚丽之花。

师生讲普通话成为常态,这所学校教学质量高,学生气质卓然——孩子普遍自信开朗、谈吐大方,幸福感高、焦虑感低。

董事长张继忠行走在校园里,满眼含着幸福的泪花,他是园丁,每一个孩子的笑脸都是一朵绽放的花朵,朱红色的教学楼在阳光下格外显眼,环形的绿色跑道上满是龙腾虎跃的身影,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回荡着琅琅书声。

让贫困户子女“走出去”,“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逐渐成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教育系统发挥自身优势,实施组团式支教、直属高校定点帮扶等措施,教育扶贫提升了贫困家庭的脱贫能力,开拓了贫困人口子女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面对贫困家庭的孩子,张继忠说:“孩子们,好好上学,我的梦想是,要让走进我校的留守儿童全部上最好的大学,最好让他们考上清华北大!”

“养儿不读书于,好比养个猪”,出身农民的张继忠说这话,话糙理不糙,他要让留守儿童上最好的大学,一个不能少,读书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每一个学生对我们来说是个学生,对家庭来说就是整个世界,张继忠说。

多么博大的情怀,多么远大的理想!一位共产党员心里装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命运,他们后代的命运。他的愿望就是要让留守儿童和健全家庭的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最后彻底地摆脱贫困,享受九年义务教育。

张继忠用20年的光阴,用最朴素的心愿和最执着的信念,为留守儿童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让教育之光照亮了留守儿童阴暗的心空,豫东平原的项城建起一所东方小学、又建起一所高规格的北大希贝斯学校,学校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留守儿童的灵魂、留守儿童的家庭及后代的命运,他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是的,在豫东平原的项城,张继忠最初承办一所名不见经传的颜华小学,接着又创办东方小学,交通路实验幼园,北大希贝斯学校,四所学校的联办,创办北大希贝斯教育集团,建校20年来,招收的大多为贫困家庭留守儿童。

有人问:“你为什么要创办这么多学校?”“想给留守儿童一个家”。他说这句话满眼含泪,因为自己的一个农民的儿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张继忠提出创办学校的想法是在2000年,很多人都觉得好奇,新世纪开始,历史已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迈进新的世纪,而办学校不是闹着玩的,这不是有点突发奇想吗?有必要吗?亲人们都怀着各种各样的疑虑。

然而,张继忠认定了自己的主意没有错,他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实践。所以张继忠不假思索地回答猜疑的亲人们,他说,因为留守儿童和幸福的孩子家庭的命运不一样。他不希望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结婚,再生留守儿童,一代一代愚昧下去,在教育一线,教育好一个留守儿童,就是教育出了一个优秀的父亲或母亲,可以影响几代人。

张继忠解释道,想想看,如果培养出有文化、有责任的父亲、母亲,家庭的孩子就不会轻易辍学,更不会把自己生出的留守儿童像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没人管,遗弃成孤儿,我的目标是为九年义务教育传递正能量,这个话题,越说越让人感到沉重。

2000年,张继忠承办颜华小学,夫人连冬梅是幕后英雄,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张继忠夫妇百倍努力工作,没有生源,他们走村串户去寻找留守儿童,开着一辆破车寻找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招来了,他们白天教孩子们学习,晚上给孩子们洗脚,洗衣服,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连冬梅晒麦子、淘麦子,晒干,磨面,买菜,炒菜,看着孩子们吃饱打着饱嗝才满意,晚上照顾孩子,给孩子们量体温,深夜给孩子们盖被子,用手摸着孩子们的额头发烫,赶紧喂药。她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把所有母爱都倾注给了这些留守儿童,20年来,学校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她“连妈妈”“张爸爸”,这让他们夫妇内心深处感到无限的温暖。

在照顾好留守儿童的同时,张继忠也在思考,为什么彦华小学成立时间不长,就接收了100多名留守儿童,而且他们的父母离异很多,是啊,一个小县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留守儿童?慢慢地,他开始了解这些孩子的身世,越了解,他内心的触动越深。张继忠承办东方小学后,招收一名留守儿童——王茂烨,一个眼睛看不清楚的闪光斜视的视力弱的孩子,说话口齿不清晰,胎生的缺陷,孩子有时大小便失禁,由于是男孩,班主任是女老师,不方便去男厕所,张继忠和祁矿山校长帮他擦拭粪便,帮他提裤子,一部分心智不健全的孩子让人头疼,张继忠教导老师:耐心、爱心、真心、实心。他常常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神”。

留守儿童——中国跨世纪之疼,留守儿童渴求知识的眼神在他脑海里不断地放映,他知道,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孩子们读书读着读着就辍学了,哪里去了呢?为什么不来读书了呢?学习成绩也不错,孩子也聪明,然而,就是这样无缘无故地不见了,不来读书了,孩子们去哪儿了?

