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传美
暑假回到故乡,和朋友漫步大宁河边,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慢滩路吃烤鱼,只见翠绿、水红色的椅子摆成八卦阵,走进露天餐桌,朋友们的热情让我感觉回娘家了,在潺潺的水声中,烤鱼香味儿钻进鼻孔,水红的西瓜、金黄的滑肉、锅巴洋芋、霉豆腐……烤鱼四周围配着魔芋豆腐、豆豉等菜肴,桌子上配上各种特色小吃饮品,烤鱼的香味在余火下慢慢变得更加丰满、圆润。
围着烤鱼,暖黄的灯光、河水的叮咚声、灯光与水共舞的奇幻色彩、木质的桌子、塑料的椅子、孩子们的嬉戏、客人们的笑脸,极具梦幻感,此刻,这幅人间烟火图把巫溪人热情好客演绎得淋漓尽致,坐在河滩上吃烤鱼,简单得像娘家的散院子!烤鱼飘香洋溢母亲的味道!
席间一位长者告诉我,巫溪烤鱼用炭火烧烤,源于重庆巫溪,成长于万州,历史悠久,将一条新鲜鱼经过现杀、现烤,层层打造之后,火塘中间是几根粗壮的树木,已经燃起,火势很大,稍稍走近已觉得手脸炙热。树木没什么烟,只有热流晃动。那些横插着的鱼经热流笼罩,更像在滚烫的水波中舞动。
烤了一会儿,鱼的朝火面由白变黄,由黄转褐。烤鱼师傅把它们取下来,把刚才没有朝火的一面平放在火塘余烬中。不一会儿,有烟冒出,鱼的边角还燃起火苗,烤鱼师傅用铁叉平伸进去,把鱼取出,搁在一个方盘上,走向顾客的餐桌,鱼锅里还在呲呲地响,女老板说“鱼肉可能还没有熟透,炭火在桌下继续慢煎煮……”我们一边喝酒一边吃其他菜,一边享受把烤鱼煮熟的过程,以此保证一整条烤鱼的鲜嫩。细看烤鱼金黄金黄的外皮脆脆的,烤鱼两边焦黄的部位吃起来又香又脆,里面鲜嫩的鱼肉裹满红色的辣酱汁,外皮焦香,举箸夹起鱼肉,入口鲜嫩糯软,外酥里嫩,继而足够的码辣味儿入喉,麻、辣、烫混合的香味儿在唇齿之间翻滚、舞蹈,满嘴香辣够味儿,在大宁河边吃烤鱼,充分体现人与大自然的贴近,巫溪人朴实热情好客的特点,沉浸在烤鱼的美味中,美女老板为我们添上西瓜、锅巴洋芋、霉豆腐、酸萝卜……妈妈的味道,美酒与烤鱼,麻辣鲜美,鱼香味儿引人垂涎,大家很快把烤得焦黄的外层消灭了,只剩下中层白花花的鱼肉。我们站起来,与朋友合作,来一个咸鱼翻身,鱼肉上裹满红色辣汤汁,食客就为这一口麻辣烫,吃烤鱼总是高潮在前,余下来的事情就是以鱼肉果腹了,我们的动作节奏开始变得缓慢。中间的鱼肉滑嫩,相视一笑,左手一个锅巴洋芋,右手捞鱼肉,碎糊糊的捞不起,皱皱眉再慢慢捞,捞满一勺子,巴砸一口入喉,伸出大拇指——顶级美食。
大宁河边吃烤鱼,举头凝思着故乡,食材传承的五千年的巫盐文化。
我有些醉了,把脚伸进大宁河,感受母亲河的抚摸,一位朋友怕我掉进河里,立刻拉我上岸,热情地捞了一团一团的鱼肉往我盘子里送,我应命吃下,再坐下去,不知吃多少,便站起身来踩着鹅暖石再一次走向大宁河,我想,今晚的故事,无关身份的高低贵贱,无关年龄大小,只有人间真情,是关于故乡给远嫁的女儿最盛情巫溪烤鱼故事,巫溪烤鱼溢满游子舌尖上的乡愁。
大宁河千载如一无声流淌,真正的诗意在历久不变的原始生态中,就像这河滩的巫溪烤鱼。
巫溪烤鱼“文艺范儿”在于在传统烤鱼基础上的创新,蘑菇伞下食材的变换,大宁河的光影的闪烁,食材的切配、烤鱼的火温掌控、烤制时间把握,“文艺范儿”的烤鱼关键在于年轻人口味会多元化的,香辣味儿、麻辣味儿、混椒馋嘴味儿,延伸到鸡汁菌菇味、番茄炒蛋味儿、蒜香味儿、鱼香味儿……鱼类更加丰富,包括鲶鱼、草鱼、鮰鱼、清江鱼、海鲈鱼等,新炭火烤鱼的做法量化标准,延伸到牛蛙、海鲜等食材上,前菜、辅菜、饮品、烤串、重庆小吃等类别,让巫溪烤鱼这道名菜,来了一 个“多元化菜系”。“文艺范儿”美食对巫溪烤鱼的又一次刷新,而我确偏爱喜欢传统巫溪烤鱼的麻辣烫味道,因为它夹杂着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贞等等情绪和信心夹杂在一起,舞蹈在游子舌尖上,麻辣萦绕在游子心间,巫溪烤鱼,娘家的味道,让我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