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夏先龙的头像

夏先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10
分享

萦绕心头的乡路

 

家乡的路是我难以磨灭的记忆。

小时候,祖辈上就已通车的王红公路经过村口,一直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优越感,直到十岁那年,在路桥公司开车的大伯带我进了趟县城,才明白家乡的路不过是些九曲羊肠。

农村人对路的渴求是与生俱来的。林家村是乡里二百多户人家的大村子,人多地少,方圆十里都被开垦成了庄稼地,谷雨过后,绿油油的玉米苗依着山势绵延起伏几公里,碧波荡漾,倚靠在厢房阁楼的小窗前,有一丝面朝大海的气息。

包产到户,父母分得一亩两分地,为了多种点庄稼,父亲就只得向远山开荒,看着父亲捧起黑油油的土壤,脸上也扬起了微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庄稼人陆续进入栽种时节,整垄整垄的烟苗被移栽在成片成片的土地上,母亲捞垄,父亲总是一趟一趟的担水,田间地头尽是些鸟道羊肠,庄稼地远离水库,父亲的肩膀在运水的来回中,皮肉渐渐变得彤红,薄如蝉翼的表皮在扁担下翻开一层又一层,瘦削的脸庞晒得黝黑,像一朵煮熟了的猪肝。

放学过后,我也和村里的伙伴一样,加入担水的大军,一对装水30斤的胶桶压在肩膀上,一路上坡,肩宽的路面,连放下桶歇息会儿都很困难,再想想那些遥远的山路,心里仿佛有百万只蚂蚁叮咬,满脸憋得通红,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流下,接下来的路踉踉跄跄,晃晃悠悠走到烟苗跟前,水只剩下了小半桶。父亲也不责骂,只是默默的深一脚浅一脚的来回担水,他压弯的脊背藏着无声无息的坚毅,我知道父亲的扁担里挑着的是希望。

烟农紧皱的眉头随着烤烟收购时节的到来渐渐舒展开,经过种植、采编、烘烤、分级、扎把几道工序之后,昔日绿油油的烟苗变成了“黄金叶”,烤烟树成了村里的致富树,贫瘠的家乡从“种一撇坡,收一提箩”走上了脱贫致富路,“科技兴烟、订单收购”让百姓增收致富奔小康,烟农们逐年增收。

对路的期望也越来越高,2010年,政府拨款为村里修了一条通往村后大山的森林防火应急道路,一下子把村里几百亩的山地串联在一起,千百年来的传统农耕随着田间地头道路的修通,耕作方式跟着不断升级,山间响起喇叭声,种植种类不断扩大,道路上下的地块儿有的种上了碧青的茄子,有的种上了火红的辣椒,有的长满金黄的麦穗……远远看去,整个山坡像披上了七彩的花衣。

渐渐的返乡创业的人多了,路把城市与乡村腕在了一起。那些靠着人背马驼的日子渐渐远去,留在记忆里的只有那些无路少路的艰辛与酸涩。

听父亲说,爷爷是出过民工的人,年轻时修过滇缅公路,路修得越长,家离得越远,一路吃尽了苦头。后来,大伯子承父业,继续出民工修公路,有幸留在了路桥公司,一辈子与公路打交道,成了人人羡慕的公家人,每逢休假回家,门前络绎不绝,亲朋好友来,便是杀鸡宰羊,远近邻居都会来凑个热闹,父亲也常以大腹便便的大伯为榜样,不止一次叮嘱我要好好读书,我知道,好好读书,不就是走出无路少路的大山。

一街属低热河谷气候,一街河两岸沟深箐陡,土壤疏松地表风化严重,雨后便是一副“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拉肚子”的景象,记得那时生态破败的一街都有了教科书式的术语,“一街不砍树,河流鱼虾富”、“一街封好山,全县奔小康”。人烟密集和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大量的植被被砍伐,水土流失,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破败的生态常年惩罚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向外求生与发展也成了一代一代一街人迫切的需求。

近几年,脱贫致富的政策不断落实,河面的6座桥陆续通车了,河两岸的人们交往越来越密切,二叔收起挑了多年的扁担开上了小三轮,大舅的山货也能卖出好价钱,姨妈每个街天都会到集镇上卖凉粉,黄澄澄的豌豆粉舀上两勺自制的木瓜醋,拌上一勺油泡火烧辣,香气沁人心脾,粉条顺着撅起的嘴唇滋溜一声入口,挨着后槽牙,都来不及咀嚼,迅速翻身滑向喉咙,撩得腮帮子一阵酸,吃得人们舔嘴抹舌头,都说“过瘾”。洗澡潭大桥横跨两县,黑泥温泉挂壁在陡峰之间,明末清初即开为沐浴之所,康熙《镇南州志》(公元1704年编撰)为镇南最早的第一部志书,由时任镇南知州的浙江余姚进士陈元编撰,黑泥温泉在该部志书中已有记载,《镇南州志·地理志·山川》中记“温泉,州西南一百五十里,在黑泥中,喷泉清润。远近男妇都来就浴。”陈元还在该书《游黑泥温泉记》中说:“行部至英武乡,有山曰黑泥……泉之名有四:最高者曰鹦潭,在山顶,人迹罕至;次曰天蓬潭,潭上石侵如华盖,旁穿一小孔,亦莹洁可爱;又次曰象鼻潭,奔泻如瀑布;最下曰马槽潭,则递注汇流之所也……”数百年来坐落在茶马古道间,洗去无数挑夫游子的满身疲乏。“二月八,裤子塌”,农历二月初八,是一街乡远近闻名的沐浴节,随着洗澡潭大桥的建成通车,祥云,弥渡到南华缩短了车程,黑泥温泉的开发价值大大提升,闭塞的小山村,旅游产业富民之路也终将不远。

南华人民对路的追求自古以来就没有减弱,以至于南华被誉为“九府通衢”地,道路博物馆。滇缅公路穿城而过连接滇缅,一路能感受到伟大抗战的历史气息;高铁开到家门前,北上广不再遥远;楚南大道畅通便捷,把州府与县城腕在了一起;南永公路纵横南北,直通川滇;南景线把璀璨多彩的九个乡镇串在一起,像一条散落在哀牢山脉的珍珠项链。

路不断拓宽着我们的视野,不断延伸着我们的希望!也在加快着家乡脱贫致富的脚步;是路加快了革命老区融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拥有光辉抗战历史的南山区,“边纵”八支队抗战剿匪的硝烟早已散去,英烈鲜血染红的旗帜依然飘扬。

脱贫不脱政策,未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大坑能养鱼,小坑能卧驴。”这样的路况不会再见,萦绕心头的乡路,烙上了祖辈的足迹,也将烙上我们的回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