带着这些疑问,张继忠夫妇开始了漫长的家访之路,这些辍学留守儿童,大多在农村,当时村道没修路,小胡同里压根儿就没有路,他们夫妇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步行走村串户,稀泥糊糊埋住鞋子,就赤着脚走路,鞋跟掉了,提着鞋走,夫人脚走肿了咬牙坚持,通过家访,发现辍学的孩子去广州、深圳小厂子打工去了,挣钱等着娶妻生子,留守儿童生留守儿童,有的农村纯粹为了攀比,盖好房子、开好车子,娶媳妇能拿出高额彩礼,就让孩子辍学挣钱结婚。

张继忠夫妇心急如焚,赶紧打电话让孩子回来读书,一部分孩子知道在外打工,在工地上吃苦,最后孩子们在电话召唤下一个一个重返课堂,孩子们回到学校后,为感谢“连妈妈”、“张爸爸”,珍惜学习机会,成绩很好,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在一次家访途中,张继忠夫妇走到大堤上,在一户姓胡人家,看到一个女孩呆呆地坐着,身旁放着一个破旧的小车,满脸忧愁地望着小车里的孩子,眼睛里住满泪水,觉得有点奇怪,仔细询问才知道,这女孩才十一岁,父母就不让她更好的学校读书了,因为他弟弟瘫痪,不能行走,让这个该笑的年龄经常哭,张继忠夫妇决心让这个闺女去他们的学校就读。女孩的父母亲怎么也不同意,一把拉住闺女往家里走,并锁上了房门,无论闺女怎么哭喊,都无济于事。

张继忠夫妇走上前去,耐心地和女孩的母亲讲道理,孩子的学费、书费、生活费都由我们负责,你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

女孩母亲说,你让我女儿读书,那我残疾的儿子怎么办?我家穷,没有人挣钱,没钱盖房子,你管得了吗?

张继忠夫妇一次又一次走上她家,女孩母亲终于开口说,她也希望女儿读书成才的那一天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孩回到北大希贝斯学校,对这个苦难的女孩,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我相信知识能改变她的命运。原来,这个女孩是因为弟弟的残疾,心疼父母没自愿不上学,连老师让她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她上课认真听讲,下课预习功课,晚上加点加班,星期天刷题,背作文,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她以616分的高分考上重点高中,从此,这个女孩的命运完全改变了,女孩看到分数榜,一下子抱着连妈妈泣不成声,流出感激的泪水……

张继忠的家访,坚持“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走到村民家里,他知道他们穷,经济条件困难,但她始终鼓励贫困户“人穷志不穷”、鼓励留守儿童人穷但要有理想,有信念,有向上的精神和力量,好好读书,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张继忠对老师们说,不要让留守儿童因贫困而失去生活的信念。一户贫困建档立卡户中,有个学生叫侯雅琴,成绩优秀,父亲在外地身亡,母亲远嫁,侯雅琴和爷爷相依为命,张继忠家访时,鼓励侯雅琴努力学习,有远大的理想和信仰,用知识改变命运,在董事长的劝说下,侯雅琴来到北大希贝斯学校就读,成绩优秀,品德优良,有了信心和希望,对人生有了理想和信念,目前在成绩名列前茅。

张继忠的家访的足迹踏遍了项城大地,是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每次家访路上,望着无边的项城大地,他深情地说,只有农村里的留守儿童有了希望,我的心里才真正感到有希望啊!

心怀感恩,才会有人生的信念,生命的动力!

张继忠不止一次这样说,没有党和政府,没有项城人民政府作坚强后盾,不可能会有我的今天!

