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席波的头像

席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08
分享

徽州深处,卖花渔村

地处山水画廊新安江上游,隐匿在一片崇山峻岭中的卖花渔村,本名“洪岭村”,因其秀丽的山水景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村,被誉为“歙县第一村”。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就是找寻这徽州远近闻名的卖花渔村。

沿着新修的水泥路徒步向前。

虽然梅花已经开败,但枝头的星星点点的白色的、红色的花朵,依然顽强保留着对春天的依恋。

路旁,不时就会有一处一处的盆景园,各式各样的树桩,或大或小的盆栽,以及形态各异的树形,彰显着“小方寸、大世界”的奥妙。

走着走着,山坡上闪出一树一树的雪白,白得那么纯洁,白得那么素雅!哦,原来那是野樱花开了。

拐了几道弯,爬过几处坡,眼前豁然开朗,山口之处,矗立着一座巍峨的牌坊,上刻“卖花渔村”。

于是,驴友们争先恐后来到牌坊下拍照留影。

站在牌坊前,可以看到卖花渔村就隐藏在山坳里,周围一圈儿山,村子就像被安放在山的摇篮里。

随后是“之”字形的下山台阶。队伍一字排开,鱼贯而行,倒也有一些趣味。

下到山底,然后绕过山岩,进得村来。

不愧是卖花渔村,于一片崇山峻岭中,珍藏着独有的静谧温婉。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盆景园,家家户户都经营着花木生意。

琳琅满目的盆景,姹紫嫣红的花朵,看着蜂飞蝶舞的场景,嗅着扑鼻而来的花香,恍惚一脚踏进了梦幻世界!

随着人流信步前行,眼前景色目不暇给。

看到左前方的山顶上有观景台,台上有一张翼欲飞的亭子,可以从高处俯瞰村子的全貌。于是毫不犹豫地朝亭子方向攀登。

看着亭子并不十分高,但坡度很大,台阶也很陡。走走停停,终于来至亭下。手扶石栏,卖花渔村尽收眼底。

眼前的景象,让我们终于明白了,“只卖花、不打渔”的卖花渔村何以叫“渔村”?

从高处俯瞰,这卖花渔村村头尖尖,状如鱼嘴,村腰渐宽,好似鱼肚,村脚房屋向两翼展开,又如鱼的剪刀尾。活灵活现一条游动的鱼,简直太形象了!

此外,卖花渔村人大多姓洪,鱼得水则生机盎然,故在鱼字边加三点水,称“渔”村。又因村中家家户户以养卖盆景为生,因而改名为“卖花渔村”。

从高处仔细端详这卖花渔村,“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好似从山间流淌下来,在山坳里静静休憩,漫山遍野的红梅恣意渲染,绘就了一幅写意水墨的绝美画卷。

从山顶另一侧的一条比较舒缓的道路下山后,在巷口遇到一位老阿姨,问她应该怎么走。她说,你们还没进村呢!快往前走吧,前面就到了。她还告诉我们,梅花都已开过了,早些时候来才好呢。

我们谢过老阿姨,踏着青石板路,走进街巷。

沿着古朴幽静的村中小道,信步游走。

幽幽的青石板路,长满青苔的墙垣,码得整整齐齐的柴堆,破破烂烂的木篱笆,以及老旧古朴的门窗,还有那历尽沧桑的老宅子……似乎不经意间,就走进了另一个时代,走进了另一方世界。

由于村子就建在山谷之中,民居与山坡几乎紧挨着,就隔着一条狭窄而幽深的小溪,小溪的另一侧便是陡峻的山坡,山坡上就是茂林修竹。小溪潺潺,穿村而过,为村子带来了灵气与福气。

对于村中的先祖来说,此地确是他们精选的世外桃源。相传唐朝末年,为躲避战乱,宫廷花匠洪诚、洪诗兄弟迁居于此,聚族而居,以姓定名曰“洪川”。

作为徽派盆景的发源地,卖花渔村实行“庭院经济”,做到了“家家有庭院,院院有盆景”。

街角巷内,家家户户中形态各异、独具特色的徽派盆景美不胜收。走入村民家中,不乏有正在加工、制作盆景的工匠。他们把远山近水的自然景观和梅花的香与色浓缩在写意的微观世界里,别致灵动,气韵横生。

以“梅”闻名的古村,梅韵自然无需寻访,种种没听过的、叫不出名字的梅花品种,虽已过花期,却依旧萦绕着一片徽州浪漫的色彩,为整个村庄添了一分柔情。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还要赶往塘栖,尽管意犹未尽,也只好与卖花渔村依依作别,但心中自是早已将卖花渔村的美好印象刻于心底。

正可谓:梅花开过又何妨,徽州深处可寻芳。卖花渔村走一遭,梅韵幽幽有余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