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谢珉宁的头像

谢珉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28
分享

三块钱旅游

我们四年级那年春游目的地是镇江金山寺。

镇江市在长江南岸,与我们瓜洲镇隔江相望。我一直不知道我们这一段江面有多宽,据说有个三、四公里的样子。因为江面上平时总有一些水汽,所以除非是空气透亮度特别好的日子,否则我们很难看清江对面的景物,因而隔江相望什么的其实大部分时间也只能模模糊糊看到一个大概。好在我们镇上有两个渡口,平时过个江什么的还挺方便,因此去镇江市玩并不比去扬州市里玩要麻烦。

四年级那会儿,学校年级组里的老师们大概也是为了磨炼一下我们这些小朋友的意志,决定大家一起徒步去镇江金山寺玩。当天的计划是这样的:我们整个年级早上八点钟集合,然后一起从瓜洲镇实验小学出发走到轮渡渡口,接着乘轮渡过江,最后从镇江那边的渡口沿着江边的路一路走到金山寺去。下午看时间,到点再走回渡口,然后乘渡船回镇。

我不知道是我没通知家里人还是老师安排得紧,反正那天我是两手空空便跟着大家一起往渡口走。班上应该有不少人是自己带了零食或者午饭的。就在我们的队伍经过瓜洲商场的时候,我忽然看见了我妈。我妈把我拉出队伍,先塞给了我一块钱,然后想了想又塞给我两块钱,说让我自己买点东西当午饭吃。她大概前一天晚上值夜班没回家,早上才知道今天我们年级春游。把三块钱塞进裤兜以后,我赶紧去追我们的队伍,同学们已经走出去二三十米远了。

我们走到位于陈家湾里靠近含江口的轮渡码头上排队等船过江。瓜洲镇那时有两个渡口,一个就是我们即将要乘的轮渡,主要过人、自行车。不过,我见过有人开拖拉机上船的,可以同时上两部。另一个是镇扬汽渡,靠近瓜洲锅厂,在镇子的最南面,就在运河河口与长江交汇的地方。那里是大汽车、大卡车过江的地方。我们镇上的人去镇江一般都乘轮渡。

轮渡比汽渡小得多,也不可以跑到二楼船舱上去吹江风,看风景,除了边上一圈,其他地方没位置坐,过江的时间还也要长些。唯一的好处就是不用人与汽车混行。我们镇上有人在镇江上班,也有一些人会挑着一些农副产品在两边做些小买卖。我们一个年级三个班的同学全都挤在了船舱里,一时热闹非凡,连各个班的班主任也管不住。说好的按班级分区站好,但船一开动,很多小伙伴们便挤到门口或者窗边上去了,那里有视线好些,可以吹风,看风景。

轮船逆着江流,渐次穿越两侧航线,停在了江对岸的码头。镇江那边的轮渡码头靠近汽渡码头,但具体位置不固定。随着水深的变化,那边码头的位置也会跟着季节与年份更改(我知道这点事因为我经常乘轮渡过江)。我们在码头上排好队以后便向金山寺走去。这一条路是石子路,属于临时性修的,还没有铺上柏油,两侧有高大的白杨树,是一条近道。之前去金山寺玩一般坐公交车,要到车子,会从镇江市区绕一下。从渡口走到金山寺差不多有三公里路,对于一群十来岁的孩子们来说,不算长也不算短。当我们走到金山寺的南门时差不多已经到了中午,肚子已经有点饿了。

买完门票进去以后,大家便散了开来。虽说班主任要大家按小组活动,但小孩子们疯起来谁还听那些,一会儿便跑得到处都是了。有比赛爬山的,有比赛钻洞的,有比赛找东西的,反正孩子多得地方特别吵闹。金山寺的特色是山与寺浑然一体。山不高,寺也不大,也不知道是山修在了寺里,还是寺建在了山上。其实金山寺不叫金山寺,叫江天禅寺,只是我们叫惯了金山寺,说江天禅寺反而不知道。从前面寺门进来,沿着路走经过各个殿宇可以一直走到山顶。四年级时江天禅寺还没重修,因此下面的大雄宝殿什么的,我几乎没什么印象。而且我们当年好像都习惯从山背后的路直接往山顶跑,几乎从来不走正门走。只要加油,一口气便可以爬到山顶。山顶地方很小,有一块碑,四周都是树木,视野里最大最近的便是金山寺塔(慈寿塔)。沿台阶下去走几步便到了塔的门口。当年的这座塔是一直可以爬到顶的。塔整体都是木结构,楼梯跑起来脚底下嘭嘭响。在塔上可以看到整条长江与江对岸的瓜洲镇,视野极好。在我印象里,这是我在读大学爬黄山之前所能登临过的最高的山。爬慈寿塔需要额外再付一毛还是两毛的票。因为我之前爬过,所以这次就没去爬。

从慈寿塔那里沿台阶下来,可以看看那个法海修炼的那个洞。当年我们对法海的印象不好,总觉得他是坏人好事的臭和尚,也怪不得会被关在蟹壳里。不过从法海洞出来往寺里走,有一间房子被开辟出来卖做了小卖部。我在这里遇到班上几个一直在一起玩的小伙伴。他们在这里买了酸梅汤与面包。一问价格,酸梅汤一块钱,面包也要一块钱,我这时已经的确很饿了,但想到景区里居然这么贵,于是便想忍着。这几位小伙伴们是从正门上来的,拉着我往回走,说要去爬塔。因为被他们拖着,所以不得不拿出钱来买了上塔的钱。上去转了一圈,又出了一身汗,吹了一会儿凉风,觉得又饿又渴,心想着一会儿下去还是买点什么东西吃吧,反正手里的三块钱已经破开来了。酸梅汤之前没吃过,不知道什么味儿,便问他们好不好喝。他们都说好喝。有人把手里剩下的递给我,我摆摆手,说自己去买。下来小卖部,在面包与酸梅汤之间,我选择了酸梅汤。两个都买,我舍不得。小卖部的老阿姨拿塑料杯子给我装了一杯,插了一根吸管。我接过来喝了一口,味道怪怪的,又酸又甜,还有一股儿药味。不太喜欢这个味道,但扔了又觉得可惜,不要了去换面包人家肯定不答应,于是只好捧着它跟其他小伙伴往山下走。这杯酸梅汤我最后是屏气喝完的,心里后悔得要死,以至于多年以后我看到无论在哪里看到“酸梅汤”三个字,心里就犯嘀咕。

大概又在景区了玩了一会儿,到了集合的时间,大家开始往回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饿得感觉自己比江风还要凉。等过了江,回到家,我才从家里翻出来点什么东西来垫饥。其实班级在瓜洲轮渡的渡口解散以后,我可以镇上买点烧饼、麻球、麻花、油墩子之类的东西吃,但我饿过头了反而更舍不得花钱了。不过我当时还挺自豪的,拿着三块钱去旅游,居然还能省下来一块多钱来,简直就是节俭的楷模。

晚上对父母讲起此事,他们却说我没有必要,出去旅游是要花一点钱的,万一饿坏了怎么办。不过我知道他们其实也很抠门,能省的时候绝对不会不省。当我把这多余的钱塞进我储蓄罐时,又想,别人都只看我身体受苦,却哪里能体会我那省出钱来的快乐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