张继忠夫妇说,在我的四所学校,不能出现一个留守儿童因贫困而辍学的孩子,他同时感慨地说,我们经常说,要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公平的起跑线,可这些留守儿童却连站上起跑线的机会都没有!让孩子们首先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考上重点高中,让他们有机会圆梦大学。

张继忠一直在努力,最初创办北大希贝斯学校的事,他心情十分沉重。

夜深人靜的时候,张继忠一次次思考,自己创办北大希贝斯学校的想法有没有错?思绪万千,去走访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的辍学状况,一幕一幕像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里。他觉得,自己的想法没有错,如果不培养出新一代好爸爸、好妈妈,即使再到下一代,项城大地的留守儿童的命运依然不能改变,贫困还将继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教师的带头人,他没有理由看着这种现象继续下去。

那么,这种自己认为是功德无量的事,为什么会得不到支持呢?自己做的是对人民有利的事,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决心已定,2015年初春,张继忠就为人们断言的“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四处奔走呼吁。张继忠想通过社会力量实现梦想,他创办北大希贝斯学校首先是资金问题,只要筹集到资金,有了钱盖教室,有了钱盖学生宿舍。

谈留守儿童的命运,谈自己的理想、工作、生活……他要把自己家访时的全部见闻和学校的情况都告诉项城人民,说到留守儿童儿童,他忍不住落泪,情到深处泪流满面。

梦想马上就要变成现实,张继忠欣喜万分,他说,这一天,我等了十五年!

张继忠也深深地感到,十五年来的结果证明,个人奋斗当然重要,但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关键时候,党和政府是我有力的靠山。

修建北大希贝斯学校的资金落实了,张继忠欣喜若狂,多年的梦想,马上就要变成现实。他希望学校尽快建起来,尽快招生,早一年招生,少一些留守儿童流失。

建一所高规格的学校,事务繁多,张继忠一项一项去落实,都是快马加鞭的速度。领导和同事看到他着急的样子,便劝他,修建一所学校,程序复杂。征地选址、建设施工、师资力量的配备等工作,都得一步一步来,急有什么用?

张继忠说,这一天,我等了十几年了,不能再拖了。

在张继忠的催促下,特事特办,建教学楼、建宿舍、餐厅,项城市委大力支持,可以一边建设,一边办后续手续。

施工队伍以最快的速度开进了工地,寂静的项城郑郭赵桥北边工地沸腾了,每天张继忠要到工地检查建筑质量和进度。他对建筑老板说,老板,我们学校的资金来之不易,留守儿童的都眼睁睁看着我们呢,建设质量更要上乘,速度越快越好!

建筑老板知道张继忠的脾气,也知道学校的工期紧,不敢怠慢,只好把其他工地上的工人都调过来,不分昼夜抓紧施工。

建筑工地上,随时出现张继忠的身影,他亲自去工地搬砖、和泥,连建筑工人都说,同学们自发演唱给“张爸爸”一首歌,“泥巴裹着裤腿,泥巴裹满裤腿 汗水湿透衣背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

“我们修建过不少私人的房子,业主也没有像张继忠这样检查质量,关心进度。有人问张继忠,又不是你自己的房子, 何必这样细致认真?建筑工头说。”

张继忠说,这比我自己的房子重要不知多少倍啊!

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教学楼和宿舍楼完工了。招生工作也不能滞后,张继忠提前向教育部门提出了招生计划,经过审批,同意于2015年招生,同年9月,学校正式开学。

第一批到北大希贝斯任教的一些老师回忆说,当时,学校除了一栋教学楼和宿舍外,其他工程都还在修建中,连厕所、食堂都还没有建好。操场上,沙子遍地,灰尘随风起舞,有些到学校应聘的老师,看到这情况,都打了退堂鼓。一些领导和同事觉得开学条件不成熟,都提出等一等。

哪些条件不成熟?张继忠问道。

北大希贝斯学校地处项城东部,从大路往北走才能到达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拔地而起,学校的操场相当大而校园旁边的小花坛过去是垃圾场……道路当时也还没来得及硬化,起伏不平,坡大路滑,雨天是泥,晴天是灰。老师学生上课,除了身上是灰,脚上也是泥。

为建设学校和招生准备工作女董事长连冬梅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开学前十天,她还振作精神,花了十天打扫厨房卫生。亲自下厨房做饭,有一次不小心被给学生烧的开水一大水炉开水烫得她全身是伤,脚泡在开水里,肉都烫熟了,女董事长连冬梅的老父亲看见女儿的脚哭得像泪人,她忍着剧痛,学校如期开学。留守儿童终于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家。

