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宋健的头像

宋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16
分享

坐席

“来来来,赶紧把鞋脱了,炕上坐!”

给供桌上的仙人们烧香磕头后,魏二被热情的总管和亲家掺扶着,脱去皮鞋,爬上了炕。他两只手娴熟地拉了一下小腿,盘坐在炕头,穿着新崭崭的袜子的脚,抵在了炕桌腿上,随手接过一支香烟,吧嗒起来。作为新娘的长辈,他要和其他重要的客人坐一起,在厅房炕上享受最高规格的接待。

农历八月初二,宜嫁娶,这是魏大和亲家找了几个阴阳先生才寻来的好日子。这天,女儿出嫁了。

按照当地农村的习俗,新娘的父母不参加当天的婚宴,第二天才去探望女儿。去婚礼现场的娘家人,主要是一些亲戚朋友,如七大姑八大姨们。他们此行的目的主要是送亲,顺便看看男方的家庭情况,还有美美地撮一顿。

送亲的队伍整整一百号人,刚好坐十桌,这也是双方再三考量并达成一致的,不能多也不能少。领队的自然是魏二,人家毕竟是新娘的二叔,非他莫属。出发前,魏大再三交代,不要忘了礼数,莫贪杯,要照顾好同行的亲戚,魏二点头应允。

他们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坡,朝着喜庆的音律渐行渐近。

按照关系亲远、年龄大小,娘家人被安排到合适的上位就坐,有房间里炕上的,还有院子里帐篷下面的,和男方的亲戚一起,相互介绍,寒暄道贺,无不喜庆欢闹。

高音喇叭里欢快的秦腔调调和院子里外攒动的身影,将婚礼掀上了高潮。公婆的褶子脸上被同辈们摸得漆黑,扮成灶神的模样,引来全院人的畅怀大笑,寓意毕竟是美好的。

各种应有的礼数完成后,喇叭停了,宴席开始了。

新娘在姑姨们的簇拥下,来到了婚房。说起婚房,其实就是院子里一间挂着大红“囍”字的偏房,门框上贴着喜联:“喜今日心心相印,望来年宝宝逗人。”里边是精心打整过的,红色自然是主格调,被面上绣有龙凤呈祥的图案,屋子里挂满了彩带、气球。红油漆炕桌上摆着点心、喜糖、瓜子、茶水等,中间还有一盘让人直冒口水的大凉盘。

大凉盘,也叫大拼盘,这里习惯叫攒盘,攒盘上桌就是宴席的开始,它由皮冻、猪排、猪肝、猪耳、猪心、猪头肉、蕨菜、黄瓜、胡萝卜,豆干、粉条、海带丝、黄豆芽、菠菜等拼成,浇些美味酱汁,用葱丝、辣椒丝、芫荽点缀,最后在正中间放一颗红红的熟鸡蛋压轴,有些酒席也配有几个小拼盘,主要放些卤牛肉啥的。攒盘是“陇西宴式十二体”的点睛菜品,也是每桌酒席的必上菜品。

“上菜喽!”

随着总管的一声声呵令,“端盘儿的”(上菜的同村年轻小伙,当地习惯称为“端盘儿的”。)按照菜品顺序将一道道佳肴端上桌,供客人食用。清炖鸡、黄焖里脊,寓意着大吉大利之意。紧接着还有清汤杂烩、带把肘子、黄焖牛肉、酸辣炖蛋肉丝拌粉皮……

“陇西十二体”丰盛纯朴,经济实惠,四季皆宜,深受大众喜欢,代代相传,久盛不衰。

有肉必有酒。攒盘上桌后,首先由公公和他的同胞兄弟一起,公公端酒盘,兄弟倒酒,从厅房炕上开始,向每桌宾客敬酒,也叫看酒。盘子里一般有十个酒盅,这桌敬完,继续补满,下桌继续。这里的敬酒,主人是不陪喝的,其实就是让客人喝好,向大家问候、道谢。

上了六七个菜后,第二轮敬酒开始了,这才是重头戏,新郎新娘是主角。新娘端酒盘,新郎倒酒。有些长辈喝完酒后,会给盘里放钱,也叫“看酒钱”。

两次敬酒结束后,敬酒的任务交给了每桌“敬客的”(专门陪客人喝酒的人,当地习惯称为“敬客的”。)“敬客的”确实是个苦差事,以一敬十,不仅要酒量好,还要拳好,这里指划拳。客人边吃肉边喝酒,他们只好守在身旁。如果遇上几个酒量好的客人,酩酊大醉是在所难免的。

“一心敬、哥俩好、三星照、四季红、五魁首……”院子里的划拳声一浪超过一浪,由开始的干脆利落逐渐变得含糊拖拉,最后连喊什么都浑得听不清了。

一盅又一盅浓酒裹着油油的肉菜下肚后,魏二有点儿微醺,盛情的话语全在酒里,再没推辞,端起酒盅就往口里灌,早就把同行的其他娘家人望得一干二净了。

“起席菜”-八宝米饭的火焰刚灭,喇叭里曲子便开始了,大家和着音律加快了咀嚼。

流水席一轮接着一轮,菜还是那些菜品,人却不是那些客人。

第二天一大早,魏二揉揉睡眼,接过婆娘手里的凉开水,咕咚咕咚一口气下了肚。昨天喝断片的他啥都想不起来。

“你呀!昨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