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席波的头像

席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19
分享

故乡三忆

一、大奶奶

“呱,呱,三头两爪,你想听,还有俩”。

这是大奶奶拉呱的开场白。

开场白话音未落,大奶奶的呱就开始了……

我的老家,胶东半岛东南部的五莲一带,方言里的“拉呱”,就是讲故事。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坐在大奶奶的身边,听她拉呱,听她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那些古老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

大奶奶和我们家是邻居,她有个女儿,我叫她“小姑”,年龄和我差不多,后来我们是同班同学。我们一条胡同里还有六七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伙伴。

大奶奶肚子里的呱太多了,除了蛇精的故事,还有神啊,鬼啊,妖啊……后来,上了学,我才知道,她要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长妈妈知道得多得多。

大奶奶的呱就如同夜空中的繁星,既满足了我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也照亮了我对生活的理解。

夏日的夜晚,月光如水,洒在村前静谧的河滩上,大奶奶身旁燃起了蚊绳,大蒲扇“啪嗒啪嗒”地扇着,我们就坐在大奶奶身边,等着她不紧不慢地哼出“呱,呱,三头两爪”的开场白。

故事开始了,瞬间就攫取了儿童的心,活泼好动的我们很快安静下来,支棱起耳朵,唯恐漏听一个细节。周围的蝉叫虫鸣,似乎都是伴奏……

一个呱拉完,我们会缠住大奶奶,“再拉一个,再拉一个……”

大奶奶的呱真的就那么神奇,总能让我们忘记一切烦恼,进入那个神秘而又充满吸引力的世界。

秋冬季节来了,这时的夜晚,最适合听大奶奶拉呱。夜幕降临,小伙伴都不约而同地凑到大奶奶家中等着听她拉呱。

大奶奶吃完晚饭,点起煤油灯,把花生倒在当门里,然后每人分给一小堆。我们就坐在当门(方言,指屋子里对着门的地面)里,一边听大奶奶拉呱,一边剥花生壳。

大奶奶一边拉着呱,一边还要瞅瞅谁忘了剥花生(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变相剥削童工)。

大奶奶的呱无所不包,从神话传说到乡土习俗,从历史事件到寓言故事,每一个呱都那么扣人心弦,都那么充满魅力,特别是那些神狐鬼怪的故事,常常让我们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很多时候,夜深了,每人一堆花生也剥出来了,也要回家睡觉了,大奶奶就会又一次哼起“呱,呱,三头两爪,你想听还有俩”——这,又成了大奶奶拉呱的休止符。

呱,是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是我们还沉浸在呱里,呱里的情境往往让我们恐惧不已,不敢出门,更不敢走夜路。

这时,大奶奶就会送我们出门,站在家门口,扶着门框,目送我们回家,还不时地大声喊着我们的乳名,给我们壮胆……

就这样,大奶奶就像一块强力的磁铁,吸引着我们这些孩子们,大奶奶肚子里那些神奇古怪的呱,也慢慢注入了我们饥渴的心田。什么“神仙挑山”,什么“狐狸成精”,什么“王大胆和张不怕”……一个个故事和传说,也就深深镌刻在了我的脑海,成为自己永恒的记忆。

后来,我们都上学了,胡同也拆掉了,我们家和大奶奶家都搬家了,听大奶奶拉呱的机会就再也没有了。

再后来,我上大学了,工作了,还曾经萌生过再找大奶奶,听她拉拉呱,把她那些稀奇古怪多姿多彩的呱整理一下的想法,但终还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现,随着大奶奶的突然离世,这种想法也最终成为永远的遗憾。

但是,不管过去多少年,每每想起大奶奶,想起她的那些呱,她的音容笑貌就会赫然出现在眼前。

大奶奶没读过书,也不识字,但是知道那么多事情,会拉那么多呱。她拉起呱来,声音就如同温暖的溪水,缓缓流淌进我们的心田。她拉起呱来,语调抑扬顿挫,使得那些呱那么生动有趣,那么扣人心弦。那些丰富多彩的呱里,分明有她的情感和智慧,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大奶奶已经去世很多年了,听大奶奶拉呱更是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的事情了,但每当我回忆起那些大奶奶拉呱的往事,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和感激。因为有大奶奶和大奶奶的那些呱,我拥有了无尽的童年回忆和对生活的热爱。