由于招收的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学习习惯无法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张继忠和老师们面临巨大的教学压力与挑战。

老师们面面相觑。他们看到留守儿童薄弱的文化基础,看到同学们的素质,开学不到3个月,老师纷纷申请调走。老师们似乎看不到希望,这种情绪难免传递给学生们,他们更看不到希望。学生也开始流失。

张继忠情绪激动地通知校长说,请老师们来办公室开会。

当老师集合到一起后,张继忠说道,我们在座的都是自己兄弟姐妹,是共产党员。学校面临的困难,大家都清楚,我们办学的初衷大家也是清楚的,现在,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怎么办?

老师们沉默……张继忠继续说,如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只要有一个党员在,阵地就不会丢失。我们这么多党员,却要把党交给我们的这块教育扶贫阵地给丢了。你们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党员教师们说,董事长,您说吧,您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

张继忠说,我们先重温入党誓词。

新建的学校,又才开学不久,设备不完善,张继忠把老师们带到党员活动室,面对一面党旗,面对入党誓词,党员教师面对党旗,举起了右臂,重温入党誓词,在党旗下宣誓。当宣誓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时候,大家都热泪盈眶!哭成一片……

张继忠和他的老师们就是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是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重新开始了北大希贝斯学校的教书育人工作。

说了算,定了干,再大的困难也不改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张继忠不只是这样对老师提要求,他自己也是带着他的教师团队这样做的。为了管理方便,他把“家”安到了学生宿舍附近二楼,和学生住对面,他说,我既是董事长也是家长,他喜欢站在阳台上看着孩子们,看不清道路时,他用手灯照耀道路,进餐厅看看孩子们是不是吃得饱,进寝室看孩子们是不是睡得好,盖盖被子。

凌晨3点,闹铃响起来,他便起床,打着手电筒,在校园内外巡视一圈,看看有没有特殊情况。五点,一路把每一层教学楼的路灯都打开,学校里便灯火通明,张继忠的嗓门大大的,起床啊!孩子们!起床啦!马上洗脸,上早自习啦!

张继忠声音沙哑,但又不失严厉。学生们应声而起,起床后跑步去洗脸,然后争先恐后地跑到操场,跑步锻炼以后,早读,跑到食堂吃饭,吃饭后,又跑步到教学楼,进入教室。这时候,校园里归于平静,安静的学习氛围开始形成。

就这样,学生们几分钟内起床,半个小时的跑步时间,一个多小时的读书时间,几分钟从教室赶到食堂,几分钟内打扫完卫生……都有严格的规定,完全是军事化训练,张继忠不希望学生们拖拉、散漫,他认为学生们只有能遵守纪律,珍惜时间,才能有学习的信念。

有一天,这位男老师经过张继忠的办公室,看见他满身泥浆,和建校的工友们一起吃馒头,喝茶,不由得鼻子酸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董事长,您实在是太辛苦了,我们没有理由不拿出决心和干劲!

老师和同学们都说,学生除了中午有40分钟午休时间外,其他时间都要用来上课或自习,连吃饭、洗碗的时间都被严格限定在20分钟以内。为了节省时间,张继忠甚至不允许学生在吃饭时聊天。张继忠就规定所有学生留齐耳短发,不许穿奇装异服,不允许逛街浪费时间,就连洗小衣服的时间,都严格限定……

学生的时间,除了补基础,就是刷试题。

张继忠说,我们重视学生的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学习苦一点、累一点,考上一高、二高、三高,那一切都值了。

2021年,我校迎来了第一届学生中考,成绩公布以后,北大希贝斯学校中考一炮打响。

党旗下宣誓的党员教师们,终于给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践行“双减”,张继忠带领希贝斯追梦者一起追梦,如何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中小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也是学生们的必修课,张继峰老师带领同学们运动,学校的操场、篮球场热闹起来。篮球、足球、体操、蛙跳、太极功夫扇应有尽有。

董事长张继忠站在二楼看到孩子们奔跑跳跃的身影,他慈祥地望着孩子们,他对运动充满渴望,作为学校董事长,他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

