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米粑
米粑,顾名思义,它是用米做成的。它因为晶莹如玉,甜香扑鼻,松泡爽口而备受人们喜爱。
很早以前,只在新谷丰收或过节的时候,人们才会做米粑。做粑的米,一般是用筛子筛下的细米。把米淘净后,用冷水浸泡,米发涨后,磨成浓稠的米浆,把米浆放到木盆里,再放上一砣上次做粑时留下来的粑酵,颁细,搅匀,等里面冒出一个个拇指甲盖大的泡,加上白糖搅拌就可以蒸了。
蒸米粑,通常是放在土灶的大铁锅里,这样蒸出来的米粑特别香甜可口。先在蒸格上铺上湿白布,再把米浆舀在白布上,等水开了再把蒸格放上去蒸,听老人们说,这样蒸出来的米粑就会泡一些(松软一些),大概要二十五分钟就好了。拿出来晾凉,用刀划成方形或菱形就好了。那白如玉,托在手上颤微微的米粑,叫人看了就想吃。
孩提时,大人蒸米粑的时候,总是母亲在灶上忙,奶奶在灶下添柴烧火,我总是围在灶边等着,时而靠在奶奶身边望望灶里的柴火,时而又望望灶上锅里的蒸笼,时不时地问一句:“熟了没?”好不容易米粑熟了,还未等放到切粑的桌上,我就快速地抢一块,刚起锅的米粑非常烫,是不能一下放到嘴里的。抓起那米粑是左手换右手,右手换左手,还没有等它冷,就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大人切好米粑会用盘子装好,让我分给左邻右舍,那叫“尝新”。
此外,哪家孩子满周岁,也会蒸米粑,但那得做成圆形的,并点上红点,分给乡邻和亲朋好友,寓意小孩像米粑一样白、胖。
我喜欢吃米粑,因为米粑是有童年的味道,有家的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