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喜欢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尤其是外出旅行时。我不太喜欢这句话,有点非此即彼的感觉。
其实我觉得眼前与远方并不矛盾,你的眼前是别人向往的远方,你的远方也是别人的眼前。自己的城市呆腻了,偶尔去别处放松一下心情挺好,不一定非要有诗情画意的景致。
我每次外出都会提前做好攻略、计划好要去的地方和要品尝的美食。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吃好、睡好、玩好,不用管家、不用上班,这种慵懒起初特别惬意,可是每每在别人的地盘才住了几天,就不由得想念起自己的家乡和有时候忙起来都转不开身的蜗居。毕竟生活工作了几十年的地方,熟悉到方圆十里的每一处景致、熟悉到凭声音、步态、背影都知道是谁走过来的程度,心里就急切地盼望着行程早日结束,赶紧回去享受一下躺在自家床上、盖着自家被子、吃着自家饭的舒适和自在。这时候想起我妈说的“好出门不如赖在家”简直就是真理,这种感觉我称之为安全感或者归属感。回家后再也不用像在酒店里那样,能用两根手指掀起被子绝不用三根、能盖个被角御寒绝不裹着取暖。
眼前与远方不矛盾,与诗同样协调,有些人认为爱读诗书的人都不务实、不善家务,喜欢镜花水月缥缈着过日子,我觉得这实在是一种偏见。书里有生活,生活里也有诗,这不是一道单选题。
我的好朋友敏就是个文化人,爱看书、爱写书,她写的散文、游记、诗词,每篇都是需要我仰视的高度。周末,我们相约在中央广场的一家咖啡屋,桌子位于二楼临窗,窗外是行色匆匆的赶路人,窗内是悠闲的慢时光。敏听我絮絮叨叨、我听敏妙语连珠,十分陶醉。这次,我们聊的最多的恰好是诗书与生活。
她说,她喜欢旅游、写文章,所以家务活就做的少些。有一次,她看老公又在打扫卫生,突觉歉疚,老公却笑着说:你写字、我拖地。她说这六个字当时就让自己泪眼婆娑,这也是我听过的最煽情的表白,谁说这样的日子就不是诗、不是画?
我说:我也喜欢读诗书,可是老公不解风情,你是生活里有诗,我是在诗里找生活。给你举个例子加以说明:听过“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吧?新婚的妻子半夜就起来化妆,把自己装扮得精致,轻声问夫婿,我画的眉毛还好吗?是不是最流行的?这两句诗说的是眉毛,其实是女子对丈夫的娇媚与依赖,意境美吧?敏微笑点头,期待我下文。我接着说,我也描过眉画过眼,问老公:好看吗?老公干脆作答:丑人多作怪!话音未落,敏的咖啡都快喷出来了。她说:你们这是最通俗的打情骂俏。
我接着说:当然了,居家过日子更多的还是要落到实处,厨房永远是最有人间烟火气的地方,甭管有多少别扭,都在择菜洗菜、淘米煮饭的默契配合中随袅袅蒸汽幻化飘散。如果说妆容、撒娇是油盐,那做饭吃饭就是米面,油盐万不可多,适量就好,米面可重复可翻新。在《南齐书•周颙传》里,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听!多么高深又高雅!包饺子可是我的拿手饭,十几种馅随手拈来,春天韭菜鸡蛋、秋天白菜猪肉最常见。“雪花纷飞舞,皎月平空现。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看!谁能说做饭吃饭就没藏着诗意?饭店里的菜谱,“蝴蝶扑泉”“蜻蜓点水”“鲤鱼跳龙门”……哪个不让人充满清新又欢快的遐想?
几个小时转瞬即逝,看天色已有些阴沉,我们的相聚不得不散场了。已是隆冬时节,敏举起杯子俏皮地问:“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我答。笑说再见,笑约来年。
诗里有生活,诗才有温度;生活里有诗,生活才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