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谢守毅的头像

谢守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22
分享

最值得石泉人的骄傲

最值得石泉人的骄傲

续写故事

 张骞,不仅是丝绸之路的开辟者,还是“第一个展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他将华夏文化传布至西域,又从西域之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蚕豆等物种,促进了双方文化的交流。

有史料记载,张骞在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上,历尽了千辛万苦甚至生命危险,不仅充分显示了他的智慧和毅力,还表现出对西域地理、民俗和文化的浓厚兴趣。他不但与当地领导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并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合作,为丝绸之路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却说当年张骞出使西域13年归来后,受到汉武帝的嘉赏,特准他回老家现在的陕西汉中老家省亲。既然是朝廷恩准张骞回故里拜望父母,当地州、县衙门官员积极筹备迎接张骞的到来。家乡为他举行的欢迎仪式,不仅有汉中城固相邻州、县各级官员还有众多的当地父老乡亲,迎接张骞大驾光临的人群是里三层外三层。当众人看到一大队人马簇拥着一位骑着汗血宝马、身穿汉武帝钦赐的黄马褂、肩上金黄色的绶带上分明写着“西域远征大统帅”的壮实青年,当地官员齐刷刷向张骞行正规拜礼,其余民众行一般拜礼。鼓号齐鸣,旌旗飘荡,歌声飞扬,其场面宏大,热闹非凡。张氏家族为了庆贺府上出了这样一位被皇上嘉奖的“大统帅”后生,无不高兴。张府为了迎接“大统帅”,又感谢当地各州、县官员及当地百姓来助兴恭贺,隆重地大摆筵席三天。

张府三天宴请之后,张骞陪伴父母双亲还拜望了他的姑、姨母,随后专程来石泉拜望了家住石泉池河的舅父。

在池河,张骞看到池河遍地都种植着桑麻,而桑树最多,况且村里随处可见纺织作坊。于是,他留意走访了几家作坊,从这些作坊的生丝质量看,都是上乘,据他了解蚕丝产量也比较好,而且,目之所及,大片大片的桑树长势良好,让他惊叹。

张骞在舅父家几天的休闲玩耍,给他留下深刻又最好的印象是,他认为池河这个地方真是养蚕的好地方,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他心想:如果朝廷能为这些养蚕多、出产生丝多且质量好的蚕农加以奖赏,这对蚕农是多大的鼓励,可能在不长的时间里,养蚕作为地方产业就会越来越兴旺。于是,他就提前结束省亲,尽快返回京城长安,向汉武帝禀报他的池河之行,他还确定池河养蚕仅次于汉中城固的好消息。

省亲结束后,张骞把省亲途中所到池河之地养蚕织丝、安居乐业的见闻上报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听后龙颜大悦,张骞趁机在之时提出要奖励兴桑养蚕者。汉武帝乘文武百官朝拜时,让张骞当众述说他的池河之行和所见所闻——

张骞道:“皇上,据本人探访得知,池河的早期先民开始对蚕崇拜的时间应该四千多年前。其地子民认为蚕是神奇的一种生物,自古至今让人们感到惊叹不已。也有许多关于植桑养蚕的记录,如《礼记·祭义》中记载:“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筑宫仞有三尺,棘墙而外闭之”。这“公桑”即为桑林,“蚕室就是养蚕之处。这里所记述的还有,古代天子诸侯的养蚕,想必也不是为了果腹和穿衣,也可能是为了其它多方面的用途。这是因为蚕是自然界中变化最为为神奇的一种生物,自古至今让人们感到惊叹不已。再者,卿走过的池河,那里土质适合养蚕,土壤是桑树生长的基础,桑树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与养分大部分从土壤中获取。因此,桑树生长离不开土壤,土壤的性质、结构、酸碱度等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桑树的生长和桑叶的品质。”其三,池河大部分是壤土。壤土的土质较疏松,通气性与排水性良好,有机质丰富,最适于桑树生长。无论何种土壤,都要增加有机质肥料,进行合理耕作,加深耕作层,促进土壤结构的改良和肥力的提高,加上适合的阳光、气温、水分都达到桑树一定的生长需求,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证桑叶质量,池河的地理环境和土质就具备了这些先决条件。”

