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灯古镇位于长江三角洲,隶属江苏省昆山市,离苏州市中心35公里,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爱国学者顾炎武的故乡,又是昆曲的发源地。
我曾24小时之内早晨、下午和晚上三次游览千灯古镇,而对于夜之千灯更情有独钟。
夜之千灯,灯火阑珊,月色撩人。漫步石板小巷,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夜之千灯,宛如发髻高挑的少女,虽没有秦淮河繁华的桨声灯影,却多了一份清丽质朴的娴静。
走进千灯古镇,最醒目的建筑当属秦峰塔。
秦峰塔,又称释迦佛塔,位于千灯镇尚书浦西岸,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由里人王束捐宅,僧从义开山,建般若寺,里人王珏捐宅以广寺基,建造此塔。因位于秦柱山之阳,名秦峰塔。至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般若寺改为延福禅院,秦峰塔亦进行重建。
走进千灯古镇,走在那条近两公里长的华东第一石板街上,每个街角都恰到好处地悬挂有灯盏,灯光朦胧而温柔,淡淡地照洒整条街巷。
这条石板街,南北贯穿古镇,并连接各支路,呈蜈蚣形。全长1.5公里,主干街道长800米,由2072块长条形花岗岩铺设而成。石板下面设有既宽又深的下水道,与古镇各处的河埠、河滩相连通。因此,即使下滂沱大雨,石板街上从不积水,转晴即干。
石板街始建于南宋,明清进一步延伸修缮;民国三年又以重金聘青浦县朱家角筑路名匠王世昌,重新整理修缮。
慢慢悠悠地走在这一条千年石板街上,脑海里突然闪现出的是绵绵细雨下的江南三月,瞬间感到走这条街,其实要撑着伞,在雨中走,才有诗情画意。
脚下的石板路面,千百年来被无数的脚步打磨得溜光圆滑。两侧楼檐斜挑而出,遥对那片流霞黛影。
小街上,人声喧闹。两旁的店铺里,不时传出些招呼声,听那吴侬软语,竟如唱诗一般,令人迷醉。
就在石板街旁,不经意间就会看到顾炎武故居。
千灯古镇,是顾炎武的出生地,也是他叶落归根的地方。“顾炎武故居”景区主要有四大部分组成:故居(起居生活区)、祠堂、墓园和顾园,这四个区域,互相连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居、祠、墓、园一体的园林布局。
顾炎武故居(起居生活区)、顾园系新建、移建而成,仅顾炎武墓和祠堂是旧有古迹。
故居(起居生活区)为五进明清建筑,自成院落,建筑皆小巧玲珑,这个区域主要再现了顾炎武居家生活和读书场景;祠堂和墓园是顾家后人纪念瞻仰先人的地方,这个区域主要陈列了顾炎武塑像、手迹、著作、生平事迹和国内外对顾炎武先生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顾园是按照原来的史实,恢复修建的江南私家园林,亭台楼阁、舫榭桥径,环湖而设,这个区域主要呈现了江南园林风景。
除了顾炎武先生,千灯古镇还有一位文化名人,就是昆曲鼻祖顾坚。
2001年5月,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顾坚进一步为世人熟知。顾坚纪念馆和顾炎武故居相去不远,一样低调朴素。在顾坚纪念馆里,有昆曲小舞台和十几张桌子,游客入内可以一边品茗,一边欣赏昆曲、江南丝竹乐、苏州评弹等,享受惬意而自在的时光。
夜之千灯,那一灯、一街、一檐、一铺,成就了这条古镇小巷的经典印象。
街巷里,氤氲着一股浓浓的甜香以及一丝一缕说不出道不清的味道,也许那就是烟火的味道吧。
走累了,或者饿了,随便一家饭铺,都会让你品尝到可口的美食。据说,千灯有蕴含着时间和记忆的滋味的“千灯八吃” ,羊肉,肉粽,海棠糕……
随着游客前行,漫无目的,随心所欲。
跨过几座古朴的石拱桥,沿着千灯浦那条依河而建的长廊漫步,已有月色漂在河心。
偶有夜游的船只划过,浅浅的灯光下,被漾散开来的月影,一层又一层,如一条条白练,伸向埠头的石阶。
夜风凉爽拂过,舒适宜人,一排排灯笼悬挂在长廊下,隐约间,和不远处延福禅寺的千年秦峰塔遥相辉映。
此时,自艄公手中流出的欸乃桨声,已悄然穿过千灯浦河道上的古拱桥,渐行渐远,消融在千灯古镇的夜色里,漾散在一阵似有若无的丝竹之声中。
此刻,古镇静谧,月色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