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席波的头像

席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13
分享

家乡有座驼儿山

在距离老家不足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因为西面山脚下有个坊子村,当地人都习惯称这座山为“坊子东山”。

实际上,这座山自古至今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驼儿山”,只不过像我这等孤陋寡闻之人,知之甚晚罢了。

驼儿山位于山东省五莲县街头镇境内,从坊子村东望,驼儿山因整座山峦中间平缓忽又异峰突起酷似一匹骆驼而得名。又因高大的山之主峰与身后的一座小峰紧密相连,状如老翁负子,故又名“驮儿山”。

据考证,历史文献《齐乘》称此山为驼山,旧《日照县志》则称其为驮儿山。

“驼山”也好,“驮儿山”也罢,这座山近几年俨然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极为热门的打卡地,每到周末或假日,都会有很多驴友结伴穿越此山,登山的小视频和航拍片段在抖音也是十分红火。

情人节这天,寒潮之后,天气回暖,又是多云天,既适合爬山又适合拍照,于是独自驾车去会一会这驼儿山。

从朝阳路拐进董家庄,在村口向几位老者问路,得到热情回应。按照指点穿过山门,驾车直接开至山根,然后停车徒步上山。

这驼儿山在奇峰连绵、名山荟萃的五莲来说,名气自然稍逊于五莲山、九仙山、大青山,但是就驼儿山而言,其自然景观独特秀丽,人文底蕴也十分丰厚。

刷到过航拍视频的朋友一定会印象深刻,这驼儿山从空中俯瞰,山形蜿蜒曲折,犹如游龙;山势陡峻峭拔,宛如刀锋。

关于此山,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当年秦始皇来山东巡视,路经驼儿山,正赶上发大水,山西边的洪水被山拦住,成了一片汪洋。秦始皇挥起神鞭,朝山前一道梁子狠狠抽去,结果这一鞭抽出两座山,一座是就是驼儿山,另一座是路南的石人山。

据传,这驼儿山山前在唐代时曾建过一座寺院,民间传为“打了寺”。寺院几经修建,一度规模宏阔,香火鼎盛,只是年代久远,逐渐颓废……

据五莲县志记载,坊子村人厉应九,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11月, 联络2000多名农民进行反洋教斗争。他率众冲入后街头教堂,抓获德国传教士薛田资。 后于驼儿山扯旗扎寨,聚众起义,1903年5月被沂州知府率兵攻破。厉应九脱险后辗转烟台、东北等地,数年后回乡,病逝……

我把车子停好后,沿着水泥路上行不远,来至陡峻的台阶之下,巨大广告牌上“秀美驼儿山”几个大字非常醒目。爬上台阶,至广告拍下,才恍然醒悟,原来这巨大的广告牌是为了遮住一尊巍然矗立的观音塑像。

至于其中缘由,事后得知,是因为塑像不合规定,需要拆除,暂时先做简单遮掩。

跨过台阶,又转入蜿蜒盘旋的盘山路,路遇两处防火检查站和一处凉亭,来至山腰间。

这段路,是用当地出产的大理石铺砌的石阶。台阶一直延伸至陡峭的悬崖之下后戛然而止。

令人惊喜的是,悬崖的石缝之间依然还有路径,除了原来登山人依石就势垒筑的简易台阶,在一些平滑的石壁上,又有今人雕凿出来的石窝。

小心翼翼地双手扶住石壁,两脚交替踩稳石窝石阶,一步一步地爬上几十米之上的石棚,回望脚下,有点目眩。

这石棚,是一块巨石如一硕大帽沿探出来,将下方平坦的石面盖成一方既能遮风又能挡雨的石棚,是极好的休憩场所。石面上还刻有棋盘,不知哪几位仙人曾在此处对弈。

石棚之上,又有一石屋,是山顶滚落的巨石自然搭建而成,虽四处漏风,但景色奇秀,堪称自然奇观。这些巨石是不是郯城大地震之后的遗迹,亦不可知。

走出石屋西面的石门,眼前就是海拔386米的驼儿山的主峰。

在主峰右侧,在东侧峭壁之上,有一处仅容一人通过的逼仄山道,那应该是牧羊人在光滑石壁上凿出的石阶吧,每一处仅能容下脚掌,石缝中攒满了羊粪球。

小心扶着石壁,两股战战,不敢往悬崖下张望,埋着头看准脚下,快速通过这段山道,径直爬上山巅。

山顶巨石兀立,各具形态,有的两相对峙,俨然石门;有的独自挺立,昂首天外;有的横卧山顶,宛如巨兽……而那块方圆几十里都能看到的驼峰,傲然伫立,似天外飞来,气势雄伟,令人慨叹。

站在山顶,北望驼儿山另一峰脊,山势峭拔,气宇轩昂,如一匹骏马昂首挺胸,仰天长啸。东北方,与驼儿山一箭之遥的九仙山诸峰连绵起伏,蜿蜒游动,充满灵性。

本想继续往北峰攀爬,但考虑到全是悬崖峭壁,加之没有同伴,只好作罢。在山顶稍作盘桓后,开始下撤。撤下主峰之后,又转至主峰西侧,一睹主峰壁立千仞、气魄雄健的英姿。

在这里,在紧贴峭壁的山隙间,远看北面鬼斧神工的山峰,俯视脚下势如刀劈的绝壁,仰望山巅摇摇欲坠的山石,油然而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随后,原路返回,经过驼儿山庄园时,仔细看了看庄园围墙上的宣传语——

“天赐美景驼儿山,道家也曾把寺安。酬答秦王歇圣地,勤劳董氏建家园。”

这应该是对驼儿山最准确的概括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