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斜阳的头像

斜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22
分享

东港之恋

在黄梅县南边有一条河,名叫东港,全长约25公里。她从孔垄发源,一直延伸至甘露庵,然后向南折,直达小池。中间有一支流,自洪碾村入口,经严家闸直通龙感湖。东港没有蜿蜒曲折的河道,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河流。她像一条白色纱巾,静静地飘落在孔垅与小池之间,朴实沉稳,一目了然。

这里曾是黄金水道。在八十年代以前,公路交通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出行去小池或九江都坐着轮船在东港行走,轮船每天准时来回对开。孔垄、小池、龙感湖都设有船码头,码头上有搬运公司。搬运工们用板车拉着各种物资往来于船上装卸货物,其中有煤,木材,农资,机械配件以及生活用品等。水上有机动船,也有木制帆船。码头上桅杆林立,帆影招展,板车排排,机声隆隆,人来客往,井然有序。好一派繁忙热闹景象!故而人们把这里称为“大运河”。船只驶进支流往北,进入龙湖就是下新,然后抵宿松进感湖越华阳入长江。从那边运输的物资都是黄沙,石头和水产品等。船只穿梭于东港之中,给内地人们提供了生活物资之便利。

这是一条母亲河。东港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养育两岸儿女的重大责任,传承着德化与黄梅的历史文明。每年梅雨季节,新开、蔡山一带的雨水通过各种水道汇入东港,然后再由清江口和后湖电排站向外排出。即便是河水暴涨,她也是默默地承受着河水的冲击,像一位饱经沧桑老人,保持着宽容与淡定,波澜不惊。每逢旱季,沿河两岸架起了许多抽水机,为各种农作物送去急需水源,为农业丰收提供基本保证。这种无私的胸怀,让人肃然起敬。

这是一条充满活力的河流。千百年来,河水给人们提供了生活资源,也阻隔了南北交通。为了便于往来,古人曾经沿河一带设立了许多渡口,有梅家渡,邓渡,严家闸渡,王埠渡,甘露庵渡,徐港渡和余咀渡。

当你乘坐帆船畅游东港时,一幅幅田园风光尽入眼帘。成熟的麦子像黄绸布一样随风翻卷,飘来一阵阵沁脾的香味。葱绿的秧田组成一幅幅精美图片,燕子在田间上空翩翩起舞。河堤岸边芳草萋萋,鲜花簇簇,牧童坐在牛背上悠闲地唱着黄梅戏,稚嫩的声音有板有韵。青砖黛瓦在树林中若隐若现,高低错落有致,几间茅草屋将村庄点缀得古朴秀丽。

炊烟升起,鸟儿在林间飞来飞去,它们用不同的语言唱着不同旋律的歌曲。高高的杨柳树,软软的柳枝条,在风中摇曳,几缕丝绦垂入水面,将水来回抚摸,仿佛在品味水的灵性。

妇女们来到河边搓洗衣服,她们有的跪着,有的蹲着,有的干脆卷起裤腿站在石板旁边,捊起袖子。她们有说有闹,挤眉弄眼,说着一些不着边际的天方夜潭或并不神秘的“悄悄话”。鱼鹰像个顽皮孩子,不知疲倦地来回穿梭,在水中忽上忽下,为渔夫源源不断送去惊喜。有一种网叫旋网,当网旋开时,网像一片云,然后迅速沉入水底,收网是个技术活,稍不留神,鱼儿就会逃之夭夭,成为漏网之鱼。正当我愜意之时,突然发现,前面有两个小黑点在水中游动,当船行至跟前,原来是两个渔民在划盆里收取丝网,划盆很小,只能容纳一个人。盆体呈椭圆形,两头尖尖,向上翘起,在水中行走,就像鸭子一样灵活。一位老者在河边钓鱼,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浮子的摆动。正当他准备提竿时,几粒乱石落入水中,他气急败坏地回头张望,一群光屁股孩子嘻嘻哈哈,齐唰唰地窜进了水中。不一会,孩子们在河中摸起了许多鱼和蚌壳,有一种蚌壳呈三角状,通过人工加工后养殖,可以做成珍珠。

唐司月龙宕是唯一与东港连在一起的龙宕,面积约百余亩,水域开阔,正值端午节前夕,很多划船人在那里练船。锣声,鼓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支迎接端午的欢乐曲。

河里长满了许多草类植物,有水荷,灯笼草,边叶草,虾须草等。河水很清,低头俯视,蓝天白云倒映水中,清晰明朗,触手可及,让人产生错觉,船在东港中行走,犹如在银河中巡游。我站在船舱边,弯腰捧起一捧水,放在嘴里,清凉甘甜。当船行至梅家渡口时,渡船上站着一位小媳妇,打扮得十分“洋气”。她上穿白色短袖衬衫,下穿黑色喇叭裤,脚穿白色凉鞋,肩挎花布包,手牵孩子,黝黑的脸庞显露出朴实与纯真,似仙女下凡。看样子,她是带着孩子回娘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