人作为一个生命体,他喜欢带着孩子们运动。

怎么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张继忠和同仁们在行动。比如:每间教室的北边平台上摆满图书,每间教室有300余册人文、自然、文学、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供学生借阅。因为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我校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传来好消息,我校的郭奥丽、王艺欣习作《我的梦,航天梦》获大奖。她们的成功得益于学校丰富多彩的人文课程、经典阅读、体悟式教学让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的老师爱写作,她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作者的生活,理解文字背后的意蕴,就能写好作文了。”王艺欣说。

学生孟祥森喜欢打鼓,在学校运动会上,他的鼓声壮烈悲壮、激情昂扬实现了爱好与艺术专业的完美结合。

学生王艺欣用优美的肢体语言诠释舞蹈的柔韧和灵动,被誉为舞蹈精灵。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特长班学生越来越多。

张继忠满含常常热泪地站在学校五楼深情地望着他的校园,他的几千名孩子,几千名孩子一个爸,几千名孩子一个妈,他深爱这些宝贝,深爱他的校园,深爱项城这片热土,他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要向项城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教育答卷,终于站稳了脚跟。但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成绩,稳定生源,杜绝学生流失,张继忠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这些工作中,家访显得十分重要。

他对老师们说,要增强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成绩,就要掌握她们的家庭状况,让家长与老师、学校一条心,这就不能不去家访。

在家访过程中,张继忠总是想方设法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困难,提高她们的信心。

多年来,他走遍了项城的各个村寨。

有人对张继忠说,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沟通,一贯的方法就是开家长会,你为什么非得家访?张继忠回答,你不亲眼看到他们的家庭,不了解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你就无法与家长进行情感上的交流,难以与他们真情相通。

其实,张继忠家访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家访。他不仅帮助学生家庭解决困难,更是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贫困家庭,点燃了贫困群众教育脱贫的希望。

当学生考上大学跪在地上送来的锦旗,一声“张爸爸”让人泪目,挂满学校大厅墙壁锦旗是最好的注解,家长满含热泪感谢张继忠的时候,他和家长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武大的张桂林春节回村里当疫情防控志愿者,张继忠满眼含泪笑了,向孩子伸出大拇指……

希望之光

多年来,张继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留守儿童点起一盏盏希望的明灯,这一盏盏明灯绽放着希望之光,照亮留守儿童前行的征程。

张继忠家访的足迹踏遍了项城大地,是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心怀感恩,才会有人生的信念,生命的动力,工作积极性也高涨起来,他有一个信念,就是拼命为项城人民干点事。他对工作前所未有的积极主动——有老师请假,他的老师们争着代课;有学生学习跟不上,下课后,老师们把学生留下来补课。学校有困难,他主动请缨。中学有一个所谓的“后进班”,成绩下滑,学生调皮,连续换了好几个班主任,都没有太大的改观,他亲自找皮孩子谈话,打开孩子们的心结,终于成功改变班风,孩子们伸出大拇指,还是“张爸爸”有本事。

走在校园里,他用赤子般的热情,培育打工大军的留守儿童,培养他们的满园桃李。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当然,张继忠和老师们教育留守儿童,考上大学是目标,但心中要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才有责任与担当。在学校里,张继忠和老师们常常和同学一起唱红歌,讲信仰,讲道德,讲理想信念,传播革命的情操,为北大希贝斯学生们成长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继忠教育鼓励孩子们考上更好的高中,但他教育学生,高中只是人生的起点,为祖国贡献力量的道路还很漫长。

张继忠的北大希贝斯校园里藏龙卧虎,有教学能手,有管理能手祁矿山校长、刘宇翔校长、张天刚校长、张东峰校长、尚明奎校长、孔玉鹏主任、王博主任、刘凯主任、麻建生主任、韩增光主任等,学校的传统文化活动和太极功夫扇活动,以及法制讲座进校园等活动被一位俞传美的老师撰写成稿件,多次登上学习强国,秦艳艳的创意爱心通知书被河南省教育厅转发,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是音频制作能手,人才数不胜数。

年富力强的张继忠夫妇娶了一个教学能手刘前前当儿媳妇,儿媳刘前前和儿子张强一直站在教学前沿,张强一直在进修学习,他们说:“他们将来接过爸爸、妈妈的接力棒,把教育事业进行到底!”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张继忠正带量一班人昂首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教育扶贫路上,践行“双减”,昂首阔步走在课改的前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