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谢珉宁的头像

谢珉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28
分享

蚊蠓之扰

我们那里的池塘河道特别密集,一到夏天,蚊蠓之类的就特别多。每天的傍晚时分,在小路上总能遇到一团一团飞舞的蠓虫。它们上下起舞,远远地看像一团团黑色的云。如果不小心从蠓虫中经过,那些受扰的蠓虫扑面而来,撞在脸上嗡嗡作响。不过这些聚在一起的蠓虫并不咬人,它们的注意力不在我们身上。如果蠓虫云就飘在我们家的门口,阻碍我们乘凉了,母亲会拿一只脸盆,在里面淋上点水,抹上一层肥皂,举着在半空中对着空中的蠓虫来回扑搅,脸盆底一会儿就会黏住不少蠓虫。但这办法消灭不了多少蜢虫,只要我们一停下,它们便又会聚集在一起。

蠓虫与蚊子在我眼里长得很像,不好分辨,毕竟它们都十分的细小,估计只有拿放大镜看才能看出它们的差别。但我知道蠓虫比蚊子还小,还喜欢聚集成团,这与蚊子还是不一样的。不过长大以后看动物纪实,看到非洲的维多利亚湖里的蚊子甚至可以形成大的“云团”,才知道蚊子也有喜欢扎堆的品种。我们小时候看科普知道蚊子分伊蚊、库蚊和按蚊,知道花蚊子就是伊蚊,其他两种好像是看肚子,肚子翘的就是按蚊。当然其实不管什么蚊子都咬人,只是花蚊子更可恶一点。一年里它们比其他两种蚊子出现得晚,但是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它们都会出来咬人,不像其他两种蚊子——大白天的一般不叮人。花蚊子最毒,叮出来的包又大又红又痒,如果过敏还会肿上好些天。

以前防蚊主要靠三样:帐子、蒲扇与蚊香。

蒲扇只是一个临时使用的工具,目的主要是扇风,在保持自身清凉的同时,让蚊子没法下脚,只能是晚上乘凉的时候用用。晚上睡觉还是要靠蚊帐。当年家里普遍没有纱门纱窗,蚊虫进出自由。如果没有蚊帐,那肯定不是不可想象的。最早家里的蚊帐是白棉纱做的,细密绵软,不怎么透光,因而也不怎么透风,睡在里面会有点儿热。而且棉纱的蚊帐很容易变形,纤维间的小孔会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得很大,那样就容易把蚊子漏进来。后来的蚊帐有化纤做的,淡蓝色的,刚张起来有股臭味。好处是孔洞大小一致且不易变形,容易清洗,也比棉纱的蚊帐透风性好些;坏处是容易着火,一烧一个大洞,还不好补,只能拿夹子先夹起来。我们高中寄宿时,用的就是这种化纤的蚊帐。

蚊帐再好也有漏缝的时候,这叫百密一疏,于是经常半夜里会被蚊子咬醒。小时候为了打蚊子,我总在枕头边备一支手电,主要是怕半夜开灯拉开蚊帐时会有新的蚊子趁虚而入。但电筒不是一个好的光源,它暗而且照射的范围小,后来我便把电灯的开关线绑在了蚊帐的外面,隔着帐子伸手一拉便可。半夜里起来找蚊子是一个耐心活。有光的时候,蚊子一般都会找个角落停下来,不会一直在飞。吸饱血的蚊子一般都飞不快,它们就像孕妇一样,飞得小心翼翼。在对面是墙的地方,我总是一巴掌把它们拍死在蚊帐上。但如果对面是空的,就只能用两个巴掌合起来拍,但碍于蚊帐有时总打不到。有时候找半天打死了一只,以为没了,安心去睡,结果灯一关,没一会儿嗡嗡声又来,只能起来再找。还有有时只是睡得离帐子近了点,把胳膊靠在了蚊帐上,蚊子也能伸出长嘴来穿过帐子给我留下几个肿包。这些个蚊子就打不着了,只能怪自己睡觉不老实。我那蚊帐到了秋季换洗的时候,上面常常布满了血点,一些蚊子尸体都变成木乃伊了还挂在帐子上。

另一种驱蚊的手段是蚊香。老式的蚊香都是墨绿色的,也不知道加的是什么植物还是化学成分。这种蚊香一盘一盘的,一盘上有两根,图案类似于太极图的向外缘的有限延伸。这种形制肯定是模子压出来的,最底下没完全切开,分起来很费力,又脆,一不小心就掰断了,于是我们常常拿着一截一截的蚊香来点。蚊香燃烧时有烟,烟很冲,但闻多了也就习惯了。我总觉得这种蚊香没什么用处,原理跟熏人差不多,只要避开了烟,蚊子该怎么飞还是怎么飞。上初中时,市面上出了一种新的蚊香,黑色的。刚开始用的时候效果很好,我亲眼看着蚊子从纷纷从空中跌了下来,这让我觉得很神奇。不过我很快就发现,这些蚊子其实只是晕倒,并么有死,一会儿它们还会醒过来,要及时杀灭才行。这种黑蚊香点了几天以后,效果也跟绿蚊香一样,蚊子闻了再也不会从空中跌下来了。后来市面上又出来一种除虫菊酯的喷雾剂,对苍蝇、蟑螂也有效果,于是父亲发明了一套新的除蚊方法——每天睡觉前先拿着喷雾剂在房间里碰一遍,闷上个半个小时再进去。父亲这样的灭蚊虫效果的确不错,但喷雾剂剂本身有一股不自然的清香,吸多了总怕自己会中毒。以前农村池塘里有一种蒲草,会长出像棒子一样的土黄色花穗。父亲说蒲草棒晒干了点可以驱蚊子,我虽然见人家点过,但是都是小孩子拿来烧着玩的,并没有用来驱蚊。蚊香都没用,谁点这个。

去农村亲戚家玩时,蚊蠓就扰人了。它们明显欺生,家的人都不咬的,非要追着我们这些偶尔去的人咬。只要我们稍微不注意,它们就会趁机落在皮肤上,抓紧一切时间来吸血。嘴长的,连裤子袜子都不能挡住它们。一不小心,我们身上就会被叮出成群的包来。因此我哥总是不愿意到乡下来跟我们一起过暑假,其实我们去上海也一样。虽然上海的蚊子比我们乡下蚊子少很多,但好像都是花蚊子,也是专门盯着我们生人咬。大学毕业那年,我女朋友跟我一起回乡去看我外婆。在外婆家待了只一会儿,她腿上被蚊子咬了几十口。第二天她腿上的那些红包都肿了起来,大的像生了疖子一样,明显是过敏了。当然科普里说蚊子会传播疟疾、登革热啥的,但那些年我没听说过周围有人得了这些传染病的,估计跟我们那里不是疫区有关。

等上了大学,到了大城市,好像周围的蚊子便少了很多,只有在一些旧的小区、公园花坛里会被蚊子侵扰。大概跟社区有积极的灭蚊措施有关,而且现在驱蚊的商品也比较多,空调的低温也会让蚊子失去部分活力。但蚊蠓本身是不可能消失的,我们只能把它们控制在某种程度,只要它们没有过份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就很满意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