“呱,呱,三头两爪,你想听,还有俩……”

二、爷爷

爷爷,清明节快到了,我不知道如何表达我对您的感恩与怀念,只有以这样的文字慰藉我的灵魂。

爷爷,我不知您是如何把我父亲和我两个叔叔拉扯成人的。我知道,在我奶奶去世的时候,我父亲才六岁,我二叔才五岁,我三叔更是刚刚两岁。一家四条光棍,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在那个饥困的年代,又当爹又当妈,其中的艰辛别人也许都能想象得到,但是到底艰辛到什么程度,可能只有您自己心里知道。

我母亲是十八岁嫁到这个家里的,她那么早嫁过来就是为了和您一起撑起这个家。您经历的苦楚,我断续从母亲和街坊那里听到过一些,但是,我从来没有从你嘴里听到半个“苦”字。您就像中国绝大多数朴实坚韧的农民一样, 默默忍受着命运的不公,默默地用自己的肩膀拉着命运的纤绳。

爷爷,我知道,把三个少不更事的孩子拉扯大,不脱几层皮是不行的;把三个少不更事的孩子拉扯大帮着他们成家,不拼死拼活的挣命是不行的。您把经受的苦看得很淡,您说,人就跟拉犁的牛一样,不能回头看,更不能往后退。

按说,我两个叔都成家了,您应该歇歇了,也应该享享福了,可是您不听任何人的劝说,执意盖了一间茅草屋自己过,并且为我父亲兄弟三个分了家。

您的理由很简单,自己不给孩子留负担,孩子自己也要担责任。

爷爷,我听我母亲说,我是从六个月大就跟着您睡的,您把所有的慈爱都给了我。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走亲访友,您都会背上我。您微驼的脊背,就是我成长的摇篮。

在您的背上,我接受了您对我的最初的启蒙教育和最朴素的情感熏陶。

爷爷,我还记得,我上学了,您高兴地把我送进校园。我买铅笔、买本子的钱都是您从牙缝里省出来的。如果手头没钱,您就会摸出一个两个鸡蛋让我到门市部去兑换。如果您做了好吃的,总是会留出一碗,等我放学后过去吃。

冬天,您总是先把被窝暖和好,等我放了晚自习回去和您一起睡。 我上初中了,学校离家远,得在学校住宿,您也搬到了山上,帮着村里看果园,和您住在一起的机会就少了。

再后来,我到县城上高中,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每次回到家里,我也总是要到山上和您住上一晚,您也总会给我做我最愿意吃的疙瘩汤和发面饼。

爷爷,您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这样的磨难也过早地侵蚀了您的健康,哮喘病不时地发作,使得您的身体每况愈下,而由于上学,我见您的机会越发的少了。

我后来考上大学,成为我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我知道您内心是最满足和幸福的,但是不能更好地照顾您,不能减轻您疾病的痛苦,却也像无法摆脱的巨石时时压迫着我。

我工作后第一个月的工资是 38 块钱,我把它悉数寄给了您,我知道您一定很高兴。我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为您做点什么。后来我又陆续给您寄过几次钱,可是您需要的哪里是钱啊!

爷爷,尽管您还不到七十岁,可是岁月的磨砺已经几乎榨干了您的心血, 终于,在瑟瑟秋风中,您溘然长逝……

爷爷,得知您去世的消息时,我正在上课。由于远在他乡,您的丧事办完之后,我才收到母亲的电报。

我不知怎样结束的课,也不知道怎样跑到宿舍抱头恸哭……

爷爷,我知道,您不会怨我,因为您总是盼着我好,盼着我为您争口气,可是没有在您床前尽孝,未能见您最后一面,这是我一生永远的痛与悔!

爷爷,又到清明节了,愿您地下安息……

三、惠敏

惠敏,我是今天才得到你已经不在的消息,这离你与这个世界的辞别已过去了将近五个月了,作为老师,我甚为遗憾和愧疚。一整天,我的心就像被一块沉重的巨石压着,既不能呼吸又疼痛憋闷,不敢想又不能不想,而每每忆及与你相关的每个片段,都会让我泪水涟涟……

惠敏,在这之前,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好久没有你的消息了,你的朋友圈也好几个月没有更新了,我就在微信中顺便问了你一句:“最近忙什么,孩子在哪里工作了?”但是没有你的回复。到了第二天,仍然没有动静。我便拨通了你的电话,手机提示“无法接通或已关机”。我感觉有点蹊跷,但又一心想,说不定出去旅游了,因为我知道,你喜欢摄影,喜欢各处去跑。又过了几天,你仍然没有回音,电话依然打不通,我有点心慌了,但仍不愿往坏处想,“也许是出国旅游了呢!”

