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中国凉都六盘水市中心城区钟山区12公里处,以华山松和青杠树为主的8500亩的天保工程林托着一池水光潋滟的春水,仿佛荷叶上的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湖面长800余米,水面面积19800平方米,蓄水量约2.772万立方米;水域面积近40亩,最深处达30余米,平均深度14米,这就是享誉凉都的天生湖。天生湖原为一堰塘,仅600多平方米的水面面积。1965年夏,此地降一昼夜暴雨,次日塘水骤涨,随后水位逐年上升,存积清水,成一天然湖泊,故名“天生湖”。湖面圆如铜镜,幽雅妩媚,犹如仙女秋波频送;湖畔“双乳峰”坚挺耸立,惟妙惟肖,犹如大地母亲将“天生湖”抱于怀中;湖四周草坡湿地芳草萋萋,如毡似毯,野花灿烂,如星如火,蜜蜂蝴蝶在芳草野花间飞上飞下,翩翩起舞。阳春时节,湖岸绿树吐芽,满山杜鹃放彩,争奇斗艳,遍野飘馨;成群结队的小鸟在枝头你追我赶,呼朋引伴,与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其乐无穷。夏天,林木苍翠欲滴,郁郁葱葱,浓荫匝地,树影婆娑,与林中草坡、远处群山、圆如铜镜的湖面交相辉映,充满了迷人的诗情画意。隔湖不远的天缘洞,洞内有月奶石、石幔、石笋等珍贵而罕见的钟乳石灿若云锦,千姿百态。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飞瀑流泉,随处可见,森林覆盖率高达98%,是一大天然氧吧,足可以养心洗肺,定气闲神;马姚公路(三级油路)贯穿景区,动植物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灵猫,花面狸、松鼠,云南红豆杉、银杉等;中草药及森林菌类、野菜更是数量繁多、分布广泛。有专家在考证了这一区域的景观特征后,得出了“气候宜人,通透开阔;林茂坡缓,山青水秀;物种繁多,分布广泛”的结论。民族风情浓郁,粗犷质朴,山、水、林、洞相互交融,与古朴醇厚的民族歌舞、民族服饰及充满神秘色彩的彝族传说和别具风格的婚嫁、祭奠活动共同构成美丽神奇的天然画卷,是休闲娱乐,避暑度假的好去处。
天生湖还有一个非常美妙的名字---大雁潭,因为这美妙的名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天生湖形成后的有一年秋天,一群大雁南飞,经过天生湖上空,被清澈如镜的天生湖所吸引,于是落下祥云,降落在天生湖,一洗一身的灰尘和汗水;一洗一路的奔波与劳碌;一洗一天的饥饿与干渴。当时湖面有许多落叶,大雁们用美丽的双翅将落叶一一击落湖底。从此以后,天生湖湖面再也没有落叶,水平如镜,可与蓝天、白云、清风、明月相比美。
湖边有一玲珑小石山,因内多溶洞,常会发出嗡嗡回响,迎山呼语,随即荡起阵阵回声,当地人遂称之“学人山”。但“学人山”最出名的故事是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当月明风清之夜,“学人山”会吹起萨拉,萨拉吹的如幽如怨、如泣如颂、情人辗转、寡妇断肠。当地村民们引以为奇,纷纷前往听“学人山”吹萨拉。后来,村民们才知道,原来“学人山”吹萨拉,是因为附近不远的一位村民,吹萨拉吹得特别好,人们都称他为“萨拉王”,当地老人去世,都要请他前去吹萨拉祭奠。前不久,他的妻子猝然去世,伤心的他在月明之夜,思念心切,就一人跑到天生湖边,对着湖水吹起萨拉,把一腔哀情,满腹相思全都倾述在萨拉里。没想到“学人山”受其悲情感染,将其所吹萨拉一 一记下,在明风清之夜就将其倾诉而出,从而就传出了“学人山”会吹萨拉的故事。
凉都诗人孙国典,来游天生湖后,被其美丽迷人的景色所感动,写下一赋,今录于此,期与方家共享:
乌蒙深处,西郊凉都;梅花山下,天生一湖。山环树绕,水波缓舒。群山怀中镶碧玉,杜鹃丛中妆镜台。如丝白云沉湖底,疑是蓝天花环戴。春夏秋冬各有致,东西南北自显采。春花秋叶,夏草冬雪。胜景神韵,先贤备悦。
丙戍孟春,正月二月。元霄灯火燃过,情人玫瑰卖缺。凉都奇景,阳春瑞雪。钟山新羽,湖畔飞越。朋友相会,畅想意决。谈笑风声交心绪,清唱新曲有余阕。无玉液琼浆,有粗茶淡汤;无文坛巨匠,存高远理想。银妆素裹展纯洁,草屋寒舍酝新章。凉都文化繁荣,钟山凤凰翱翔。
山光水色入眼底,思想性情汇心境。观景须有逸趣随,文章也待豪志兴。社会自然,悲欢无穷,诉诸笔端,敬慕英雄。一介书生,有怀投笔;四十不惑,无路请缨。钟期不遇,鸿章难逢。猛士当为知已死,槽枥屈栖早寻径。良辰关景,别误征程。年少既失,桑榆非晚。诸位努力,惜别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