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戗剪子来,磨菜刀——”
“焗锅,焗盆子——”
“小鸡,卖小鸡喽——”
……
那一声声悠长的吆喝,如同从岁月深处穿越而来的精灵,悠悠地萦绕在耳畔,每一声都似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勾起我对往昔无尽的回忆。这些曾经无比熟悉的声音,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渐渐远去,仿若成为了历史长河中若有若无的余音,但它们却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田,成为我生命中熠熠生辉、无比珍贵的记忆片段。
在那物质匮乏的岁月里,吆喝声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宛如跳动在生活乐章里的音符,奏响了平凡日子里的精彩旋律。每一声吆喝都像是承载着使命的使者,背后是人们的需求、希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深深向往。
瞧,那位磨剪子磨刀的老师傅,他总是背着那略显破旧的工具箱,在大街小巷中穿梭。那工具箱里装着的,不仅是他赖以为生的工具,更是能让人们生活工具重新恢复锋利的“魔法盒”。他每走过一处,“戗剪子来,磨菜刀——”的吆喝声便会响起,这声音就像一个信号,让那些钝了的剪子和菜刀有了重获新生的希望。
那焗锅焗盆的匠人,他们有着一双双巧手,如同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他们走街串巷,肩上挑着的担子或是手中推着的小车,就是他们的“舞台”。当“焗锅,焗盆子”的吆喝声传来,那些有了裂缝或是损坏的锅碗瓢盆便有了被修复的可能。他们用独特的技艺,让这些生活用品重焕光彩,继续在百姓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卖小鸡的商贩也别有一番趣味。他们挑着担子,担子里是毛茸茸、黄澄澄的小鸡,那“小鸡,卖小鸡喽”的吆喝声中仿佛带着小鸡们的叽叽喳喳声,给沉闷的街巷带来了生机与希望,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孩子们总是会围在担子周围,看着那些可爱的小鸡,眼中满是好奇与欢喜。
卖豆腐的大娘也是这生活画卷中独特的一笔。她推着独轮车,车上放着竹筛,竹筛里那白白嫩嫩的豆腐散发着诱人的豆香。“豆腐——”这简单的吆喝声,却有着一种魔力,吸引着人们纷纷围过来。那豆腐就像是生活中的一抹细腻与温柔,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常客。
换油条的大叔也不例外。他自行车后架上放着热乎乎的油条,“换油条嘞”的吆喝声传来,那油条的香气似乎也随之弥漫开来。在那个年代,这热乎乎的油条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一份奢侈的美味,能在清晨给人们带来满满的能量和热情。
……
这些平凡而又朴实的买卖人,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温暖。他们的吆喝声,就像一条条无形的丝线,将街坊邻里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那个没有电视、电脑和手机的年代,生活虽然艰苦,但却充满了乐趣。孩子们总是盼着那些小吃商贩来到家门口,只要手里有点零花钱,就迫不及待地去买一份小吃来解馋。偶尔,在孩子们的软磨硬泡下,父母也会拿出一毛两毛来满足他们的小愿望。吆喝声,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也是了人们了解外界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物质上的需求,更慰藉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人们在平淡的生活中感受到了一丝别样的精彩。
对于我们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不管时代如何风云变幻,那些亲切的吆喝声永远是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它们就像是一首首老歌,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旋律始终在心中回荡。
如今的故乡,在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浪潮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熟悉的吆喝声,就像那些慢慢被岁月尘封的老物件一样,已经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仍然有一些吆喝声,如同顽强的生命之花,还在老家的街头巷尾顽强地绽放着。“卖豆腐喽——”这熟悉的吆喝声,依然时常回荡在故乡的晨光里,成为了我与故乡情感连接的重要纽带。
在我的故乡在山东半岛的东南部,在那片充满温情与故事的土地,父老乡亲世世代代都对豆腐有着特殊的喜爱,豆腐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当地特产卤水豆腐堪称美食中的瑰宝。
每天,当晨曦刚刚洒在故乡的大地上,“豆腐,热豆腐——”的吆喝声就会准时响起。虽然买卖的方式变了,记忆中常常都是端一碗黄豆去换豆腐,一斤黄豆能换二斤豆腐。有时候,还能用地瓜干来换。用钱买偶尔也是有的,但那时没有几户人家是有现钱的,所以这种情形很少。
“卖豆腐喽——”这声音就像是一种召唤,听到吆喝声,三三两两的人们便会从各自的家中走出来,向着豆腐摊汇集。你称三块钱的,他要两块钱的。一般人家人口都不多,而且豆腐每天都有卖,所以人们不会买太多。称好豆腐后,大家还会要一个塑料袋,再盛上一舀子豆浆,有的呢,还会要上一团豆腐渣,这些都是不收钱的。
我每次回老家,只要听到卖豆腐的吆喝声,就会像小时候一样,去买上几块钱的豆腐。哪怕是离开老家回单位的时候,也会特意买上几十块钱的豆腐,回来分给同事和邻居吃。对我来说,这豆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故乡的味道,而“买豆腐喽”的吆喝声,则是我对故乡情感的寄托,是一条连接我与故乡的纽带。
每每回到老家,听着熟悉而悠长的吆喝声,吃着热热香香的豆腐,我的心中都会涌动一份踏实而温馨的情愫。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无比丰富、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我们似乎失去了对生活那种充满期待的纯真情感,人与人之间那种真诚温暖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似乎也被渐渐遗忘。
那些远去的亦或是仍旧顽强保存的吆喝声,它所代表的远不止是一种简单的声音,它是一种文化、一段历史和一份深深的情感。它承载着过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是我们民族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如果我们将它遗忘,就像是切断了自己与根的联系。
“戗剪子来,磨菜刀——”
“豆腐,买豆腐喽——”
……
啊,那永远的吆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