汉武帝兴致勃勃听了张骞对地理环境的和种植桑树的一通话,于是,走下龙辇打算进一步了解池河的制丝情况。汉武帝道:“爱卿继续讲与孤等听听。”张骞再上前一步匍匐在地上,高呼:“万岁,万万岁!”汉武帝眉开眼笑道:“爱卿起身回话,孤有话问你:卿曾面奏,池河大有桑农养蚕,早有纺织作坊,且丝质上乘、出丝广、有销路,其地域真有长期养蚕否?”但见张骞,起身站直,躬身向前,双手作揖朗声答道:“吾皇万岁,皇上,卿不才,蒙皇上恩准省亲期间,陪娘亲大人去舅家池河,所见所闻自不必言表。维此地植桑颇盛,长势良好,照此思之,该地可养蚕不仅可盛行,且可持续千秋万代!”汉武帝越听越上心,哈哈大笑道:“孤,未闻天下竟有此等好事,还有?奏来!”

张骞想,自己的一番述说引起了皇上的兴趣,于是,再把池河的桑蚕丝向皇上表述一番:张骞再向前一步,抖了抖衣袖,继续说道:“皇上,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是完全变态。蚕的生长过程需要食物,只要生长就需要食物。简单地说,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蚕的生活环境舒适与否,主要是由空气的清洁度、温度、湿度和气流四个条件综合决定的,而气流则对于其它三者起着调节作用,从而影响着蚕的生理。在有气流的时候,蚕体和蚕座的水分易于发散,蚕体的温度一般比气温稍低,无气流时就比气温稍高。为了供给大蚕足够的新鲜空气,增强蚕的体质和防止空气污浊、蚕座蒸热,所以,必须充分注意加强通风换气。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汉武帝听到这,细细端详面前这个年轻人很是欣赏,竖起大拇指,道:“骞爱卿,尔等深谙植桑养蚕之道,有乎?”

张骞继续向汉武帝禀报道:“蚕丝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自然界中最柔软的天然纤维,可以做被子、可为皇后、皇妃、宫娥等女性用的化妆品、还可以做上等的服饰,用蚕丝制作的衣服舒适,透气性强、吸湿性强。在医学上,蚕丝具有抗凝血活性的作用。”

汉武帝听到这里,非常高兴,一拍大腿,连连说“好好好”!随即下令:“张骞听旨:朕命你在朝廷专事督促铸造鎏金铜蚕之事,奖励各地州府上报的养蚕丝织大户!”张骞立即跪下向汉武帝连续叩头,高声道:“接旨——!”

张骞受汉武帝监制“御赐”鎏金铜蚕重任之日起,全心全意俯下身子一边思索这象征“蚕农”的御赐不表。单说这汉武帝把这一重任交给张骞代办,这是圣上考虑到张骞为人忠厚老实,刚正不阿,是一个信得过的人,那我就全力以赴。因为自己承担的既有皇上御赐的重要意义,又要体现符合皇上嘉奖“养蚕”的特点来制作,但仍有一思考虑,心里想着不知这位来自地地道道汉中城固的农村人,既不懂金品制作的工艺,又不会设计图案样式,不知他监制出来的艺品如何?思前想后,唤过随从:“摆驾——”去了御制坊。

汉武帝径直来到张骞主事的“御赐”坊,不等皇上开金口,张骞就把自己设计的鎏金铜蚕样品呈上汉武帝面前,汉武帝细细端详这件“御赐”鎏金铜蚕:通长5.6厘米,腹围1.9厘米。质地为铜,鎏金覆盖全身,蚕体饱满,形象逼真。这也说明当时人们通过蚕桑生产已熟悉蚕的生理结构。汉武帝当时兴高采烈地赞誉张骞,钦定“此物为大奖养蚕有功者”!于是,就有了池河谭家湾村民谭福全淘金时,在河床发现了汉朝时期皇帝嘉奖蚕农的“御赐”奖品——鎏金铜蚕!

    今天,石泉(池河)人可以毫不谦虚地说,当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所带“蚕丝”等物品直达西欧等国,这里面所带之物就有池河的蚕丝品,说明石泉池河的先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为“一带一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就是最值得石泉人骄傲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