这样又过了一个多星期,到了今天,我有点沉不住气了,几番周折,找到你的表弟(也是我的学生)。他哽咽地告诉我,你已经走了,是在五月下旬的一个早晨,就那么突然走了——在四月份去云南的时候,你就感觉头痛,但是你没当回事……

惠敏,你怎么了,怎么了啊?

你一向是一个很娴静、很严谨、很快乐的人啊,你为什么走得如此匆匆,如此平静!你如何能这样决然地抛开正在上大学的可爱的女儿?如何抛开八十高龄的慈爱的老父亲?如何抛开你所热爱的多彩的生活?

惠敏,你还记得吧,36年前,我做了你的老师,你成了我的学生。对我这个刚跨出校门又走上讲台的年轻人来说,接手你们初二班这个全校出了名的乱班的时候,我是多么惊恐和无助!但是,是你——班里学习成绩最优秀的你自告奋勇地做了班长。我真的想不到,外表柔弱、一说话就露出两个小酒窝的一个女孩子,竟然能让班里那些刺头变得服服帖帖!我也没有想到,我们这个班,很快成了学校的模范班级,班级的学习成绩更是突飞猛进。我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印象,在参加市里作文竞赛的时候,你和另一位同学的作文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这在我们学校可是一件了不起的荣誉。虽然过去了四十年,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你们获奖作文的题目是《妈妈啊,妈妈》和《星期天,我这样度过》……

说真的,我得感谢你。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不会那么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不会那么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你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做一名教师的荣光!

初中毕业后,你考上了省城的一所中专学校。临分别时,你送给了我两本书,一本《李白诗选》、一本《唐宋诗选讲》,这两本书一直摆放在我书架的显著位置。

上中专以后,我还经常收到你的来信。

后来,你毕业回到滨海的家乡工作了,尽管工作也有不如意,但是你用你的聪颖和勤勉努力地支撑,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就与荣誉。

在那一阶段,我的家庭遭受了变故,你又不断给我写信,开导我,鼓励我,让我鼓起勇气,走出困境。在那时,你俨然就成了我的朋友、我的老师。你的那些来信,至今我还精心地保存着,并且隔一段时间就会拿出来看一眼。那些娟秀的字体,那些隽永的文字,足以让我感到欣慰和满足,给我信心和动力……

再后来,你变换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可爱的女儿,生活呈现给你缤纷的色彩和丰富的内涵。你爱孩子,爱家庭,爱朋友,爱生活……虽然我们联系得少了,但透过你的微信朋友圈,我能够感受到你幸福和快乐!

惠敏,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好像是在八年前的夏天吧,我和女儿去滨海小城,那时你的女儿还在上初中吧,你带着她,张梅(你的同学,也是我的学生)也带着她的女儿,你请我们吃了一顿饭。谁能想到,一别竟成永别,如今,竟是天各一方!

尽管后来没有再见面,但是在你的朋友圈里,我能经常看到你的身影——社区的公益活动中,福利院的走访中,敬老院的慰问中,时装秀的T台上,朋友的农场里,家乡的田野间……

我知道,岁月荏苒,不变的是你的聪慧,你的热情,你的勤勉,你的真诚,你的无私,你的包容……你是我一生见到的一个最清纯、最清亮的人!

惠敏,你怎么了啊,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你的朋友圈最后就定格在5月11日那一天!那一天,你的世界里堆满了艳丽的花朵,房间里是一派灿烂的春色!

你那么爱花,爱缤纷的生活。你的圈子里总是少不了姹紫嫣红,总少不了花花草草……

再往前推,4月23日,你发了一张图片,是“世界读书日”,上面写道:“今天的朋友圈,一定充满了书香气……”你那么爱书,爱读书,在一个新的地方,你还有书读吗?我有那么多的书想送给你,你能收到吗?

你在朋友圈的上方甜甜的笑着,静静的注视着前方——

惠敏,我写不下去了……

惟愿你的世界里永远鲜花盛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