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席波的头像

席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22
分享

木渎,就这样与你相遇

对于一个几乎走遍了上海以及江浙一带所有古镇的人来说,木渎古镇,就是我心中的一个情结。

去木渎古镇走一走的想法已经在内心萌动了很多年,始终未能成行。这也许是因为相较西塘、周庄这些名声很大的江南六大古镇而言,木渎还是偏弱了一点;也许是因为相较千灯、锦溪这些交通很方便的古镇而言,木渎又偏远了一些……

但是心中有你,冥冥之中便有机会遇见!

与木渎古镇的这一次相会,便是如此。

28日这一天,参加去天平山的徒步活动,而天平山就在木渎镇!

于是乎,我匆匆结束天平山的游览,挤出两个小时时间,打车到了木渎古镇。

在“吴越古镇木渎”牌坊下车后,穿过明清一条街,左转,然后右转,便进入了景区。

木渎古镇,别名渎川,胥江,雅称香溪,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古城西部,地处太湖流域,是江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素有“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之誉。

木渎古镇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汉族水乡文化古镇,已有2500多年历史。

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

我先是穿过人头攒动的邾巷弄,来到邾巷桥。

邾巷桥,原名东安桥,又名猪行桥,建于明代。横跨胥江,连接中市街和下塘街,与斜桥成犄角之势,并称“大双桥”。刻有桥联为:“吴越干年分清浊,香胥两水汇一流”。

这里景观尤其奇特,它是香溪和胥江交汇处,是古镇最有特色的水流交汇点,是著名的木渎古十景之一的“斜桥分水”。这里有两座桥,一座叫“斜桥”,一座叫“邾巷桥”,两桥一横一坚,取袂而筑,相依相偎,颇为别致,因而又称“双桥”,是木渎镇上著名的“一步两桥”的美景。两座石桥横的是邾巷桥,斜的自然叫斜桥。

就在邾巷桥右侧不远,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府邸—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在木渎镇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的故居。其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前宅后园结构,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园林建筑风格。前宅为门厅、大厅和楼厅。出大厅西折有花篮厅和书楼。花园则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整个园宅占地近十亩,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只是因为院内修葺,并未开放。

随后,穿过鹭飞桥,来到御码头。

据说乾隆六次下江南,六次都来过木渎 。乾隆的御舟是经过运河,转胥江再折入香溪的,并在御码头舍舟登岸入住虹饮山房的。当地官员为纪念乾隆到木渎 ,将乾隆第一次到木渎 时的一首七律镌刻于碑上,置于亭内(乾隆还留下了“御码头”墨宝),诗曰:“平楼春日驻姑苏,为问民风岂自娱。艳舞新歌翻觉闹。老扶幼挚远物趋,周咨岁计云秋有,旋察官方道弊无,入耳信疑还个半,可诚万众庆恬愉。”

站在御码头远望,就看见了石拱廊桥婀娜的身影。

亭在桥上,飞檐翘角,黛瓦、木柱、石栏、抱石、望柱,最耀眼的是桥梁上镌刻的桥名——“西施桥”。

桥在亭里,舟在亭下,一字排开,咿呀一声,小船穿过正中的平石孔,两边的拱形孔倒影如两面圆镜,漾出水纹如花。

西施桥建于宋代,清代道光年间重修。该桥为单孔平板石桥,桥面由三块狭长条石拼合而成,两侧为金山花岗石条。桥面正中、护栏外侧及桥墩石柱上,均镌有简单的浮雕图案。

御码头的旁边,就是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位于山塘街,是清初木渎文人徐士元的私家园林,乾隆下江南每游木渎,必先在此弃舟登岸,入园游历。因而,当地都习惯称虹饮山房为乾隆的民间行宫。纪晓岚、和珅、刘墉等大臣也都曾数次下榻于此,留下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与虹饮山房比肩而立的,是沈寿故居。

沈寿是清末有名的“刺绣皇后”,曾在木渎山塘街外婆家度过她的童年生活,并在那里跟着胞姐沈鹤一穿针度线,学习刺绣,开始她的艺术生涯。

沈寿故居原本是明代李氏小隐园。乾隆初年,由弘饮山房主人徐士元购得,并进行扩建改造,遂成前宅后园布局。到了清末,徐家日渐衰落,又将东园卖给了陈家。陈家有个外甥女沈云芝,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刺绣皇后”沈寿。

山塘街鹭飞桥东五十步有古松园 ,其建筑布局为前宅后园,典型的清代宅第园林风格 ,宅内各处建筑古朴雅致,雕刻十分精细,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后园有一株明代罗汉松,苍翠虬劲,姿态优美,古松园即因此松而名。

这里也是蔡少渔的旧居。

蔡少渔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货生意,发达后回乡造屋置地,有良田万顷。蔡少渔与严国馨(严家淦祖父)、郑龄九、徐凤楼三家合称木渎“四大富翁”,富甲一方。

从山塘街出来,进入羡园街。

“羡园街”牌坊旁边就是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门对香溪,背倚灵岩,“虽处山林,而斯园结构之精,不让城市”(童寯《江南园林志》),为江南名园之一。

严家花园的前身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古诗源》编者沈德潜的寓所。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有友于书屋、眺农楼、延青阁诸胜,一时题咏颇盛。龚自珍对此园有“妙构极自然,意非人意造”,“倚石如美人”等溢美之句。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渎首富严国馨(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祖父)买下端园,重葺一新,更名“羡园”。因园主姓严,当地人称“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占地16亩,以造园精巧跻身江南园林榜首。

离开严家花园,在王家桥畔,找了一空处小憩。香溪静静流淌,柳丝轻轻飘动。一艘小舟咿呀呀的从眼前划过,河水翻起一轮轮涟漪……

河道纵横,小桥流水,古朴清幽,小镇热闹又保留着本色。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于是带着恋恋不舍,回首作别木渎古镇。

木渎,就这样与你相遇。虽是一面之缘,却已将记忆铭刻心底。

离别,难说再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